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目与其说是一道编程题,不如说是一道纯粹的数学题。它考察了同余运算(Modulo Arithmetic)和鸽巢原理(Pigeonhole Principle)。
1. 题目核心问题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仅由数字 1 组成的整数 N(如 1, 11, 111...),使得 N % K == 0。我们需要返回这个 N 的长度。
2. 数学分析
2.1 排除不可能的情况
首先,观察仅由 1 组成的数字:1, 11, 111, 1111...
这些数字的个位数永远是 1。
- 如果
K是偶数(能被 2 整除),那么K的倍数必定是偶数,个位只能是 0, 2, 4, 6, 8。 - 如果
K是 5 的倍数,那么K的倍数个位只能是 0 或 5。
因此,如果 K 能被 2 或 5 整除(即 K % 2 == 0 或 K % 5 == 0),那么不可能存在个位是 1 的倍数。直接返回 -1。
2.2 大数处理与同余运算
题目中 N 的长度可能非常大,甚至超过 64 位整数的范围,因此我们不能直接计算 N。我们只需要关注 余数。
我们定义 NiN_iNi 为长度为 iii 的全 1 数字。
例如:N1=1,N2=11,N3=111N_1 = 1, N_2 = 11, N_3 = 111N1=1,N2=11,N3=111。
它们之间存在递推关系:
Ni=Ni−1×10+1N_{i} = N_{i-1} \times 10 + 1Ni=Ni−1×10+1
根据同余性质:
(a×b+c)(modK)=((a(modK))×b+c)(modK)(a \times b + c) \pmod K = ((a \pmod K) \times b + c) \pmod K(a×b+c)(modK)=((a(modK))×b+c)(modK)
我们可以只维护当前的余数 Ri=Ni(modK)R_i = N_i \pmod KRi=Ni(modK):
Ri=(Ri−1×10+1)(modK)R_i = (R_{i-1} \times 10 + 1) \pmod KRi=(Ri−1×10+1)(modK)
初始状态 R1=1(modK)R_1 = 1 \pmod KR1=1(modK)。
2.3 为什么最多循环 K 次?(鸽巢原理)
如果在计算过程中,余数 RiR_iRi 变为 0,说明找到了答案,长度为 iii。
如果一直没找到 0 呢?会不会无限循环?
余数的取值范围是 [0,K−1][0, K-1][0,K−1],共有 KKK 种可能。
如果我们计算了 KKK 次,生成了 KKK 个余数:
- 如果其中包含 0,则已找到答案。
- 如果其中不包含 0,那么这 KKK 个余数分布在 [1,K−1][1, K-1][1,K−1] 这 K−1K-1K−1 个"鸽巢"中。根据鸽巢原理,必然有两个余数是相同的。
一旦出现重复的余数,序列就会开始循环,永远不会出现 0(因为如果能出现 0,早在循环之前或循环的第一次就出现了)。
结论 :如果 K 不含因子 2 和 5,我们最多只需要尝试 K 次。如果 K 次内没有找到 0,则无解(实际上对于互质的情况,一定有解)。
3. 算法流程
- 检查
K % 2 == 0或K % 5 == 0,若是则返回 -1。 - 初始化余数
remainder = 0。 - 循环
i从 1 到K:- 更新余数:
remainder = (remainder * 10 + 1) % K - 如果
remainder == 0,返回当前长度i。
- 更新余数:
- 如果循环结束仍未找到,返回 -1(理论上这一步不会到达,除非 K 有 2 或 5 的因子)。
4. 代码实现 (Go)
go
func smallestRepunitDivByK(k int) int {
// 1. 排除 2 和 5 的倍数
if k%2 == 0 || k%5 == 0 {
return -1
}
// 2. 模拟除法过程
remainder := 0
for i := 1; i <= k; i++ {
remainder = (remainder*10 + 1) % k
if remainder == 0 {
return i
}
}
return -1
}
5.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 O(K)O(K)O(K)。最坏情况下我们需要循环 KKK 次。
- 空间复杂度 : O(1)O(1)O(1)。只需要存储当前的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