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第四周)

一、决策树基本原理

如下图所示,是一个用来辨别是否是猫的二分类器。输入值有三个(x1,x2,x3)=(耳朵形状,脸形状,胡须),其中x1={尖的,圆的},x2={圆脸,不是圆脸},x3={有胡须,没有胡须},这三个输入值都是1/0。输出y=1表示是猫,否则不是猫。

椭圆型称为决策节点,矩形称为叶节点,下图模型称为决策树。

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许多个不同的决策树模型,如下图所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选出最优的模型,让他在交叉验证集上表现最优,这就是决策树学习算法。

1.1 学习过程

1、决定在根节点使用什么特征。根据这个特征将训练数据划分到两个分支。假如选择耳朵形状:

2、先关注左侧分支,再根据算法选择出新的决策特征(算法后面讲解)。假如选择面部形状:

注意到 左侧的四个训练数据都是猫,接下来不用再选择新特征 进行分裂,将这个节点转化成叶节点。同理右侧节点:

3、接下来看右侧分支,再利用算法决策出一个合适的特征进行分裂,假如是胡须,后面的操作同上:

1.2 一般步骤

1、在每一个决策节点上选择出合适的特征进行分裂,这个特征必须将子集尽量最大化纯度(也就是说,这个子集当中,尽量都是猫或者都不是猫)。下图是分别将三个特征作为根节点进行分类的结果:

2、决定何时停止分裂

  • 当子集纯度达到100% (也就是说,一个子集中只有一个类别)
  • 当分类节点已经达到最大的允许深度,则停止分裂。(限制决策树深度的一个原因是确保我们的树不会变得太大和笨重,其次,通过保持树小,它不太容易过度拟合)
  • 当纯度已经低于阈值
  • 当决策节点的示例数量低于阈值

1.3 纯度purity

1.3.1 熵

熵可以用来量化纯度,越小表示纯度越高。

P1表示所有子集中猫的占有比例,下图的曲线图是熵随着P1变化的曲线图,横轴表示P1,数据范围在0-1,纵轴表示熵,数据范围在0-1。只有当P1很大或者很小时,熵会很小。

下图是熵的计算公式:

1.4 选择拆分信息增益

在构建决策树时,我们决定在节点上拆分哪个特征,将基于哪种特征选择最能减少熵(最大化纯度)。熵的减少称为信息增益。下图是选择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后,各个分支的熵:

接下来我们需要一个标准来衡量 哪种决策方式最好。如果熵很大,分裂子集也很大,这意味着子集中有很多复杂数据。但是若熵很大,子集比较小,这种情况没有前者糟糕。因此这个标准一定要兼顾到熵值和子集大小。

可以使用加权平均值来衡量,"权"表示子集在全部示例中的占有比例。然后选出最小的那个模型即可。

但是 实际当中,我们也会计算根节点的熵值,然后用根节点熵值减去分裂后加权平均熵值 ,使用这个差值来计划选择哪个特征。

我们刚刚计算的这些数字,0.28、0.03.和0.12这些被称为信息增益,衡量的是由于分裂而导致的树中熵的减少。

为什么我们不直接使用加权平均熵来衡量,而是使用更费劲的差值呢?这是因为,熵减小的程度可以用来度量何时停止分裂。如果差值太小,小于某种阈值,可以判断此时停止分裂。

1.4.1 信息增益的一般公式

如下图所示:

二、决策树的优化

4.1 独热编码one-hot

前面的示例中,耳朵形状特征只有两个 ---尖的、圆的。如果我们增加一个取值,即尖的、圆的、椭圆的。此时根据耳朵形状分裂就会变成下图所示:

这会导致 决策树变复杂。现在有一种方法one-hot来解决两个以上值的特征问题。我们删除耳朵形状这个特征,而是换成以下三个二值特征:是否是尖耳朵、是否是圆耳朵、是否是椭圆耳朵。如下图所示:

4.2 连续值特征

如果我们在特征中增加一个新的特征weight(体重),如下图所示,这个特征的取值无穷多,可以说是连续值特征。对于这样的特征该怎么处理呢?

如下图所示,横轴是体重值,纵轴y=1表示是猫,y=0表示不是猫。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体重阈值来进行分裂。例如当阈值为8时,将体重小于等于8的分裂为一个子集,体重大于8的分裂为另一个子集。然后计算这个分裂标准的信息增益来判断这个阈值是否合理。我们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阈值来进行判断,如下图所示,分别设置了阈值为8,9,13,分别计算信息增益,由此可以看出,阈值为9的效果最好。

三、回归树

现在我们把问题换成下图所示,用耳朵形状、面部形状、胡须这三个特征来预测体重。

下图是构建的回归树, 叶节点的值是分裂子集的体重的平均值。当测试新数据时,让他像往常一样往下走,当走到叶节点的时候,用平均值来预测新测试数据的weight。

3.1 选择最佳特征

如同决策树,在根节点有三个特征允许选择进行分裂,如下图所示,那么如何评价三种分裂方式的好坏呢?

在构建回归树时,我们不是试图减少熵(对分类问题的杂质度量),而是尝试减少每 个数据子集的值Y的权重方差。我们计算左右分支的方差,然后求取加权平均值,最后选出最小的那个模型即可。

同决策树一样,我们也可以计算根节点的方差,然后用根节点方差减去分裂后加权平均方差 ,选择可以使方差最大程度减少的模型。

四、决策树集成

使用单个决策树的缺点之一 是该决策树可能对数据中的微小变化高度敏感,如下图所示。左边是针对数据做出的最佳分裂模型,右边是仅仅更改一个数据后做出的最佳模型。10个测试数据只更改了一个,造成两个决策树完全不一样。

一种解决方案是不构建一个决策树, 而是构建很多决策树,我们称之为树集成,如下图所示。当有一个新的测试数据,我们将这个数据在三个决策树上都跑一遍,每个决策树都会给出一个预测结果。这些结果相当于投票,哪个票数最多,最终就预测哪个。比如说,这里的三颗决策树,两个预测是猫,那么最终结果就是猫。

我们使用树集合的原因是通过拥有大量决策树并让它们投票,它使整体算法对任何一棵树可能正在做的事情不太敏感,因为它只能获得三分之一的投票, 可以使整体算法更加健壮。

4.1 替换采样

如何构建决策树集合呢?可以使用替换采样的方法。替换采样的意思就是,从训练数据(数量为M)中随机抽取一个记录下来,把这个数据再放回去,再进行随机抽取。。。。。直到达到M个数据集(可能有重复的数据,不过这都是正常的)。这样是第一个数据集,利用这个数据集构建第一个决策树。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构建第二、第三等决策树。

构建决策树集合时,假设构建B棵决策树。事实证明将B设置得更大不会损害性能,但超过某个点后,最终会得到收益递减的结果,而且当B远大于1000左右时,它实际上并没有变得更好。

4.2 随机森林

即使使用这种带有替换过程的采样,有时最终还是会在根节点处始终使用相同的拆分,而在其余分裂节点附近使用非常相似的拆分。这种情况在小样示例中不明显,但是训练数据大的情况下会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对算法再进行一次修改,以进一步尝试随机化每 个分裂节点的特征选择,这会使树集彼此之间变得更加不同,这样的话,当您投票给他们时,您最终会得到更准确的预测。

通常这样做的方法是在每个分裂节点上选择一个特征以用于切割 (如果最终特征可用)。选择K个特征作为允许的特征,然后从这K个特征中选择具有最高信息增益的特征作为使用分割的特征选择。K 值的典型选择是 N的平方根,这种技术往往更多地用于具有大量特征的较大问题。注意k是从N个特征中随机抽取的。

4.3 XGBoost

在4.1中,构建决策树集成时,每次都从测试数据中,等概率(1/M的概率大小)抽取M个数据来构建决策树。XGBoost算法在此基础上继续改进,除了第一棵决策树和之前一样之外,剩余决策树都不是等概率抽取数据,而是更大概率能选择先前训练的树表现不佳的错误分类样本(这种方法称为"刻意练习")。事实证明它可以帮助学习算法更快地学习,做得更好。因为后面的决策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错误分类的数据上。

下图是第一棵决策树的构建,构建成功之后,对原始训练数据进行第一次预测,如下图红框的表格。我们在这个循环中第二次要做的是使用替换采样来生成另一 个包含十个例子的训练集。但是每次我们从这10个中选择一个示例时,都会有更高的机会从这三个错误分类的示例中选择。

XGBoost算法还有很多优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用XGBoost算法实现分类和回归的简单示例如下图所示。XGBoost算法的实现细节比较麻烦,建议直接调用开源库。

五、什么时候选择决策树

决策树和神经网路都是非常强大,非常有效的算法,什么时候选择决策树?什么时候选择神经网络呢?

决策树和树集成通常适用于表格数据,也称为结构化数据。这意味着如果您的数据集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电子表格, 那么决策树就值得考虑。他根本不适合于非结构优化数据。另一个优点是,速度快。

神经网络往往更适合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图像、文本、音频)任务。但是对于结构化数据神经网络也非常擅长。

相关推荐
古希腊掌管学习的神4 分钟前
[机器学习]XGBoost(3)——确定树的结构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ZHOU_WUYI32 分钟前
4.metagpt中的软件公司智能体 (ProjectManager 角色)
人工智能·metagpt
靴子学长1 小时前
基于字节大模型的论文翻译(含免费源码)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nlp
AI_NEW_COME2 小时前
知识库管理系统可扩展性深度测评
人工智能
海棠AI实验室2 小时前
AI的进阶之路:从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的演变(一)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hunteritself3 小时前
AI Weekly『12月16-22日』:OpenAI公布o3,谷歌发布首个推理模型,GitHub Copilot免费版上线!
人工智能·gpt·chatgpt·github·openai·copilot
XH华3 小时前
初识C语言之二维数组(下)
c语言·算法
南宫生3 小时前
力扣-图论-17【算法学习day.67】
java·学习·算法·leetcode·图论
不想当程序猿_3 小时前
【蓝桥杯每日一题】求和——前缀和
算法·前缀和·蓝桥杯
IT古董3 小时前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的基本分类-强化学习-策略梯度(Policy Gradient,PG)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