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介绍
白蚁自动化监测系统是基于物联网的各项白蚁监测点数据的采集形成智能控制系统。提供白蚁实时预警及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区域内白蚁种群消灭。白蚁入侵,系统第一时间自动报警,显示入侵位置,实现抓获白蚁于现场的关键环节。 既是文物古建水利堤坝等预防性保护的要求,更是政府管理数字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 、系统构成
白蚁自动化监测系统由监测装置、网络监测站、PC端旬区管理软件及手机APP等几部分组成。
三、主要监测装置
白蚁自动化监测装置由壳体模块、引诱触发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三部分组成。
1、壳体模块
壳体采用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坚固耐用,并据有一定的柔韧性,产品抗冲击力强,不易损坏。同时材料据有的抗老化性,可以适应潮湿、弱酸、弱碱等复杂的使用环境。上盖采用插拔式设计,避免了非专业人员的随意开盖,同时专业人员可使用工具轻松打开。
2、引诱触发模块
引诱触发模块由带磁感应开关的线路板和两根信息棒,以及一些塑料连接件组成。信息棒是信息触发机构,当白蚁啃食信息棒咬破时,信息棒内腔里的玻璃珠便会从啃食的孔洞散落,信息棒内的上置磁钢下滑,失去磁感应后,磁感应开关由断路转变为通路,从而判断为有蚁,通过电子手持仪检查,反馈到系统平台之中,发送有蚁报警信号。
信息棒的巧妙设计与电磁感应非环路技术的结合,让监测设备的有蚁报警更加稳定、可靠,更不会和环路技术一样,当白蚁啃食后,环路已断,但当有适当的介质(如水)存在时,会作出无蚁的判断。
3、信息采集模块
所有涉电组件被保护在密闭封装的信息盒之中,没有外接导线,没有外露电子元件,防护等级到IP68级。这种非环路感应的设计保证了产品可以在潮湿、酸碱的地下环境中长时间工作,电子线路板不会受潮停止工作或者短路损坏而影响信号采集的正确性,更不会出现导体被外部环境腐蚀无法工作的现象。
四、系统原理解析
1、监测装置原理解析
2、软件技术解析
监测点在物联网软件的各种状态显示及计算方法,包括初始、有蚁、灭杀中、已灭杀、失联和丢失六种状态。
3、监测效果
当监测点进入蚁后,电脑管理软件、手机小程序、短信同时收到白蚁侵入信息。
五、 系统 优势
1、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白蚁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2、自动预警:一旦系统检测到白蚁活动异常,能够自动触发预警报警装置,提供及时警示。
3、准确性高: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能够准确识别白蚁活动特征,避免误报或漏报。
4、可视化管理: 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情分析判断报警信息、维护信息、区域情情况.
六、 白蚁监测装置安装原则
根据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房屋白蚁监测控制技术规范》DB33/T1108-2014。
5.2.3.2 监测装置与房屋外墙之间宜保持同一安装距离,一般宜安装在距离房屋外墙外侧四周500mm~1000mm的土壤中;有散水坡的,宜安装在距离散水坡外侧100mm~500mm内。监测装置的安装间距宜为3000mm ~5000mm;
结合古建筑重点保护的原则,以及多年白蚁监测项目的监测经验,对古建筑白蚁监测装置安装依据如下原则:
古建筑保护白蚁监测点布置遵循围城式原则,分为建筑物、古树名木和花园草坪三大部分。每幢独立建筑物墙外侧布置白蚁监测点,距墙边缘0.5-1M,设置间距为1-3M,多道防线设置时,相邻两行的白蚁监测点错位排列设置。古树名木保护白蚁监测点的设置为围绕布置,一般为2-4个监测点,大型树木应酌情增加。花园草坪应布置开放式监测点,白蚁监测点设置间距为5M。建筑物背山坡面,保护控制线,须着重多道布置防线,设置间距为1-3M。
七、白蚁监测的治理原则
实现对白蚁进行的连续监测---发现并消灭---再监测模式,构建一套可持续性的白蚁预防治理体系。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1、实施前期白蚁治理工作。对保护区域和控制区域内的白蚁活动痕迹和活动环境针对性地采取药物的灭杀和驱离。主要包括对相关区域内的绿化、草坪甚至控制区域内行道树等蚁源区进行人工检测,灭杀视觉可见或检查仪器所测到的白蚁活体。为白蚁自动化监测预警处置提供基础条件。
2、安装远程实时白蚁监测预警系统,每日上报白蚁监测信息,实时掌握区域内白蚁活动信息。
3、及时灭杀和维护。有蚁及时到场灭杀。更换引诱触发模块。根据蚁情调整监测点布置。对工作不正常的电子信息模块和丢失的监测点及时进行处理,保证设备的连续正常使用。
八、工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