0.2、AI Agent 开发中 ReAct 和 MAS 的概念

文章目录

  • [1、​​ReAct 和 MAS 都是设计范式](#1、ReAct 和 MAS 都是设计范式)
    • [1.1. ReAct的核心:推理与行动](#1.1. ReAct的核心:推理与行动)
      • [ReAct 是指导 Agent 如何工作的"指导思想"](#ReAct 是指导 Agent 如何工作的“指导思想”)
      • 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 [1.2、MAS 是设计多智能体协作系统的"顶层架构"](#1.2、MAS 是设计多智能体协作系统的“顶层架构”)
      • 是什么?
      • [与 ReAct 的关系:](#与 ReAct 的关系:)
  • [3. 真正的"框架"是什么?](#3. 真正的“框架”是什么?)
    • [3.1、单智能体框架(实现 ReAct 等范式):](#3.1、单智能体框架(实现 ReAct 等范式):)
    • [3.2、多智能体框架(实现 MAS 范式):](#3.2、多智能体框架(实现 MAS 范式):)
  • 4、Dify
    • 4.1、开源地址
    • [4.2、Dify 的定位:AI 应用开发平台​​](#4.2、Dify 的定位:AI 应用开发平台)

1、​​ReAct 和 MAS 都是设计范式

ReAct 是一个设计范式/方法论,而不是一个协议或 Spring Cloud 那样的完整框架。而 MAS 是一个更宏观的、源自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体系结构范式

1.1. ReAct的核心:推理与行动

一种设计范式或方法论,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框架或协议。

ReAct 是指导 Agent 如何工作的"指导思想"

ReAct 的核心是让 LLM 在一个循环中交替执行 Reasoning(推理) 和 Acting(行动)。

工作流程:思考 -> 行动 -> 观察 -> 思考 -> ... 直到解决问题。

复制代码
    ▪   Reasoning:LLM 分析当前情况,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使用哪个工具。
    ▪   Acting:执行决定好的动作,比如调用一个 API、查询数据库、运行一段代码。
    ▪   Observing:获取动作执行的结果(API 返回值、数据库查询结果等)。

它更像是 MVC 模式 或 领域驱动设计。MVC 告诉你应该把代码分成 Model、View、Controller 三层,但具体怎么分、用什么框架来实现,它不管。同样,ReAct 告诉你 Agent 应该按照"思考-行动"的循环来工作,但具体如何实现工具调用、如何管理状态,需要开发者自己或借助其他框架来完成。

它不是 Spring Cloud。Spring Cloud 是一套完整的、开箱即用的微服务框架,提供了服务发现、配置中心、断路器等具体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当你使用 LangChain 或 LlamaIndex 时,它们的 Agent 模块内置并实现了 ReAct 范式。你提供工具(Tools)和提示词(Prompt),框架会帮你构建 ReAct 循环。所以,ReAct 是这些框架中 Agent 执行的"蓝图"。

1.2、MAS 是设计多智能体协作系统的"顶层架构"

一种系统架构范式,用于构建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复杂系统。

是什么?

一个复杂任务由多个专门的、自治的 AI Agent 通过通信、协作、竞争来共同完成。

▪ 自治性:每个 Agent 可以独立运行和决策。

▪ 社交性:Agent 之间可以通过某种"语言"(如 ACL)进行通信。

▪ 反应性:能感知环境(包括其他 Agent)并做出反应。

▪ 主动性:能主动追求目标。

它非常像微服务架构。在微服务中,你有订单服务、用户服务、支付服务等,它们各司其职,通过 API 通信共同完成一个电商业务流程。

在 MAS 中,你可能有"程序员 Agent"、"测试员 Agent"、"产品经理 Agent",它们通过对话协作来开发一个软件功能。像 CrewAI、AutoGen 这类框架,就是实现 MAS 的"Spring Cloud"。

与 ReAct 的关系:

  • 不同层次:ReAct 关注的是单个 Agent 的内部工作循环(怎么想、怎么做)。MAS 关注的是多个 Agent 之间的组织与协作(谁做什么、怎么交流)。
  • 组合使用:在一个 MAS 中,每个独立的 Agent 内部完全可以使用 ReAct 范式来工作。例如,MAS 里的"研究员 Agent"在完成自己的任务时,会遵循 ReAct 循环:思考 -> 上网搜索 -> 阅读资料 -> 总结。

3. 真正的"框架"是什么?

在 AI Agent 开发中,相当于 Spring Cloud 的框架是那些提供了开箱即用功能的开发库和平台。它们实现了 ReAct、MAS 等范式。

3.1、单智能体框架(实现 ReAct 等范式):

复制代码
◦   LangChain / LlamaIndex: 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链来构建 Agent,包括工具调用、记忆管理、以及 ReAct 提示词模板。它们是当前最流行的 Agent 应用开发框架。
◦   Semantic Kernel: 微软推出的类似框架,更深度集成于其技术生态。

3.2、多智能体框架(实现 MAS 范式):

复制代码
◦   CrewAI: 专为多智能体协作设计,概念清晰(Agent, Task, Crew, Process),非常适合模拟工作流。
◦   AutoGen: 微软推出,功能强大,支持复杂的多智能体对话模式。
◦   DSPy: 更侧重于通过编程而非提示词来优化整个 AI 流水线,但其模块化思想也适合构建多智能体系统。
概念 定位 类比 代表技术/框架
ReAct 设计范式/方法论 MVC 模式 内置于 LangChain, LlamaIndex 的 Agent 执行逻辑中
MAS 系统架构范式 微服务架构 CrewAI, AutoGen, DSPy
AI Agent 框架 具体的实现框架 Spring Cloud LangChain, LlamaIndex, CrewAI, AutoGen
Dify​​ AI 应用开发平台/操作系统​​ 云原生平台(如 Vercel/VMware Tanzu)​​ Dify, Langfuse, Google Vertex AI

可以使用 LangChain(框架),按照 ReAct(方法论) 来构建一个"数据分析师"智能体。然后,你再使用 CrewAI(另一个框架),按照 MAS(架构) 的理念,将这个"数据分析师"智能体与一个"可视化工程师"智能体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能自动完成从数据清洗到图表生成的全流程多智能体系统。

4、Dify

4.1、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langgenius/dify

4.2、Dify 的定位:AI 应用开发平台​​

  • 更高层次的抽象
    LangChain/CrewAI 等是代码框架,需要开发者编写 Python 代码
    Dify 是可视化平台,通过配置和界面操作就能构建应用
    * 面向的用户群体不同
    框架:面向AI工程师、开发者
    Dify:同时面向产品经理、业务专家、无代码开发者
    * 提供的价值维度
    框架:提供技术能力和架构模式
    Dify:提供端到端的应用开发生命周期管理(开发、测试、部署、监控)
  • 类比说明
    如果用云原生来类比:
    LangChain 像 Kubernetes SDK(需要编码)
    Dify 像是 AI 应用领域的 Kubernetes 应用管理平台
相关推荐
Q一件事4 小时前
arcgis重采样插值方法的选择
人工智能·arcgis
fsnine4 小时前
Python Web框架对比与模型部署
开发语言·前端·python
Xxtaoaooo4 小时前
Sora文生视频技术拆解:Diffusion Transformer架构与时空建模原理
人工智能·架构·音视频·transformer·sora
lisw054 小时前
数字化科技简化移民流程的 5 种方式
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空白到白4 小时前
Transformer-解码器_编码器部分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transformer
悟乙己4 小时前
PandasAI :使用 AI 优化你的分析工作流
人工智能·pandas·pandasai
东临碣石825 小时前
【AI论文】CoDA:面向协作数据可视化的智能体系统
人工智能
中杯可乐多加冰5 小时前
无代码开发实践 | 基于权限管理能力快速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工智能·低代码
钊气蓬勃.5 小时前
深度学习笔记:入门
人工智能·笔记·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