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表是头一关,这里埋的雷后期排起来最头疼。见过不少表,所有字段全是varchar(255),数字和日期也都拿字符串存。表面上是灵活了,可查询效率低得吓人,还经常因为类型转换出bug。该用int就别省那点空间,该用datetime就别偷懒。还有字符集,要是等数据量上来才发现utf8mb4没统一,那可就真是欲哭无泪了。主键设计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没主键的表就像没身份证的人,迟早要乱套。
索引这东西,用好了是神器,用不好就是拖后腿的。最怕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每个字段都建索引的做法。索引是要占空间的,增删改的时候还得维护,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明明建了索引,查询还是慢,这时候就得看看是不是索引失效了。比如在where条件里对字段做运算、用函数,或者like查询左边用了通配符,这些都会让索引罢工。联合索引的顺序也很有讲究,把区分度高的字段放前面,效果会好很多。
SQL语句写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很多人喜欢写嵌套好几层的子查询,看起来逻辑清晰,执行起来却慢如蜗牛。能用join的地方尽量用join,MySQL对join的优化一般比子查询要好。还有那种在循环里执行SQL的代码,简直是性能杀手,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批量的要批量。select * 也是坏习惯,需要什么字段就查什么字段,全表扫描的代价太大了。
事务处理是个精细活。该用事务的地方不用,数据一致性就没法保证;不该用事务的地方乱用,又会造成不必要的锁等待。事务的范围要尽量小,尽快提交,别在事务里做外部调用或者复杂计算。隔离级别的选择也很关键,读提交和可重复读适用的场景不一样,理解不了这个就容易出现脏读、幻读这些问题。
数据安全这块容易被忽视。线上数据库随便连,开发环境直连生产库,这些操作都是在玩火。权限要收紧,不同环境要隔离,敏感数据要脱敏。备份策略更是生命线,光有全量备份不够,还得有增量备份,并且要定期做恢复演练,不然真到用的时候发现备份文件是坏的,那可就全完了。
数据库结构变更也是个技术活。直接alter table去改大表,锁表时间太长,业务根本受不了。现在有不少在线改表的工具,比如pt-online-schema-change,能在不改动业务的情况下完成表结构变更。任何DDL操作都要先在测试环境验证,然后灰度执行,别一拍脑袋就在生产环境上操作。
监控告警是最后一道防线。没有监控的数据库就像蒙着眼睛开车,什么时候撞墙都不知道。慢查询日志要定期分析,QPS、连接数、锁等待这些关键指标要实时监控。设置合理的阈值,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告警,别等用户都投诉上门了才发现问题。
说到底,MySQL质量不是某个环节的事情,是从设计、开发、测试到运维的全流程把控。每个环节都规范了,数据库才能稳定可靠。平时多花点时间在数据库优化上,关键时刻就能少踩很多坑。毕竟,数据是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稳了,整个系统就稳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