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欢迎来到《Go 网络编程全解》微专栏的第十二讲。
在过去的十一讲中,我们的目光一直聚焦于"远方"。我们学习了如何跨越互联网,与另一台主机上的进程建立 TCP 连接、交换 UDP 数据包,甚至发送ICMP 探测。我们探讨的一切,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跨主机通信。
但现在,让我们把视线收回来,审视一下我们程序运行的这台主机本身。你是否想过这些问题:
-
当两个进程运行在同一台 机器上时,如果它们想互相通信,最快的方式是什么?难道还要绕一圈
127.0.0.1,走一遍完整的、为广域网设计的 TCP/IP 协议栈吗? -
我们的 Go 程序,如何能像
ifconfig或ip addr命令一样,知道自己所在的主机上有几块网卡、它们的 MAC 地址、IP 地址和 MTU 是多少?
这两个问题,分别指向了网络编程中两个非常重要但常被忽视的领域:本地进程间通信 (IPC) 和网络接口自省。
掌握这些"对内"的技能,是构建高性能、高可维护性系统级应用的关键。
-
Unix 域套接字 (UDS, Unix Domain Socket) 是 Docker、gRPC 等众多现代软件在本地通信时的性能"杀手锏",理解它能让你在合适的场景下做出最优的技术选型。
-
获取网络接口信息的能力,则是编写网络配置工具、监控 Agent、以及需要动态绑定网卡的复杂服务的必备前提。
在这一讲,我将带你一起:
-
驶上"本地高速公路": 学习 Unix 域套接字的原理,以及它相比 TCP 回环的巨大性能优势。
-
Go 的无缝切换: 见证在 Go 中,从 TCP 切换到 UDS 是多么的轻而易举。
-
取代
ioctl: 了解 获取网络接口信息的传统方式,并学习 Gonet.Interfaces()这一更现代、更安全的替代方案。 -
编写"体检工具": 用 Go 亲手实现一个能打印本机所有网络接口详细信息的程序。
让我们开始这场向内的探索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