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NN/LSTM ,Transformer ,CNN 通俗介绍

我们可以把构建AI模型想象成建房子。

第一部分:框架 - 你的建筑工具包

框架就是你的建筑工具包,它提供了钢筋、水泥、预制板、起重机等,让你能更高效、更安全地盖房子,而不用从烧制水泥、冶炼钢筋开始。

  1. PyTorch - 学术界的宠儿
    它是什么? 一个由Facebook(现Meta)发起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

特点与风格:

动态计算图(动态图):这是它最核心的特点。就像搭乐高,你搭一块,就能看到一块的样子,非常灵活。写代码和调试就像写Python一样直观,可以随时看到中间结果。

Pythonic:它的接口设计非常符合Python程序员的习惯,代码写起来很简洁、易读。

强大的社区和教程:在学术界和研究领域几乎成为标准,最新的论文和模型(如Transformer、Diffusion扩散模型)大多首先用PyTorch实现。

能干啥?

学术研究:快速验证新想法、新模型。

原型开发:需要灵活性和快速迭代的项目。

教学:因为直观易懂,是学习深度学习原理的首选。

  1. TensorFlow - 工业界的巨轮
    它是什么? 一个由Google发起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

特点与风格:

静态计算图(静态图):就像先画好完整的建筑设计蓝图,然后再统一施工。你需要先定义好整个计算流程,最后再喂数据执行。这种模式在部署时效率很高。

强大的生产部署工具链:TensorFlow提供了完整的从训练到部署(服务器、移动端、嵌入式设备)的解决方案,比如TensorFlow Serving, TensorFlow Lite等。

Keras API:TensorFlow现在将Keras作为其高级核心API。Keras非常用户友好,像"搭积木"一样就能构建模型,极大地降低了入门门槛。

能干啥?

大型工业级项目:需要稳定、高效部署和服务的产品。

移动端和边缘计算:在手机、嵌入式设备上运行模型。

Web服务:作为后端API提供AI服务。

简单总结:

想做研究、快速实验、学习 -> 首选 PyTorch(目前更主流,也更推荐初学者)。

要做产品、要大规模部署、追求极致性能 -> TensorFlow 依然是非常强大的选择。

第二部分:模型 - 你的房屋设计图纸

模型就是具体的设计图纸,决定了房子的结构和功能(是别墅、公寓还是写字楼?)。

  1. CNN - 处理图像的专家
    它是什么? 卷积神经网络。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人眼视觉皮层的结构。

核心思想:

局部感知:看一张图片时,你不会一次性理解整张图,而是先看局部特征,比如眼睛、鼻子、轮廓。CNN也是,它用小窗口(卷积核)在图片上滑动,提取局部特征(如边缘、角点)。

参数共享:同一个特征(比如"垂直边缘")在图片的任何地方都很重要,所以可以用同一个"小窗口"去扫描整张图,大大减少了参数数量。

空间层次聚合:通过池化层,把提取到的局部特征进行聚合,逐步形成更全局、更抽象的特征(从"边缘"到"眼睛",再到"人脸")。

能干啥?

图像分类:判断图片是猫还是狗。

目标检测:不仅识别出是什么,还要框出位置(如人脸识别、自动驾驶中识别车辆行人)。

图像分割:对图片中的每个像素进行分类(如医疗影像中分割出肿瘤区域)。

人脸识别、风格迁移 等等。

通俗比喻: CNN就像一个拥有火眼金睛的质检员,他先看产品的局部细节(螺丝是否拧紧),再综合起来判断整个产品是否合格。

  1. RNN / LSTM - 处理序列数据的记忆大师
    它是什么? 循环神经网络 及其改进版 长短期记忆网络。

核心思想:

"记忆":传统的神经网络认为每个输入是独立的。但RNN认为,输入之间是有顺序关系的。比如理解一句话时,你需要记住前面的词。RNN通过在网络内部引入"循环",让信息可以传递下去,拥有"记忆"功能。

RNN的缺陷:记忆很短,对于长序列,会"忘记"很久以前的信息(梯度消失/爆炸问题)。

LSTM的改进:LSTM是RNN的超级升级版,它有一个精巧的"记忆细胞"和三个"门"(输入门、遗忘门、输出门),可以像电脑内存一样,选择性地记住重要的信息,忘掉不重要的信息。

能干啥?

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文本生成、情感分析。

时间序列预测:股票价格预测、天气预测。

语音识别: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文字。

通俗比喻: RNN/LSTM就像一个看连续剧的观众,他能记住前面的剧情(记忆),并根据之前的剧情来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剧情。LSTM则是一个更聪明的观众,他能抓住主线剧情(重要信息),忽略无关紧要的配角对话(不重要信息)。

  1. Transformer - 新一代的全能王者
    它是什么? 一种完全基于自注意力机制 的模型架构,它抛弃了RNN的循环结构。

核心思想:

自注意力机制:这是Transformer的灵魂。当它处理一个词时,它会同时关注输入序列中的所有其他词,并为每个词计算一个"注意力分数",来决定在理解当前词时,其他词有多重要。

例如:"我 打 了 他 一 下"。要理解"打"这个词,模型会同时给"我"(主语)和"他"(宾语)很高的注意力。

并行计算:由于不再有RNN那样的顺序依赖,Transformer可以并行处理整个序列,训练速度极快。

全局依赖:能够直接捕捉序列中任意两个位置之间的依赖关系,不受距离限制,解决了RNN的长程依赖问题。

能干啥?

几乎所有自然语言处理任务:Transformer已经成为NLP的绝对霸主。著名的BERT、GPT系列(包括ChatGPT)都是基于Transformer构建的。

机器翻译:效果远超之前的RNN模型。

文本摘要、问答系统。

计算机视觉:Vision Transformer将Transformer应用在图像上,也取得了媲美甚至超越CNN的效果。

多模态:处理图像和文本的混合信息。

通俗比喻: Transformer就像一个在开全体大会的超级团队。当讨论某个议题(处理某个词)时,团队里的每个人(序列中的每个词)都可以同时发言并听取所有人的意见,通过投票(注意力分数)来决定谁的意见最重要,从而快速高效地做出全局最优决策。

总结与关系

模型 核心思想 擅长领域 通俗比喻

CNN 局部感知,空间层次 图像、视频 质检员,由局部到整体

RNN/LSTM 顺序记忆,循环连接 时序数据、语言 看剧观众,依赖前后剧情

Transformer 自注意力,全局依赖 语言、甚至图像 超级团队,全体讨论,高效决策

发展脉络: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已经从 RNN/LSTM 时代全面进入了 Transformer 时代。而在图像领域,CNN 依然是中流砥柱,但 Transformer 正在发起强有力的挑战。

第一部分:模型是怎么"学习"的?

我们把模型学习比作 "教一个新手质检员(CNN)分辨苹果和橙子"。

准备教材(数据集)

你准备了几千张图片,每张图片都标好了是"苹果"还是"橙子"。这就是带标签的数据集。

初始化模型(找一个新人)

刚开始,CNN模型里的数百万个参数(可以理解为"神经元的连接强度")都是随机设置的。就像一个新人质检员,完全不知道苹果和橙子长啥样。

尝试与犯错(前向传播)

你拿一张苹果的图片给这个"新人"看。

他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机参数),瞎猜了一个答案,比如他可能说:"这是橙子!"。

这个过程叫做前向传播:输入数据(图片)从网络的第一层流到最后一层,产生一个预测结果。

计算错误(计算损失)

你告诉他:"错了!这是苹果"。系统会用一个叫损失函数 的公式,精确地计算出他的预测(橙子)和正确答案(苹果)之间差距有多大。这个差距就是"错误程度"。

吸取教训(反向传播与优化)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模型会进行反向传播:

从后往前,分析到底是网络里的哪些"判断节点"导致了这次错误。

对于导致错误的节点,就削弱它们;对于本来判断正确的节点,就加强它们。

然后,使用优化器(最著名的是梯度下降)来具体执行这个"调整"动作,更新所有的参数。

这就好比质检员在心里琢磨:"哦,我上次是因为看到红色就以为是橙子,原来苹果也是红色的!我得更关注形状,苹果好像更圆一些。"

重复练习(迭代训练)

你把成千上万张图片,一遍又一遍地给他看。每看一张,他就重复一次"尝试 -> 被告知答案 -> 反思调整"的过程。

经过数百万次的练习后,他脑中的"参数"被调整得越来越精准。他终于学会了:红色圆形的是苹果,橙色球形、表面有点粗糙的是橙子。他不再关注无关信息(比如图片背景),而是抓住了核心特征。

核心就是:通过大量数据,利用"损失函数"作为指导,通过"反向传播"和"梯度下降"来不断调整内部参数,使得模型的预测结果无限接近正确答案。

第二部分:有用它们做出的真实产品吗?

太多了!这些模型已经深度融入我们每天使用的产品中。

CNN(图像专家)的产品:

人脸识别解锁:你的手机(如iPhone的Face ID)就是通过CNN实时识别你的脸。

支付宝/微信刷脸支付:同样是CNN在验证你的身份。

美颜相机/抖音特效:识别你的五官、身体关键点,然后叠加滤镜和贴纸。

自动驾驶:识别前方的车辆、行人、交通标志。

医疗影像分析:帮助医生从CT、X光片中筛查早期癌症、病灶。

图片搜索: Google Photos或百度识图,让你用图片搜索相似的图片。

RNN/LSTM(序列大师)的产品:

输入法预测:你打出一个词,输入法预测你下一个最可能输入的词。

苹果Siri/Google Assistant(早期的版本):将你的语音信号转换成文字,理解你的指令。

谷歌翻译(早期的版本):进行机器翻译。

股票预测软件:分析历史股价序列,预测未来趋势(效果有限,市场太复杂)。

Transformer(全能王者)的产品:

ChatGPT: 这本身就是Transformer(特别是GPT架构)最震撼世界的产品!

谷歌搜索: 现在的谷歌搜索核心算法已经由BERT(另一种Transformer模型)驱动,能更好地理解你的搜索意图。

微软Copilot / GitHub Copilot: 帮你写代码,本质是一个理解编程语言的Transformer。

DALL-E, Midjourney: 文生图模型,能根据你的文字描述生成图片,其核心也包含了Transformer架构。

几乎所有最新的语音助手和翻译器: 现在顶尖的翻译和语音服务背后都是Transformer。

第三部分:Transformer 和嵌入式视觉有关系吗?有产品吗?

有,而且关系越来越紧密,这是当前一个非常火热的方向!

它们有什么关系?

嵌入式视觉 指的是让小型、低功耗的设备(比如手机、摄像头、无人机、汽车、智能家居设备)拥有"看和理解"的能力。

传统的嵌入式视觉几乎被 CNN 垄断,因为它相对轻量(经过优化后)。

但现在,人们发现 Transformer 在理解复杂场景、捕捉长远距离的像素关系上比CNN更有优势。比如,在一张街景图中,要理解"一个孩子正在追一个飞向马路对面的球",Transformer能更好地关联"孩子"、"球"和"马路对面"这几个分散区域的关系。

核心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原始Transformer计算量巨大,很难直接塞进一个计算资源有限的嵌入式设备里。

解决方案:

模型轻量化:设计更小巧、高效的Transformer变体,如 MobileViT、EdgeViT 等。

知识蒸馏:让一个大而强的Transformer模型(老师)去教一个小而快的CNN或小Transformer模型(学生),让学生模型在嵌入式设备上运行。

专用硬件:芯片公司(如高通、英伟达)正在生产专门为AI计算(包括Transformer)优化的边缘计算芯片。

有产品吗?

是的,已经有很多产品和应用场景:

高端智能手机的拍照算法: 一些最新款手机的照片处理芯片已经开始集成轻量级Transformer,用于更好的场景识别、人像虚化和夜景模式。

自动驾驶: 汽车上的视觉系统开始采用 Vision Transformer 来更准确地理解复杂的驾驶环境,比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就大量使用了Transformer技术。

工业质检: 在生产线上的检测设备,使用Transformer可以更精准地发现产品上分布不规则、非常细微的缺陷。

AR/VR 眼镜: 需要实时理解用户所处的环境,将虚拟物体与现实世界无缝融合,轻量级的Transformer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总结一下:

Transformer正在从"云端"的庞然大物,逐渐进化,走进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小型智能设备,这就是它与嵌入式视觉结合的魅力所在。它让设备不仅"看得见",更能"看得懂"复杂的场景关系

相关推荐
xiangzhihong82 小时前
AI编程实战:用 TRAE 开发一个写作助手
人工智能
~kiss~3 小时前
图像处理之膨胀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科兽的AI小记3 小时前
市面上的开源 AI 智能体平台使用体验
人工智能·源码·创业
云雾J视界3 小时前
开源协作2.0:GitHub Discussions+AI重构开发者社区的知识共创生态
人工智能·开源·github·discussions·知识共创·社区知识·ai重构
橘子海全栈攻城狮3 小时前
【源码+文档+调试讲解】基于SpringBoot + Vue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041
java·vue.js·人工智能·spring boot·后端·安全·spring
赋范大模型技术社区4 小时前
OpenAI Agent Kit 全网首发深度解读与上手指南
人工智能·workflow·内置评估
阿里云大数据AI技术4 小时前
云栖实录 | AI 搜索智能探索:揭秘如何让搜索“有大脑”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
可触的未来,发芽的智生4 小时前
新奇特:神经网络速比器,小镇债务清零的算法奇缘
javascript·人工智能·python
Aaplloo4 小时前
机器学习作业七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