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我是前端小L。
欢迎来到我们的图论专题第十三篇!在网格图论中,有一类经典问题总是围绕着"包围 "与"逃离"展开。
在这道题中,我们面临着一场"围棋"般的局势。棋盘上布满了 X 和 O。规则是:任何被 X 完全包围 (无法到达边界)的 O,都会被"吃掉"(变成 X)。而那些连接着边界 的 O,则能"逃过一劫"。
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这个规则,更新整个棋盘的状态。
力扣 130. 被围绕的区域
https://leetcode.cn/problems/surrounded-regions/

题目分析:
-
输入 :一个
m x n的矩阵board,包含'X'和'O'。 -
规则:
-
被围绕的区间 :不会连接到边界的
'O'区域。 -
操作 :将被围绕的
'O'替换为'X'。
-
-
核心推论:
-
任何在边界上 的
'O',一定不会被包围。 -
任何与边界上的
'O'相连 的内部'O',也一定不会被包围(它们有一条通往边界的"生路")。 -
只有 那些孤立在内部,切断了与边界所有联系的
'O',才会被"吃掉"。
-
思路:"逆向思维"------先救人,再清理
如果我们直接遍历内部的 'O',然后试图通过 DFS/BFS 判断它是否连接边界,这会非常麻烦(每次都要搜索一遍)。
"Aha!"时刻: 与其费力去寻找"必死"的 O,不如先找出所有"幸存 "的 O! 所有的"幸存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根"都在边界上。
算法流程 (三步走):
-
"救援行动" (边界感染):
-
遍历棋盘的四条边界。
-
只要发现一个
'O',它就是"幸存者"的入口。 -
启动一次 DFS/BFS ,顺藤摸瓜,找到所有与它相连的
'O'。 -
将这些"幸存"的
'O'暂时标记 为一个特殊字符,比如'#'(代表 "Safe")。
-
-
"清理战场" (全局扫描):
-
遍历整个棋盘。
-
if (board[r][c] == 'O'):说明这个'O'既不在边界,也没连通到边界(否则它早就在第一步被标记成'#'了)。它就是"必死"的,把它改成'X'。 -
if (board[r][c] == '#'):说明这是刚才被我们"救援"下来的幸存者。把它还原回'O'。
-
-
任务完成!
代码实现 (DFS)
这个逻辑和 LC 1254 如出一辙,只是最后多了一步"还原/修改"的操作。
C++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 "救援队":DFS 函数
// 任务:从 (r, c) 出发,标记所有相连的 'O' 为 '#' (Safe)
void dfs_save(vector<vector<char>>& board, int r, int c) {
int m = board.size();
int n = board[0].size();
// 1. Base Case
// 越界,或者不是 'O' (可能是 'X' 或已经被标记为 '#')
if (r < 0 || r >= m || c < 0 || c >= n || board[r][c] != 'O') {
return;
}
// 2. "标记" (救援)
board[r][c] = '#';
// 3. 递归探索邻居
dfs_save(board, r + 1, c);
dfs_save(board, r - 1, c);
dfs_save(board, r, c + 1);
dfs_save(board, r, c - 1);
}
public:
void solve(vector<vector<char>>& board) {
if (board.empty() || board[0].empty()) {
return;
}
int m = board.size();
int n = board[0].size();
// --- 第一步:"救援行动" (从边界出发) ---
// 遍历左、右边界
for (int r = 0; r < m; ++r) {
if (board[r][0] == 'O') dfs_save(board, r, 0);
if (board[r][n - 1] == 'O') dfs_save(board, r, n - 1);
}
// 遍历上、下边界
for (int c = 0; c < n; ++c) {
if (board[0][c] == 'O') dfs_save(board, 0, c);
if (board[m - 1][c] == 'O') dfs_save(board, m - 1, c);
}
// --- 第二步:"清理战场" (替换字符) ---
for (int r = 0; r < m; ++r) {
for (int c = 0; c < n; ++c) {
if (board[r][c] == 'O') {
// 没被救援的 O,变成 X
board[r][c] = 'X';
} else if (board[r][c] == '#') {
// 被救援的 #,还原为 O
board[r][c] = 'O';
}
}
}
}
};
深度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O(m * n):
-
"救援"阶段:最坏情况下(全都是
O),DFS 会访问每个格子一次。 -
"清理"阶段:我们遍历了整个网格一次。
-
总时间 O(m*n)。
-
-
空间复杂度 O(m * n):
-
我们是"原地修改",不需要
visited数组。 -
空间开销来自 DFS 的递归栈 。在最坏情况下("蛇形"全
O),递归深度可达m * n。
-
总结
今天这道题,再次强化了图论中处理"边界问题"的黄金法则:
从边界出发!
这种"从边缘向中心"渗透的逆向思维,是解决所有"被包围"、"封闭区域"、"边缘流出"等问题的核心。
-
LC 1254 (统计封闭岛屿):从边界出发,把连通的陆地"淹没",剩下的就是封闭的。
-
LC 130 (被围绕的区域) :从边界出发,把连通的
O"标记",剩下的O就是被包围的。
掌握了这个模板,你对网格图论的理解就又深了一层。在下一篇中,我们将遇到这个模型的"双重叠加"版本------当我们要同时考虑"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边界时,该怎么办?
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