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器人技术概述
1.1 机器人的概念
- 起源:Robot一词源于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的剧本,原意为"苦力/奴隶"。
- 定义争议:机器人尚无统一定义,因其持续演进且涉及哲学层面(如"人"的属性)。
- 核心特征 (日本学者提出):
- 森政弘: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自动性、奴隶性。
- 加藤一郎:需具备"脑(控制)""手(操作)""脚(移动)"三要素,以及非接触/接触传感器、平衡觉/固有觉传感器。
1.2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代际 | 技术特点 | 代表性应用 |
---|---|---|
第一代 | 示教再现型(无环境感知) | 汽车点焊机器人(重复固定动作) |
第二代 | 感觉型(力觉/触觉/视觉等感知) | 工件识别与自适应操作 |
第三代 | 智能型(多传感器+自主决策) | 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导航机器人 |
机器人4.0 | 云-边-端协同+自适应学习 | 服务机器人(如家庭陪护机器人) |
1.3 机器人4.0的核心技术
- 云-边-端协同计算
- 架构:云端(高性能计算/存储)、边缘(实时处理/协同)、终端(实时操作)。
- 5G赋能:低延迟通信支持动态任务迁移(如紧急避障决策在边缘端完成)。
- 持续学习与协同学习
- 小样本学习:通过少量数据建立基础模型,自主标注新数据迭代优化。
- 数据共享:多机器人协同训练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如共享物体识别数据集)。
- 知识图谱
- 动态个性化:记录环境事件(如用户习惯),结合感知数据优化服务(如个性化推荐)。
- 与感知决策融合:知识图谱指导感知算法(如根据场景预测物体位置)。
- 场景自适应
- 三维语义理解:预测人与物交互事件(如老人跌倒预警),调整行为模式。
- 云端模拟辅助:通过虚拟预演补充现实数据不足(如危险场景模拟)。
- 数据安全
- 分层防护:终端(物理安全)、边缘/云(加密存储/访问控制),敏感数据本地化处理。
1.4 机器人的分类
- 按控制方式 :
- 操作机器人 (核辐射处理)、程序机器人 (预设流程)、示教再现机器人(汽车装配)、
- 智能机器人 (环境自适应)、综合机器人(火星探测器,融合多类型)。
- 按应用行业 :
- 工业机器人 (焊接/装配)、服务机器人 (娱乐/陪护)、特殊领域机器人(深海/太空作业)。
二、边缘计算概述
2.1 边缘计算的定义
- 核心定位:靠近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提供分布式智能服务(ETSI定义)。
- 三种形态 (ECC分类):
- 云边缘(如AWS Greengrass):云服务向边缘延伸。
- 边缘云(如MEC):本地化中小规模云服务。
- 云化网关:重构传统网关,支持协议转换与边缘计算。
2.2 边缘计算的特点
特点 | 说明 | 关键技术支撑 |
---|---|---|
联接性 | 支持多协议(Modbus/OPC)、多拓扑 | SDN、5G、NB-IoT |
数据第一入口 | 实时采集全生命周期数据 | 预测性维护、资产效率管理 |
约束性 | 适应恶劣环境(防尘/抗振动) | 低功耗硬件、软硬件集成优化 |
分布性 | 天然分布式架构 | 分布式存储/计算、动态资源调度 |
2.3 边云协同
-
协同逻辑:边缘(实时/局部决策)与云(全局/非实时分析)互补。
-
六大协同维度 :
协同类型 功能 资源协同 边缘节点接受云端资源调度策略 数据协同 边缘初步处理数据,云端深度挖掘价值 智能协同 云端训练AI模型,边缘执行推理 应用管理协同 边缘部署应用,云端管理生命周期 业务管理协同 云端编排业务(如数字孪生),边缘提供微服务 服务协同 边缘按云端策略提供部分SaaS服务
2.4 边缘计算应用场合
- 智慧园区 :
- 海量设备接入(传感器/PLC)、车牌/人脸识别实时处理、断网自治(本地逻辑持续运行)。
- 云游戏 :
- 边缘服务器渲染视频流,终端仅需基础解码能力,实现"免安装+低延迟操作"。
- 视频监控 :
- 边缘智能分析(行为识别)、联动存储策略(仅保留异常片段),降低云端带宽压力。
- 工业物联网 :
- 统一工业协议(OPC UA over TSN)、边缘缺陷检测(图像识别)、预测性维护。
- Cloud VR :
- 边缘节点处理渲染/转码,降低50%时延,支持5G移动端沉浸式体验。
2.5 边缘计算的安全
- 挑战:边缘节点暴露面增大(如工控设备联网)、数据隐私风险(视觉/位置数据)。
- 防护策略 :
- 基础设施安全:防镜像篡改、DDoS防御、端口入侵检测。
- 数据安全:端到端加密、敏感数据本地化、分级访问控制。
- 网络可信:端到端威胁监测、安全态势感知、应急响应机制。
三、核心考点与典型试题
-
机器人代际特征对比:
Q: 第二代机器人与第三代机器人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A: 第二代依赖预设传感器实现环境感知(如视觉识别工件),第三代具备自主决策能力(如动态路径规划)。
-
机器人4.0关键技术应用:
Q: 知识图谱如何提升机器人服务能力?
A: 通过记录场景事件(如用户习惯)与感知数据融合,实现个性化服务(如家庭机器人自动调节室内温度)。
-
边云协同场景:
Q: 工业物联网中边缘计算如何解决协议互通问题?
A: 采用OPC UA over TSN统一工业协议栈,边缘网关实现多协议转换与数据互操作。
-
边缘安全分层设计:
Q: 边缘计算的数据安全策略为何强调"敏感数据本地化"?
A: 减少敏感数据上传云端,降低传输中被截获的风险,同时满足合规性要求(如GD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