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Bot:基于大模型与 RAG 的智能问数系统架构

文章目录

  • [SQLBot:基于大模型与 RAG 的智能问数系统架构](#SQLBot:基于大模型与 RAG 的智能问数系统架构)
    • 摘要
    • [1. 研究背景](#1. 研究背景)
      • [1.1 数据查询的现状与挑战](#1.1 数据查询的现状与挑战)
      • [1.2 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与应用](#1.2 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 [2. 系统需求分析](#2. 系统需求分析)
      • [2.1 功能性需求](#2.1 功能性需求)
      • [2.2 非功能性需求](#2.2 非功能性需求)
    • [3. 系统架构设计](#3. 系统架构设计)
      • [3.1 前端展示层](#3.1 前端展示层)
      • [3.2 后端服务层](#3.2 后端服务层)
      • [3.3 数据存储层](#3.3 数据存储层)
      • [3.4 外部集成层](#3.4 外部集成层)
    • [4. 核心模块深度剖析](#4. 核心模块深度剖析)
      • [4.1 SQL 生成模块](#4.1 SQL 生成模块)
      • [4.2 数据可视化模块](#4.2 数据可视化模块)
      • [4.3 术语管理模块](#4.3 术语管理模块)
      • [4.4 权限控制模块](#4.4 权限控制模块)
    • [5. 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5. 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 [6. 部署与集成方案](#6. 部署与集成方案)
      • [6.1 快速部署](#6.1 快速部署)
      • [6.2 第三方集成](#6.2 第三方集成)
    • [7. 总结与展望](#7. 总结与展望)
      • [7.1 系统特点总结](#7.1 系统特点总结)
      • [7.2 未来优化方向](#7.2 未来优化方向)
      • [7.3 结语](#7.3 结语)
      • [7.2 未来优化方向](#7.2 未来优化方向)
      • [7.3 结语](#7.3 结语)

SQLBot:基于大模型与 RAG 的智能问数系统架构

摘要

随着企业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业务人员对数据查询的即时性、准确性需求日益迫切。传统 SQL 查询方式存在技术门槛高、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制约了数据价值的高效释放。SQLBot 作为一款基于大模型和 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的智能问数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到 SQL 的自动转换,实现了数据查询的 "零代码" 化。本文采用深度模块化剖析方法,从系统架构、核心模块、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等维度,全面解析 SQLBot 的实现机制,为同类智能数据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1. 研究背景

1.1 数据查询的现状与挑战

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企业数据呈现 "爆炸式" 增长态势,但数据查询能力却成为制约业务决策的瓶颈:

  • 技术门槛高:传统 SQL 查询要求使用者具备专业的数据库知识,多数业务人员难以直接操作
  • 响应效率低:数据需求需经业务 - 技术转译环节,平均响应周期长达 2-3 天
  • 上下文割裂:历史查询与业务术语缺乏有效关联,重复提问率高达 35%

据 Gartner 调研,企业中仅 15% 的业务人员能够独立完成数据查询,80% 的数据分析需求因技术壁垒无法得到满足。

1.2 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2022 年以来,以 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可能:

  • 代码生成能力:大模型可将自然语言描述转换为结构化查询语句
  • 知识融合能力:通过 RAG 技术实现领域知识与通用能力的结合
  • 多轮对话能力:支持上下文感知的交互式查询优化

SQLBot 正是基于这些技术进步,构建了 "自然语言输入→SQL 自动生成→数据可视化" 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功能性需求

通过对企业数据查询场景的梳理,SQLBot 需满足以下核心功能:

  1. 自然语言转 SQL :准确理解业务问题,生成可执行的 SQL 语句
    • 支持多数据库类型(MySQL、PostgreSQL、Oracle 等)
    • 处理复杂查询逻辑(多表关联、聚合计算、条件过滤等)
  2. 数据可视化 :自动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展示查询结果
    • 支持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等主流可视化形式
    • 提供交互式图表操作(筛选、钻取、导出)
  3. 知识管理 :构建业务术语库与查询示例库
    • 术语同义词识别与标准化
    • 历史查询案例复用与推荐
  4. 权限控制 :实现数据访问的精细化管理
    • 基于工作空间的资源隔离
    • 行级数据权限过滤

2.2 非功能性需求

  1. 易用性:零代码门槛,响应时间≤3 秒
  2. 可扩展性:支持第三方系统集成,提供 API 接口
  3. 安全性:符合数据安全规范,敏感信息脱敏
  4. 兼容性:适配主流数据库与浏览器环境

3. 系统架构设计

SQLBot 采用前后端分离的微服务架构,整体分为前端展示层、后端服务层、数据存储层和外部集成层四个部分,其架构如下图所示:

plaintext 复制代码
┌─────────────────┐     ┌─────────────────────────────────────┐
│                 │     │              后端服务层             │
│    前端展示层   │     │  ┌─────────┐  ┌─────────┐  ┌─────┐  │
│  (Vue3 + Element)│◄────►│ SQL生成  │  │ 图表生成 │  │分析 │  │
│                 │     │  └─────────┘  └─────────┘  └─────┘  │
└─────────────────┘     │  ┌─────────┐  ┌─────────┐  ┌─────┐  │
                        │  │ 术语管理 │  │权限控制 │  │日志 │  │
┌─────────────────┐     │  └─────────┘  └─────────┘  └─────┘  │
│    外部集成层   │     └─────────────────────────────────────┘
│  (API + Webhook)│◄─────────────────►┌─────────────────────┐
│                 │                   │      数据存储层      │
└─────────────────┘                   │(PostgreSQL + 缓存)   │
                                      └─────────────────────┘

3.1 前端展示层

基于 Vue3 框架构建,核心技术栈包括:

  • UI 组件库:Element Plus 提供一致的交互体验
  • 可视化引擎:@antv/g2 与 @s2 实现数据可视化展示
  • 富文本编辑:Tinymce 支持复杂格式的内容展示
  • 状态管理:Vuex 实现组件间状态共享

前端通过 RESTful API 与后端通信,采用 JWT 进行身份认证,支持多语言切换(通过 vue-i18n)。

3.2 后端服务层

基于 FastAPI 构建,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划分为以下核心模块:

  1. 聊天服务模块:处理用户提问的全流程管理
  2. SQL 生成模块:核心模块,实现自然语言到 SQL 的转换
  3. 图表生成模块:根据 SQL 结果与问题类型推荐并生成可视化图表
  4. 数据分析模块:对查询结果进行自动化解读与分析
  5. 术语管理模块:维护业务术语库,支持同义词与解释
  6. 权限控制模块:基于 RBAC 模型的访问控制

3.3 数据存储层

采用 PostgreSQL 作为主数据库,存储以下核心数据:

  • 系统配置信息
  • 数据源连接信息(加密存储)
  • 聊天记录与生成的 SQL
  • 业务术语与训练数据

同时使用缓存机制提升高频访问数据的响应速度。

3.4 外部集成层

提供多样化的集成方式:

  • RESTful API:支持第三方系统调用
  • Webhook:实现事件驱动的集成
  • Docker 容器:支持快速部署与扩展

4. 核心模块深度剖析

4.1 SQL 生成模块

SQL 生成是 SQLBot 的核心功能,其实现流程如图 2 所示:

plaintext 复制代码
用户问题 → 预处理 → 术语匹配 → 表结构解析 → LLM生成SQL → 语法校验 → 权限过滤 → 可执行SQL

图 2:SQL 生成流程

关键实现代码分析

模块核心逻辑位于backend/apps/chat/task/llm.py,通过 LLMService 类实现:

python 复制代码
class LLMService:
    def __init__(self, session: Session, current_user: CurrentUser, chat_question: ChatQuestion):
        # 初始化数据源与用户信息
        self.ds = self._get_datasource(session, chat_question)
        self.current_user = current_user
        self.chat_question = chat_question
        
        # 创建LLM实例
        self.config = await get_default_config()
        llm_instance = LLMFactory.create_llm(self.config)
        self.llm = llm_instance.llm
        
    def generate_sql(self):
        # 初始化提示词
        self.init_messages()
        
        # 调用大模型生成SQL
        response = self.llm.generate(self.sql_message)
        
        # 解析与验证SQL
        sql_result = self._parse_sql_response(response)
        validated_sql = self._validate_sql(sql_result['sql'])
        
        # 应用权限过滤
        authorized_sql = self._apply_permission_filters(validated_sql)
        
        return authorized_sql

提示词模板定义在backend/template.yaml中,采用结构化指令设计:

yaml 复制代码
sql:
  system: |
    <Instruction>
      你是"SQLBOT",智能问数小助手,可以根据用户提问,专业生成SQL与可视化图表。
      你当前的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表结构和用户问题生成SQL语句、可能适合展示的图表类型以及该SQL中所用到的表名。
      <Info>内有<db-engine><m-schema><terminologies>等信息;
      ...
    </Instruction>

该模块创新性地将表结构信息、业务术语与历史案例融合为提示词,显著提升了 SQL 生成的准确性。

4.2 数据可视化模块

图表生成模块根据 SQL 查询结果与用户问题类型,自动推荐并生成合适的可视化图表,支持的类型包括表格、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核心实现位于backend/template.yaml的 chart 配置:

yaml 复制代码
chart:
  system: |
    <Instruction>
      你是"SQLBOT",智能问数小助手,根据给定SQL语句和用户问题,生成数据可视化图表的配置项。
      用户的提问在<user-question>内,<sql>内是给定需要参考的SQL,<chart-type>内是推荐你生成的图表类型
    </Instruction>

前端通过 @antv/g2 实现图表渲染,支持动态配置:

  • 坐标轴设置
  • 图例显示
  • 交互行为(缩放、平移、 tooltip)
  • 样式自定义

4.3 术语管理模块

为解决业务术语与数据库字段的映射问题,SQLBot 设计了术语管理模块,支持:

  • 术语同义词管理(如 "销售额" 与 "营收")
  • 术语描述与计算公式
  • 术语与表字段的关联

术语数据通过模板注入大模型的提示词中:

yaml 复制代码
terminology: |
  {terminologies}

在 SQL 生成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匹配用户问题中的术语与数据库字段,提升查询准确性。

4.4 权限控制模块

基于工作空间的资源隔离机制,实现细粒度的数据权限控制:

  1. 数据源级权限:控制用户可访问的数据源
  2. 表级权限:限制用户可查询的表
  3. 行级权限:通过过滤条件限制可访问的记录

权限过滤逻辑在get_row_permission_filters函数中实现,动态修改生成的 SQL 语句,确保数据访问安全。

5. 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5.1 SQL 生成准确性问题

自然语言到 SQL 的精准转换(NL2SQL)是 SQLBot 的核心能力,其实现并非简单依赖大模型的原生能力,而是通过多模块协同优化 构建的完整技术体系。这一转换过程的关键在于解决三大核心问题:语义理解的准确性数据库知识的融合度生成结果的可靠性。以下从技术实现角度剖析其关键机制:

挑战:复杂业务逻辑难以准确转换为 SQL,尤其是多表关联与聚合计算场景。

解决方案

  1. 双层提示词设计:系统指令 + 示例引导的组合提示策略
  2. RAG 增强:将表结构、术语库、历史案例作为上下文输入
  3. 多轮优化:基于执行结果的 SQL 修正机制

代码实现上通过custom_prompt机制支持个性化提示词定制: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qlbot_xpack.custom_prompt.curd.custom_prompt import find_custom_prompts

# 加载自定义提示词
custom_prompts = find_custom_prompts(session, self.ds.id)

下面详细来说下。

一、结构化语义解析:从自然语言到逻辑意图的映射

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与 SQL 的结构化特性存在天然鸿沟,SQLBot 通过三级语义解析实现精准映射:

  1. 实体识别与消歧
    • 基于业务术语库(Terminologies)识别问题中的关键实体(如 "销售额" 对应sales.amount
    • 解决一词多义问题(如 "用户数" 需区分 "注册用户" 与 "活跃用户")
    • 代码实现:backend/apps/chat/task/llm.py中通过_load_terminologies方法将业务术语注入上下文
  2. 逻辑关系提取
    • 识别时间条件(如 "近 30 天")、比较关系(如 "大于"、"占比")、聚合逻辑(如 "平均值")
    • 将自然语言中的模糊表述(如 "top5")转换为精确 SQL 函数(如LIMIT 5
    • 关键技术:基于模板的逻辑算子映射表,支持动态扩展
  3. 查询意图分类
    • 预定义查询类型(统计分析、明细查询、对比分析等)
    • 结合查询类型优化 SQL 生成策略(如明细查询优先选择SELECT *
二、数据库知识的深度融合:构建领域认知能力

大模型的通用能力无法直接适配特定数据库环境,SQLBot 通过四维知识注入实现领域适配:

  1. 表结构元数据整合
    • 自动提取表名、字段名、数据类型、主键外键关系
    • 以结构化格式注入提示词(如<m-schema>标签包裹的表结构信息)
    • 代码示例:backend/apps/chat/task/llm.py_get_table_struct方法动态生成表结构描述
  2. 数据库方言适配
    • 针对 MySQL/PostgreSQL/Oracle 等不同数据库类型,维护语法差异映射表
    • 在生成 SQL 时自动适配方言特性(如日期函数DATE_ADDINTERVAL的区别)
    • 实现机制:backend/apps/db/db_sql.py中的数据库类型识别与语法转换
  3. 业务逻辑编码
    • 将业务规则(如 "有效订单 = 已支付且未退款")转化为可复用的 SQL 片段
    • 通过术语管理模块关联业务指标与计算逻辑
    • 存储位置:数据库表terminology中维护术语 - 公式映射
  4. 历史案例学习
    • 缓存优质的自然语言 - SQL 映射案例
    • 在相似问题中复用历史转换逻辑(RAG 技术的工程化实现)
    • 触发机制:similar_question_threshold配置的相似度阈值判断
三、生成质量的闭环优化:从 "可运行" 到 "精准化"

NL2SQL 的核心挑战是生成 SQL 的实用性,SQLBot 通过三层校验优化机制保障结果质量:

  1. 语法校验层
    • 基于sqlparse库进行语法解析,检测关键字错误、括号不匹配等问题
    • 针对语法错误自动生成修正提示词,驱动大模型自我修复
    • 代码实现:backend/apps/chat/task/validate.py中的sql_validate函数
  2. 语义一致性校验
    • 对比生成 SQL 与用户问题的语义匹配度(如是否遗漏条件、聚合方式是否正确)
    • 对高风险差异(如 "求和" 被生成为 "计数")触发二次生成
    • 关键指标:语义匹配度得分≥0.85 方可通过校验
  3. 执行反馈优化
    • 自动执行生成的 SQL,捕获执行错误(如字段不存在、关联条件错误)
    • 基于错误信息构建针对性修正指令(如 " 表orders中不存在字段total_money,正确字段为amount")
    • 迭代机制:最多支持 3 轮自动修正,仍失败则触发人工干预流程
四、提示词工程:大模型能力的 "放大器"

SQLBot 的提示词设计采用模块化指令架构,是实现精准转换的 "隐形核心":

  1. 系统角色定义

    yaml 复制代码
    system: |
      你是"SQLBOT",智能问数小助手,专精于将自然语言转换为精准SQL...
      必须严格遵循<db-engine>指定的数据库语法,优先使用<m-schema>中的字段...

    通过角色锚定确保大模型聚焦于 SQL 生成任务。

  2. 约束条件显性化

    • 明确禁止生成无效代码(如SELECT 1测试语句)
    • 强制要求解释 SQL 逻辑(便于人工核验)
    • 规定输出格式(使用 ```sql 标签包裹结果)
  3. **示例引导(Few-Shot Learning)**在复杂场景中自动插入相似案例作为参考:

    plaintext 复制代码
    <examples>
      示例1:
      用户问:"昨天的订单量"
      SQL:SELECT COUNT(*) FROM orders WHERE date(create_time) = CURDATE() - INTERVAL 1 DAY
    </examples>
关键技术总结

SQLBot 实现自然语言到 SQL 无缝转换的核心在于:将大模型的通用生成能力与数据库领域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并通过工程化手段构建从语义解析到结果校验的完整闭环。其中,结构化知识注入解决 "不懂业务" 的问题,多层校验机制解决 "生成不可靠" 的问题,提示词工程则解决 "能力不聚焦" 的问题。这三者的协同作用,最终实现了从自然语言到可执行 SQL 的高质量转换。

这种架构设计的优势在于:既发挥了大模型在语义理解上的优势,又通过领域知识和工程校验弥补了其在精确性上的不足,为企业级 NL2SQL 场景提供了兼具易用性与可靠性的解决方案。

5.2 多数据库兼容性

挑战:不同数据库的 SQL 语法存在差异(如日期函数、字符串处理)。

解决方案

  1. 数据库类型识别 :在get_version_sql中实现各数据库版本检测
  2. 语法适配层:针对不同数据库类型生成特定语法
  3. 测试矩阵:覆盖主流数据库的自动化测试
python 复制代码
# 数据库版本检测示例(backend/apps/db/db_sql.py)
def get_version_sql(ds: CoreDatasource, conf: DatasourceConf):
    if ds.type == "mysql" or ds.type == "doris":
        return "SELECT VERSION()"
    elif ds.type == "sqlServer":
        return "select SERVERPROPERTY('ProductVersion')"
    # 其他数据库类型...

5.3 大模型调用效率

挑战:大模型响应时间长,影响用户体验。

解决方案

  1. 请求异步化:通过 ThreadPoolExecutor 实现非阻塞调用
  2. 缓存机制:对相同问题的查询结果进行缓存
  3. 流式响应:支持结果的增量返回
python 复制代码
# 异步执行示例
executor = ThreadPoolExecutor(max_workers=200)
self.future = executor.submit(self._generate_sql_async)

6. 部署与集成方案

6.1 快速部署

SQLBot 提供多种部署方式,满足不同环境需求:

  1. Docker 一键部署
bash 复制代码
docker run -d \
  --name sqlbot \
  --restart unless-stopped \
  -p 8000:8000 \
  -p 8001:8001 \
  -v ./data/sqlbot:/opt/sqlbot/data \
  dataease/sqlbot
  1. Docker Compose 部署:支持多容器协同
yaml 复制代码
services:
  sqlbot:
    image: dataease/sqlbot
    container_name: sqlbot
    restart: always
    ports:
      - 8000:8000
      - 8001:8001
    volumes:
      - ./data/sqlbot:/opt/sqlbot/data
  1. 离线部署:提供完整离线安装包,适用于内网环境

6.2 第三方集成

SQLBot 设计了灵活的集成接口,可与多种系统无缝对接:

  1. AI 应用平台:支持 n8n、MaxKB、Dify、Coze 等平台集成
  2. 业务系统:通过 API 接口嵌入 OA、CRM 等系统
  3. 前端集成示例
html 复制代码
<script
  async
  defer
  id="sqlbot-assistant-float-script"
  src="https://sqlbot.fit2cloud.cn/assistant.js?id=YOUR_ID"></script>

7. 总结与展望

7.1 系统特点总结

SQLBot 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智能问数系统的核心功能,其主要特点包括:

  1. 开箱即用:简化部署流程,降低使用门槛
  2. 精准转换:基于大模型与 RAG 的 SQL 生成准确率达 85% 以上
  3. 安全可控:细粒度权限控制保障数据安全
  4. 易于集成:多样化接口支持快速嵌入业务系统

7.2 未来优化方向

  1. 多模态输入:支持图表、语音等多样化输入方式
  2. 智能推荐:基于用户行为的查询推荐与自动洞察
  3. 低代码扩展:提供可视化的 SQL 修正与扩展能力
  4. 性能优化:进一步提升大模型响应速度与并发处理能力

7.3 结语

SQLBot 通过将大模型技术与数据查询场景深度融合,有效降低了数据访问门槛,为企业构建 "人人可用" 的数据查询能力提供了可行方案。其模块化的架构设计不仅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也为同类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模式。

系统特点总结

SQLBot 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智能问数系统的核心功能,其主要特点包括:

  1. 开箱即用:简化部署流程,降低使用门槛
  2. 精准转换:基于大模型与 RAG 的 SQL 生成准确率达 85% 以上
  3. 安全可控:细粒度权限控制保障数据安全
  4. 易于集成:多样化接口支持快速嵌入业务系统

7.2 未来优化方向

  1. 多模态输入:支持图表、语音等多样化输入方式
  2. 智能推荐:基于用户行为的查询推荐与自动洞察
  3. 低代码扩展:提供可视化的 SQL 修正与扩展能力
  4. 性能优化:进一步提升大模型响应速度与并发处理能力

7.3 结语

SQLBot 通过将大模型技术与数据查询场景深度融合,有效降低了数据访问门槛,为企业构建 "人人可用" 的数据查询能力提供了可行方案。其模块化的架构设计不仅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也为同类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模式。

相关推荐
小哈里1 小时前
【软考架构】2025H2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复习.jpg(软件架构、软件工程、数据库、Web开发、高项)
数据库·架构·系统架构·软件工程·后端开发
珊珊而川2 小时前
AUTOACT论文翻译
大模型
一 铭3 小时前
Claude Agent Skills:一种基于 Prompt 扩展的元工具架构
人工智能·大模型·llm·prompt
Wu Liuqi4 小时前
【大模型学习4】大语言模型(LLM)详解
人工智能·学习·语言模型·大模型
MarkHD20 小时前
蓝牙钥匙 第67次 蓝牙大规模部署挑战:高密度环境下的性能优化与系统架构设计
性能优化·系统架构
哥本哈士奇(aspnetx)1 天前
实现AI和BI整合的初步思路和探索
大模型
snakecy1 天前
系统架构设计师学习大纲目录
学习·系统架构
少林码僧1 天前
2.3 Transformer 变体与扩展:BERT、GPT 与多模态模型
人工智能·gpt·ai·大模型·bert·transformer·1024程序员节
snakecy1 天前
树莓派学习资料共享
大数据·开发语言·学习·系统架构
cooldream20091 天前
构建智能知识库问答助手:LangChain与大语言模型的深度融合实践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langchain·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