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 踩坑

pytorch 踩坑

在pytorch中,如果你定义了没用的组件,同样也会影响你的模型(我也不知道从哪里影响的),看一个例子

python 复制代码
    def _make_layer(self, block, planes, blocks, stride=1, dilate=False):
        norm_layer = self._norm_layer
        #downsample = None
        previous_dilation = self.dilation
        if dilate:
            self.dilation *= stride
            stride = 1
        # if stride != 1 or self.inplanes != planes:
        #     downsample = layer.SeqToANNContainer(
        #             nn.Conv2d(self.inplanes, planes, kernel_size=1, stride=stride),
        #             norm_layer(planes),
        #         )

        layers = []
        layers.append(block(self.inplanes, planes, stride
                            ))
        self.inplanes = planes 
        for _ in range(1, blocks):
            layers.append(block(self.inplanes, planes
                                ))

        return nn.Sequential(*layers)

这是传统的一个_make_layer,可以看到我把其中的downsample给注释掉了,他其实是个没用的组件,我之前也没管它,我没注释前,第一个epoch

注释后

就是他其实是不参与整体模型的,但是就是会影响,我估计是影响整体模型的初始化啥的了?说不定到最后等模型收敛了结果会是差不多的。。这里我就不验证了,如果有大神看到的话可以验证一下告诉我结果,感谢!!

动机是因为,我自己写了个pytorch网络结构,然后我想写成大家都在写的这种格式,就是都封装起来,结果我发现模型结构一样,为什么两个跑的结果不一样呢,初始化和随机种子我都设置了,于是我就想去找到底哪里有问题,后面就一步步的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说呢,虽然最后两边的结果还是有差异,但是不多,可能还是因为一些组件的定义、组件的顺序、以及其他很小的因素都会有影响,因此在这里劝大家代码还是要写规范,这样才和别人的baseline有的比~

我一天都在调这个bug,我就在想,两个同样结构的网络,我设置了同样的随机种子和初始化,怎么会结果不同呢?

经过我一天的实验发现,你网络层定义的位置,是否创建这个网络层,都会对结果有影响,例如,如果我的downsample是通过函数传递给basicblock和我直接在函数里定义downsample,那么这样跑出来的结果还是不一样,经过两个downsample定义的方式是一样的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想我一样硬钻牛角尖,因为这样其实到头来发现不是模型的问题而是本身pytorch的问题感觉有些浪费时间,但又希望大家可以适当的钻牛角尖,毕竟一切的结果都来源于大家的坚持

相关推荐
nvd1118 小时前
python 后端流式处理 LLM 响应数据详解
开发语言·python
DisonTangor18 小时前
【百度拥抱开源】介绍ERNIE-4.5-VL-28B-A3B-Thinking:多模态AI的重大突破
人工智能·百度·语言模型·开源·aigc
F_D_Z18 小时前
【解决办法】报错Found dtype Long but expected Float
人工智能·python
pen-ai18 小时前
【高级机器学习】 12. 强化学习,Q-learning, DQN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受之以蒙19 小时前
Rust ndarray 高性能计算:从元素操作到矩阵运算的优化实践
人工智能·笔记·rust
fanjinhong_852119 小时前
屏幕捕捉工具 (Screen Capture Tool)
python·github
野生面壁者章北海19 小时前
NeurIPS 2024|大语言模型高保真文本水印新范式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KG_LLM图谱增强大模型19 小时前
如何利用大语言模型(LLM)实现自动标注与内容增强
人工智能·知识管理·内容管理·本体论·图谱增强大模型·自动标签·大模型内容标注
数据与后端架构提升之路19 小时前
小鹏VLA 2.0的“神秘涌现”:从痛苦到突破,自动驾驶与机器人如何突然“开窍”?
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
fruge19 小时前
CANN核心特性深度解析:简化AI开发的技术优势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