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理解TCP、UDP
TCP/IP协议栈
TCP/IP协议栈
TCP/IP协议栈共分为4层,可以理解为数据收发分成了4个层次化过程。
TCP协议栈
UDP协议栈
链路层
链路层是物理连接领域标准化的结果,也是最基本的领域,专门定义LAN、WAN、MAN等网络标准。两台主机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这需要像下图所示的物理连接,链路层就负责这些标准。
IP层
IP协议是面向消息的,不可靠的协议。每次传输数据时会帮我们选择路径,但并不一致。如果传输中发生路径错误,则选择其他路径。但如果发生数据丢失或错误,则无法解决。IP协议无法应对数据错误。
TCP/UDP层
IP层解决数据传输中路径选择问,只需要按照此路径传输数据即可。TCP和UDP层以IP层提供的路径信息为基础完成实际的数据传输,故该层又称为传输层。TCP可以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但它发送数据时以IP层为基础。
TCP和UDP存在于IP层之上,决定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TCP协议确认后向不可靠的IP协议赋予可靠性。
应用层
以上类容是套接字通信过程中自动处理的。选择数据传输路径、数据确认过程都被隐藏到套接字内部。但掌握了这些理论,才能编写出符合需求的网络程序。
向大家提供的工具就是套接字,大家只需要利用套接字编写出程序即可。编写软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程序特点决定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规则,这便是应用层协议。网络编程的大部分内容就是设计并实现应用层协议。
实现基于TCP的服务器端、客户端
TCP服务器端的默认函数调用顺序
c++
1、socket() 创建套接字
2、bind() 分配套接字地址
3、listen() 等待连接请求状态
4、accept() 允许连接
5、read()/write() 数据交换
6、close() 断开连接
进入等待连接请求状态
我们已经调用bind函数给套接字分配了地址,接下来通过调用listen函数进入等待连接请求状态,只有调用了listen函数,客户端才能进入可发出连接请求的状态,这时客户端才可以调用connect函数。
c++
#include<sys/socket.h>
int listen(int sock, int backlog);
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1
sock 为希望进入等待连接请求状态的文件描述符,传递的描述符套接字参数为服务器端套接字
backlog 连接请求等待队列的长度,若为5,则队列长度为5,表示最多使5个连接请求进入队列
等待连接请求状态是指客户端请求连接时,受理连接前一直使连接处于等待状态,客户端连接请求本身也是网络中收到的一种数据,而想要接受就需要套接字。
受理客户端连接请求
调用listen函数后,有新的连接请求,则应按序受理。受理请求意味着进入可接受数据的状态,此时就需要套接字来接受数据,但服务器端的套接字在做门卫,不能再充当接受数据的角色。因此需要另外一个套接字,该套接字不需要亲自创建,accept函数将会创建套接字并连接到发起请求的客户端。
c++
#include <sys/socket.h>
int accept(int sock,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成功返回创建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失败返回-1
sock 服务器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addr 保存发起连接请求的客户端地址信息的变量的地址,调用函数后会向该变量填充客户端地址信息
addrlen 第二个参数addr结构体的长度,调用函数后会向该变量填充客户端地址长度
accept函数受理连接请求等待队列中待处理中的客户端连接请求。函数调用成功时,accept函数内部将产生用于数据I/O的套接字,并返回文件描述符,套接字使自动创建的,并且自动与发起连接请求的客户端建立连接。
TCP客户端的默认函数调用顺序
TCP客户端函数的调用顺序
c++
1、socket() 创建套接字
2、connect() 请求连接
3、read()/write() 交换数据
4、closr() 断开连接
与服务器端相比,区别就在于请求连接,它使创建客户端套接字后向服务器端发起的连接请求,服务器端调用listen函数后创建请求等待队列,之后客户端即可请求连接。
c++
#include<sys/socket.h>
int connect(int sock, struct sockaddr* servaddr, socklen_t addrlen);
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1
sock 客户端套接字文件描述符
servaddr 保存目标服务器地址信息的变量地址值
addrlen 以字节为单位,传递第二个参数的地址变量的长度
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后,发生以下情况才会返回
- 服务器端接受连接请求
- 发生断网等异常情况而中断连接请求
接受连接请求并不是服务器端调用accept函数,其实是服务器端把连接请求信息记录到等待队列中,因此connect函数返回后并不立即进行数据交换
基于TCP的服务器端、客户端函数调用关系
总体流程如下:
服务器端创建套接字后连续调用bind、listen函数进入等待状态,客户端通过调用connect函数发起连接请求,客户端侄女等到服务器端调用listen函数之后才能调用connect发起连接请求,也要主义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前,服务器端可能率先调用accept函数,此时服务器端调用accept函数进入阻塞状态,知道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为止。
实现迭代服务器端、客户端
实现迭代服务器端
实现迭代服务器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插入循环语句反复调用accept函数。循环最后的close(client)关闭的调用accept函数创建的套接字,意味着结束了针对某一客户端的服务,此时如果还想服务于其他客户端,就要重新调用accept函数。目前同一时刻只能服务于一个客户端,学完进程和线程后,就可以编写同时服务于多个客户端的服务器端。
迭代回声服务器端、客户端
回声服务器端以及配套的回声客户端的程度的基本运行方式:
- 服务器端在同一时刻只与一个客户端相连,并提供回声服务。
- 服务器端依次向5个客户端提供服务并退出。
- 客户端接受用户的输入字符串并发送到服务器端。
- 服务器端将收到的字符串数据传回客户端,即"回声"。
- 两端之间的字符串回声一直执行到客户端输入Q为止。
首先介绍满足以上要求的回声服务器端
echo_server.c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define BUF_SIZE 1024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erv_sock, clnt_sock;
char message[BUF_SIZE];
int str_len, i;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r;
struct sockaddr_in clnt_adr;
socklen_t clnt_adr_sz;
if(argc!=2) {
printf("Usage : %s <port>\n", argv[0]);
exit(1);
}
serv_sock=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if(serv_sock==-1)
error_handling("socket() error");
memset(&serv_adr, 0, sizeof(serv_adr));
serv_adr.sin_family=AF_INET;
serv_adr.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
serv_adr.sin_port=htons(atoi(argv[1]));
if(bind(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serv_adr, sizeof(serv_adr))==-1)
error_handling("bind() error");
if(listen(serv_sock, 5)==-1)
error_handling("listen() error");
clnt_adr_sz=sizeof(clnt_adr);
for(i=0; i<5; i++)
{
clnt_sock=accept(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clnt_adr, &clnt_adr_sz);
if(clnt_sock==-1)
error_handling("accept() error");
else
printf("Connected client %d \n", i+1);
while((str_len=read(clnt_sock, message, BUF_SIZE))!=0)
write(clnt_sock, message, str_len);
close(clnt_sock);
}
close(serv_sock);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运行结果
shell
gcc echo_server.c -o eserver
./eserver 9190
输出:
Connecten client 1
Connecten client 2
Connecten client 3
回声客户端代码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define BUF_SIZE 1024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
char message[BUF_SIZE];
int str_len;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r;
if(argc!=3) {
printf("Usage : %s <IP> <port>\n", argv[0]);
exit(1);
}
sock=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if(sock==-1)
error_handling("socket() error");
memset(&serv_adr, 0, sizeof(serv_adr));
serv_adr.sin_family=AF_INET;
serv_a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argv[1]);
serv_adr.sin_port=htons(atoi(argv[2]));
if(connect(sock, (struct sockaddr*)&serv_adr, sizeof(serv_adr))==-1)
error_handling("connect() error!");
else
puts("Connected...........");
while(1)
{
fputs("Input message(Q to quit): ", stdout); //如果输入Q说明结束while循环
fgets(message, BUF_SIZE, stdin);
if(!strcmp(message,"q\n") || !strcmp(message,"Q\n")) //检验message是否为Q/q
break;
write(sock, message, strlen(message));
str_len=read(sock, message, BUF_SIZE-1);
message[str_len]=0;
printf("Message from server: %s", message);
}
close(sock);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运行结果
shell
gcc echo_client.c -o eclient
./eclient 192.168.233.20 9190
输出:
Connected ....
Input message: hello
Message from server: hello
Input message : Q
这是《TCP/IP网络编程》专栏的第四篇文章,欢迎各位读者订阅!
更多资料点击 GitHub 欢迎各位读者去Star
⭐学术交流群Q 754410389 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