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网络的发展历史-LeNet

简介

LeNet是CNN结构的开山鼻祖,第一次定义了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

LeNet模型包含了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以及最后的全连接层用于分类。其中,每个卷积层都包含了一个卷积操作和一个非线性激活函数,用于提取输入图像的特征。池化层则用于缩小特征图的尺寸,减少模型参数和计算量。全连接层则将特征向量映射到类别概率上。

特点

LeNet 的特点如下所示:

(1)定义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的基本框架:卷积层+池化层(Pooling Layer)+全连接层;

(2)定义了卷积层(Convolution Layer),与全连接层相比,卷积层的不同之处有两点:局部连接(引进"感受野"这一概念)、权值共享(减少参数数量),卷积计算公式:

(3)利用池化层进行下采样(Downsampooling),从而减少计算量,池化计算公式:

(4)用tanh作为非线性激活函数(现在看到的都是改进过的LeNet了,用ReLu代替 tanh。相较于sigmoid,tanh以原点对称(zero-centered),收敛速度会快。

python实例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def lenet_model():
    inputs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shape=[None, 28, 28, 1])
    conv1 = tf.layers.conv2d(inputs=inputs, filters=6, kernel_size=(5, 5), strides=(1, 1), padding='valid', activation=tf.nn.relu)
    pool1 = tf.layers.max_pooling2d(conv1, (2, 2), strides=(2, 2))
    conv2 = tf.layers.conv2d(inputs=pool1, filters=16, kernel_size=(5, 5), strides=(1, 1), padding='valid', activation=tf.nn.relu)
    pool2 = tf.layers.max_pooling2d(conv2, (2, 2), strides=(2, 2))
    flatten = tf.layers.flatten(pool2)
    dense1 = tf.layers.dense(flatten, 120, activation=tf.nn.relu)
    dense2 = tf.layers.dense(dense1, 84, activation=tf.nn.relu)
    logits = tf.layers.dense(dense2, 10)
    return inputs, logits
相关推荐
张太行_1 小时前
网络SSL/TLS协议详解
网络·web安全·ssl
zhysunny2 小时前
Day22: Python涡轮增压计划:用C扩展榨干最后一丝性能!
c语言·网络·python
hhzz2 小时前
重温 K8s 基础概念知识系列八( K8S 高级网络)
网络·容器·kubernetes
VVVVWeiYee4 小时前
TCP/UDP详解(一)
运维·网络·tcp/ip·udp·信息与通信
Xの哲學4 小时前
Linux PCI 子系统:工作原理与实现机制深度分析
linux·网络·算法·架构·边缘计算
没有梦想的咸鱼185-1037-16635 小时前
AI大模型支持下的:CMIP6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降尺度技术与气候变化的区域影响、极端气候分析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chatgpt·数据挖掘·数据分析
weixin_449173656 小时前
WiFi有网络但是电脑连不上网是怎么回事?该怎么解决?
网络
熬夜苦读学习6 小时前
Reactor 反应堆模式
运维·服务器·网络·网络协议·http·智能路由器·php
灵智工坊LingzhiAI7 小时前
基于深度学习的中草药识别系统:从零到部署的完整实践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小晶晶京京8 小时前
day38-HTTP
网络·网络协议·学习·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