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系列-T5

文章目录


前言

目前已经讲解了目前LLM的三大流派的两个起始模型:GPT-1(Decoder only)、BERT(Encoder only),但是这两个模型针对不同下游不同的NLP任务时还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如添加一些线性层),Google经过庞大的预训练,最终提出了一个通用框架T5模型(Encoder-Decoder), 将所有NLP任务转化为text to text任务,微调时无需再修改模型,直接在原模型上微调即可。

ps:T5最核心的理念是:使用前缀任务声明及文本答案生成,统一所有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输入和输出。在此之前的几乎所有预训练语言模型,在下游任务微调过程中都需要添加非线性层,将模型的输出转化为任务指定的输出格式。

下图所示为T5的输入格式和输出格式。绿色部分表示翻译任务,红色和黄色部分分别表示CoLA(单句分类)和STS-B(文本语义相似度)任务,蓝色部分表示摘要生成任务,左侧的框表示T5的输入样例,右侧的框则是对应的输出结果。

T5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输入数据前加上任务声明前缀,如:

  • 英德翻译:translate English to German:That is good.
  • 情感分类:sentiment:This movie is terrible!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下面内容可供参考

一、T5的网络结构和流程

T5模型和原始的Transformer结构基本一致,具体的做了如下几点改动:

  1. 简化了Layer normalization,其中激活只是重新调整,没有添加附加偏差。
  2. 使用了简化的相对位置embedding,即每个位置对应一个数值而不是向量,原来的Transformer采用sin/cos习得position embeddings,而T5将(key和query)相对位置的数值加在attention softmax之前的logits上,每个head的有自己的position embeddings,所有的层共享一套position embeddings,每一层都计算一次,让模型对位置更加敏感。

二、T5的预训练过程

T5对预训练目标进行了大范围探索,总共从四个层面来进行比较:

  1. 第一个方面,高层次方法(自监督的预训练方法)对比,总共三种方法:

    复制代码
    - Prefix language modeling,从左到右顺序预测
    - BERT-style 式(Masked LM),就是像BERT一样将一部分给破坏掉,然后还原出来,其效果最好
    - Deshuffling(顺序还原)式,就是将文本打乱,然后还原出来


    结论:发现 BERT-style 式预训练方法最好,因此下一个开始探索文本破坏策略

  2. 第二方面,对文本一部分进行破坏时的策略,也分三种方法:

    复制代码
    - Masked法,将被破坏token换成特殊字符,如[M]
    - Replace spans法,把Mask 法中相邻 [M] 都合成了一个特殊符,每一小段替换一个特殊符,提高计算效率,其效果最好
    - Drop法,没有替换操作,直接随机丢弃一些字符

    结论:Replace Spans 法胜出,因此下一个开始探索文本破坏的百分比

  3. 第三方面,探索对文本进行多大程度的破坏,挑了 4 个值:10%,15%,25%,50%,最后发现还是BERT的15%效果最好

  4. 第四方面,Replace Spans需要决定对大概多长的小段进行破坏,于是对不同长度进行探索:2,3,5,10这四个值,最后发现Span length=3时的效果最好

此时就获得了完整的 T5 模型及其训练方法:

  • Transformer Encoder-Decoder 模型;
  • BERT-style 式的文本破坏方法;
  • Replace Spans 的文本破坏策略;
  • 15 %的文本破坏比;
  • Replace Spans破坏时小段长度为3。

三、其他训练结论

  1. 网络结构(Architectures)

    复制代码
    - 原始的Transformer结构表现最好
    - encoder-decoder结构和BERT、GPT的计算量差不多
    - 共享encoder和decoder的参数没有使效果差太多
  2. 无监督目标(Unsupervised objectives)

    复制代码
    - 自编码(encoder-decoder)和自回归(decoder)的效果差不多
    - 推荐选择更短目标序列的目标函数,提高计算效率
  3. 数据集(Datasets)

    复制代码
    - 在领域内进行无监督训练可以提升一些任务的效果,但在一个小领域数据上重复训练会降低效果
    - Large、diverse的数据集效果最好
  4. 训练策略(Training strategies)

    复制代码
    - 精调时更新所有参数 > 更新部分参数
    - 在多个任务上预训练之后微调 = 无监督预训练
  5. 模型缩放(Scaling)

    复制代码
    - 在小模型上训练更多数据 < 用少量步数训练更大的模型
    - 从一个预训练模型上微调多个模型后集成 < 分开预训练+微调后集成

总结

Google利用其庞大资源,给其他研究者带来了LLM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关推荐
从零开始学习人工智能7 小时前
GPUStack:开源GPU集群管理工具,解锁AI模型高效运行新可能
人工智能·开源
C嘎嘎嵌入式开发7 小时前
(六)机器学习之图卷积网络
人工智能·python·机器学习
Msshu1238 小时前
PD快充诱骗协议芯片XSP25支持PD+QC+FCP+SCP+AFC协议支持通过串口读取充电器功率信息
人工智能
一RTOS一10 小时前
东土科技连投三家核心企业 发力具身机器人领域
人工智能·科技·机器人·具身智能·鸿道实时操作系统·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
ACP广源盛1392462567311 小时前
(ACP广源盛)GSV1175---- MIPI/LVDS 转 Type-C/DisplayPort 1.2 转换器产品说明及功能分享
人工智能·音视频
胡耀超11 小时前
隐私计算技术全景:从联邦学习到可信执行环境的实战指南—数据安全——隐私计算 联邦学习 多方安全计算 可信执行环境 差分隐私
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tee·联邦学习·差分隐私·隐私计算
停停的茶13 小时前
深度学习(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目标检测
Y2003091613 小时前
基于 CIFAR10 数据集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训练与集成学习
人工智能·cnn·集成学习
老兵发新帖13 小时前
主流神经网络快速应用指南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AI量化投资实验室14 小时前
15年122倍,年化43.58%,回撤才20%,Optuna机器学习多目标调参backtrader,附python代码
人工智能·python·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