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实验六:聚类

系列文章目录

  1. 机器学习实验一:线性回归
  2. 机器学习实验二:决策树模型
  3. 机器学习实验三:支持向量机模型
  4. 机器学习实验四:贝叶斯分类器
  5. 机器学习实验五:集成学习
  6. 机器学习实验六:聚类

文章目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聚类的基本思想;

(2)掌握 K-means 算法,编程实现 K-means;

(3)掌握使用 K-Means 算法对鸢尾花三分类数据集进行聚类操作。

二、实验原理

1.聚类思想

聚类(Clustering)是一种典型的"无监督学习",是把物理对象或抽象对

象的集合分组为由彼此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

聚类试图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为若干个通常是不相交的子集,每个子集对

应一个簇。与分类的不同在于,聚类所要求的划分的类别是未知,类别个数也是

未知的。聚类的目标为簇内相似度尽可能高,簇间相似度尽可能低。

2.K 均值聚类算法 K-Means

K-means 是一种常用的基于欧式距离的聚类算法,其认为两个目标的距离越

近,相似度越大。其算法流程如下:

三、实验内容

使用 Python 读取鸢尾花三分类数据集并训练最佳的 K-Means 模型,随后使

用生成的模型将数据进行聚类,并根据使用聚类纯度、兰德系数和 F1 值评测聚

类效果。

由于本次为聚类任务,因此使用聚类相关的混淆矩阵和评价指标。

聚类任务中的混淆矩阵与普通混淆矩阵的意义有一定区别,如下表所示:

其中,TP 为两个同类样本在同一簇的数量;FP 为两个非同类样本在同一簇

的数量;TN 为两个非同类样本分别在两个簇的数量;FN 为两个同类样本分别在

两个簇的数量。

评价指标选择为聚类纯度 Purity、兰德系数 Rand Index(RI)、F1 度量值,

计算公式如下:

代码实现时,可以直接调用 sklearn 库中的 pair_confusion_matrix()获得

混淆矩阵,随后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实验步骤

1.训练 K-Means 模型

根据数据,我们已知鸢尾花分3类,因此我们这里的聚类数k=3。利用sklearn

的 KMeans()方法训练 K-Means 模型,并将结果用散点图表示,实现代码如下:

python 复制代码
#训练 KMeans 模型
estimator = KMeans(n_clusters=3)
estimator.fit(X) #聚类
#绘制结果散点图
x0 = X[label_pred == 0]
x1 = X[label_pred == 1]
x2 = X[label_pred == 2]
plt.scatter(x0[:, 0], x0[:, 1], c = "red", marker='o', label='label0') 
plt.scatter(x1[:, 0], x1[:, 1], c = "green", marker='*', label='label1') 
plt.scatter(x2[:, 0], x2[:, 1], c = "blue", marker='+', label='label2') 
plt.xlabel('petal length') 
plt.ylabel('petal width') 
plt.legend(loc=2) 
plt.show() 

2. 计算聚类纯度、兰德系数和 F1 值,评测聚类效果

使用 sklearn.metrics 库中提供的 pair_confusion_matrix()方法求得当前

聚类的混淆矩阵,随后利用聚类纯度、兰德系数和 F1 值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当

前聚类效果的相应指标值。

以下为该部分代码:

python 复制代码
#聚类纯度
def accuracy(labels_true, labels_pred):
 clusters = np.unique(labels_pred)
 labels_true = np.reshape(labels_true, (-1, 1))
 labels_pred = np.reshape(labels_pred, (-1, 1))
 count = []
 for c in clusters:
 idx = np.where(labels_pred == c)[0]
 labels_tmp = labels_true[idx, :].reshape(-1)
 count.append(np.bincount(labels_tmp).max())
 return np.sum(count) / labels_true.shape[0]
#兰德系数、F1 值
def get_rand_index_and_f_measure(labels_true, labels_pred, beta=1.):
 (tn, fp), (fn, tp) = pair_confusion_matrix(labels_true, labels_pred)
 ri = (tp + tn) / (tp + tn + fp + fn)
 p, r = tp / (tp + fp), tp / (tp + fn)
 f_beta = 2*p*r/(p+r)
 return ri, f_beta
#输出结果
purity = accuracy(y, y_pred)
ri, f_beta = get_rand_index_and_f_measure(y, y_pred, beta=1.)
print(f"聚类纯度:{purity}\n 兰德系数:{ri}\nF1 值:{f_beta}")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机器学习实验六:聚类

相关推荐
子燕若水1 小时前
Unreal Engine 5中的AI知识
人工智能
极限实验室2 小时前
Coco AI 实战(一):Coco Server Linux 平台部署
人工智能
杨过过儿2 小时前
【学习笔记】4.1 什么是 LLM
人工智能
巴伦是只猫2 小时前
【机器学习笔记Ⅰ】13 正则化代价函数
人工智能·笔记·机器学习
大千AI助手3 小时前
DTW模版匹配:弹性对齐的时间序列相似度度量算法
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版匹配·dtw模版匹配
AI生存日记3 小时前
百度文心大模型 4.5 系列全面开源 英特尔同步支持端侧部署
人工智能·百度·开源·open ai大模型
LCG元3 小时前
自动驾驶感知模块的多模态数据融合:时序同步与空间对齐的框架解析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驾驶
why技术3 小时前
Stack Overflow,轰然倒下!
前端·人工智能·后端
超龄超能程序猿4 小时前
(三)PS识别:基于噪声分析PS识别的技术实现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