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态学、林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对"结构---功能"一体化研究的共同推进,无人机多光谱与结构光摄影测量(SfM)技术已经从早期实验室验证阶段,走向区域尺度精细生态监测与资源清查的主流工具。
第一部分:Python工具基础与AI辅助应用
1、 Python入门与开发环境
1)Python 基本语法:变量、数据类型、列表/字典
2)控制结构:条件判断、循环
3)函数与模块调用
4)常用库安装与环境管理
5)Jupyter Notebook / VS Code 基础
6)AI 辅助应用:利用大模型进行代码调试与错误提示,快速生成示例代码

2、科学计算与可视化
1)Numpy:矩阵运算、数组操作
2)Pandas:数据表格处理、缺失值处理
3)Matplotlib/Seaborn:数据可视化(直方图、散点图、热力图)
4)Scikit-learn:机器学习常用工具链
第二部分:生态三维建模原理与应用导论
1、结构建模vs功能建模
2、AI辅助下三维建模与多光谱遥感融合范式
3、应用场景:碳储、植被监测、土地利用
第三部分:无人机多光谱平台与数据获取策略
1、无人机平台与多光谱传感器
2、数据获取流程与预处理(投影、裁剪、校正)

第四部分:AI辅助 三维重建与SfM点云建模实战****
→ 实战Metashape/Pix4D建模流程,借助AI实现误差分析与成果整理。
1、Metashape/Pix4D 流程
2、稠密点云生成与DSM/DTM/CHM
3、三维精度控制与误差分析
4、AI辅助应用:用于自动化文档检索、实验记录整理与绘制 UAV 流程图

第 五 部分:多光谱--点云融合特征提取与AI优化****
→ 植被指数、冠层结构、纹理特征,结合AI进行特征选择与可视化。
1、地形因子(坡度、高程等)
2、植被指数(NDVI、MSAVI、GNDVI等)
3、冠层结构因子(冠层表面模型、冠层高度模型)
4、纹理特征
5、特征选择(相关性、VIF、PCA)
6、AI 辅助应用:用于结果绘图,并帮助解释代码错误


第六部分:AI辅助 生态建模方法与工具链
→ RF、XGBoost、SVM、MLR等建模方法,结合AI实现调参与结果解释 。
1、数据预处理与样本构建
2、模型:RF、SVM、XGBoost、MLR
3、模型调参与交叉验证
4、可解释性分析:SHAP、PDP、特征重要性
5、AI辅助应用:用于结果绘图,并帮助解释代码错误

第七部分:案例Ⅰ:AI驱动的碳储空间建模****
→ UAV+点云特征,AI辅助模型对比与分布图生成。
1、UAV+点云特征→碳储预测
2、RF vs XGBoost模型比较
3、AI辅助应用:自动生成碳储分布图说明文字,辅助检查模型调参脚本

第八部分:案例Ⅱ** : AI助力的下层植被生物量估算**
→ CHM推导、生物量建模,AI支持结果可视化与实验报告。
1、UAV-SfM → CHM → 生物量建模
2、回归、多项式拟合
3、精度评价与SHAP解释
4、AI辅助应用:辅助绘制结果图表、生成实验报告。

第九部分:案例Ⅲ:AI赋能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LULC)****
→ 多分类建模与土地转移识别,AI自动生成混淆矩阵与方法对比。
1、多分类建模
2、多时序预测
3、土地转移识别与量化
4、AI辅助应用:自动绘制分类混淆矩阵图、桑基图等,辅助撰写方法对比分析

第 十 部分:科研论文写作与AI前沿趋势****
→ 掌握科研写作与制图技巧,探索AI在多源遥感中的最新突破。
1、科研写作模板构建
2、高质量科研制图
3、AI辅助应用:科研写作润色、图表自动生成与说明文字撰写
4、前沿趋势:AI +多源遥感(UAV + LiDAR +高光谱)、AI +大模型在生态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