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Spark 比 MapReduce 更快
DAG相比hadoop的mapreduce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减少磁盘I/O次数
mapreduce通常需要将计算的中间结果写入磁盘,然后还要再读取磁盘,从而导致了频繁的磁盘IO。
spark通常不需要将计算的中间结果写入磁盘,只有shuffle时或中间内存不足才会落盘 ,这得益于spark的RDD和DAG,中间结果已RDD的形式保存在内存中,且能从DAG中快速恢复,大大减少了磁盘IO
spark shuffle 的优化
mapreduce在shuffle时默认进行排序,spark在shuffle时则只有部分场景才需要排序(bypass机制不需要排序),排序是非常耗时的,这样就可以加快shuffle速度
spark支持将需要反复用到的数据进行缓存
所以对于下次再次使用此rdd时,不再再次计算,而是直接从缓存中获取,因此可以减少数据加载耗时,所以更适合需要迭代计算的机器学习算法
任务级别并行度上的不同
mapreduce采用多进程模型,而spark采用了多线程模型,多进程模型的好处是便于细粒度控制每个任务占用的资源,但每次任务的启动都会消耗一定的启动时间,即mapreduce的map task 和reduce task是进程级别的,都是jvm进程,每次启动都需要重新申请资源,消耗不必要的时间 ,而spark task是基于线程模型的,通过复用线程池中的线程来减少启动,关闭task所需要的开销(多线程模型也有缺点,由于同节点上所有任务运行在一个进行中,因此,会出现严重的资源争用,难以细粒度控制每个任务占用资源)
Spark 的 shuffle介绍
在 Spark 的源码中,负责 shuffle 过程的执行、计算和处理的组件主要就是ShuffleManager,也即 shuffle 管理器。在 Spark 1.2 以前,默认的shuffle计算引擎是 HashShuffleManager 。该 ShuffleManager有着一个非常严重的弊端,就是会产生大量的中间磁盘文件 ,进而由大量的磁盘 IO操作影响了性能。
因此在Spark 1.2以后的版本中,默认的 ShuffleManager 改成了 SortShuffleManager 。 SortShuffleManager 相较于 HashShuffleManager 来说,有了一定的改进。主要就在于,每个 Task 在进行 shuffle 操作时,虽然也会产生较多的临时磁盘文件,但是最后会将所有的临时文件合并 (merge)成一个磁盘文件 ,因此每个 Task 就只有一个磁盘文件。在下一个stage的 shuffle read task 拉取自己的数据时,只要根据索引读取每个磁盘文件中的部分数据即可。
未经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
默认每个 Executor 只有 1 个CPU core,也就是说,无论这个 Executor 上分配多少个 task 线程,同一时间都只能执行一 个 task 线程。
shuffle write阶段
是在一个stage结束计算之后,为了下一个 stage可以执行shuffle类的算子,而将每个task处理的数据按key进行"分类" 。所 谓"分类",就是对相同的key执行hash算法 ,从而将相同key都写入同一个磁盘文件中,而每一个磁盘文件都只属于下游stage的一个task 。在将数据写入磁盘之前,会先将数据写入内存缓冲中,当内存缓冲填满之后,才会溢写到磁盘文件中。
shuffle read阶段
是一个stage刚开始时要做的事情。此时该stage的 每一个task就需要将上一个stage的计算结果中的所有相同key,从各个节点上通过网络都拉取到自己所在的节点上,然后进行key的聚合或连接等操作。由于shuffle write的过程中,task给下游stage的每个 task都创建了一个磁盘文件,因此shuffle read的过程中,每个task只要从上游stage的所有task所在节点上,拉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磁盘文件即可。
shuffle read 的拉取过程是一边拉取一边进行聚合 的。每个shuffle read task都会有一个自己的buffer缓冲,每次都只能拉取与buffer缓冲相同大小的数据 ,然后通过内存中的一个Map进行聚合等操作 。聚合完一批数据后,再拉取下一批数据,并放到buffer缓冲中进行聚合操作。以此类推,直到最后将所有数据到拉取完,并得到最终的结果。
生成文件数样例
下一个stage的task有多少个,当前stage的每个task就要创建多少份磁盘文件,例如:
下一个stage总共有100个task, 那么当前stage的每个task都要创建100份磁盘文件。如果当前stage共有10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执行5个Task,一共有50个task,那么每个Executor上总共就要创建500个磁盘文件,所有Executor上会创建5000个磁盘文件。
优化后的HashShuffleManager
这里说的优化,是指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参数, spark.shuffle.consolidateFiles 。该参数默认值为false,将其设置为true即可开启优化机制。通常来说建议开启这个选项。
开启consolidate机制之后,在shuffle write过程中,task就不是为下游stage的每个task创建一个磁盘文件了。此时会出现shuffleFileGroup的概念 ,每个shuffleFileGroup会对应一批磁盘文件,磁盘文件的数量与下游stage的task数量是相同的 。一个Executor上有多少个CPU core,就可以并行执行多少个task 。而第一批并行执行的每个task都会创建一个shuffleFileGroup,并将数据写入对应的磁盘文件内。
当Executor的CPU core执行完一批task,接着执行下一批task时,下一批task就会复用之前已有的 shuffleFileGroup,包括其中的磁盘文件 。也就是说,此时task会将数据写入已有的磁盘文件中,而不 会写入新的磁盘文件中 。因此,consolidate机制允许不同的task复用同一批磁盘文件,这样就可以有效 将多个task的磁盘文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并,从而大幅度减少磁盘文件的数量,进而提升shuffle write的性能。
生成文件数样例
假设第二个stage有100个task,第一个stage有50个task,总共还是有10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执 行5个task。那么原本使用未经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时,每个Executor会产生500个磁盘文件, 所有Executor会产生5000个磁盘文件的。但是此时经过优化之后,每个Executor创建的磁盘文件的数 量的计算公式为:CPU core的数量 * 下一个stage的task数量。也就是说,每个Executor此时只会创建 100个磁盘文件,所有Executor只会创建1000个磁盘文件。
SortShuffleManager的普通运行机制
- 数据会先写入一个内存数据结构中,此 时根据不同的shuffle算子,可能选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如果是reduceByKey这种聚合类的shuffle算 子,那么会选用Map数据结构,一边通过Map进行聚合,一边写入内存;如果是join这种普通的shuffle 算子,那么会选用Array数据结构,直接写入内存。接着,每写一条数据进入内存数据结构之后,就会判断一下,是否达到了某个临界阈值。如果达到临界阈值的话,那么就会尝试将内存数据结构中的数据溢写到磁盘,然后清空内存数据结构。
- 在溢写到磁盘文件之前,会先根据key对内存数据结构中已有的数据进行排序。排序过后,会分批将数 据写入磁盘文件。默认的batch数量是10000条,也就是说,排序好 的数据,会以每批1万条数据的形式分批写入磁盘文件。写入磁盘文件是通过Java的BufferedOutputStream实现的。 BufferedOutputStream是Java的缓冲输出流,首先会将数据缓冲在内存中,当内存缓冲满溢之后再一 次写入磁盘文件中,这样可以减少磁盘IO次数,提升性能。
- 一个task将所有数据写入内存数据结构的过程中,会发生多次磁盘溢写操作,也就会产生多个临时文 件。最后会将之前所有的临时磁盘文件都进行合并,这就是merge过程 ,此时会将之前所有临时磁盘文 件中的数据读取出来,然后依次写入最终的磁盘文件之中。此外,由于一个task就只对应一个磁盘文件 ,也就意味着该task为下游stage的task准备的数据都在这一个文件中,因此还会单独写一份索引文件,其中标识了下游各个task的数据在文件中的start offset与end offset。
生成文件数样例
比如第一个stage 有50个task,总共有10个Executor ,每个Executor执行5个task ,而第二个stage有100个task。由于每 个task最终只有一个磁盘文件,因此此时每个Executor上只有5个磁盘文件,所有Executor只有50个磁盘文件。
SortShuffleManager-bypass机制
bypass运行机制的触发条件
1、shuffle map task数量小于spark.shuffle.sort.bypassMergeThreshold参数的值。
2、算子不能有 map 端的预聚合操作(比如reduceByKey)。
- 此时task会为每个下游task都创建一个临时磁盘文件,并将数据按key进行hash然后根据key的hash 值,将key写入对应的磁盘文件之中。当然,写入磁盘文件时也是先写入内存缓冲,缓冲写满之后再溢写到磁盘文件的。最后,同样会将所有临时磁盘文件都合并成一个磁盘文件,并创建一个单独的索引文件。
- 该过程的磁盘写机制其实跟未经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是一模一样的,因为都要创建数量惊人的 磁盘文件,只是在最后会做一个磁盘文件的合并而已。因此少量的最终磁盘文件,也让该机制相对未经 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来说,shuffle read的性能会更好。
而该机制与普通SortShuffleManager运行机制的不同在于:
- 磁盘写机制不同;
- 不会进行排序。也就是说,启用该机制的最大好处在于,shuffle write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数据的排序操作,也就节省掉了这部分的性能开销。
Spark shuffle 相关的参数优化
spark.shuffle.file.buffer
默认值 :32k
参数说明 :该参数用于设置shuffle write task 的BufferedOutputStream的buffer缓冲大小。将数 据写到磁盘文件之前,会先写入buffer缓冲中,待缓冲写满之后,才会溢写到磁盘。
调优建议:如果作业可用的内存资源较为充足的话,可以适当增加这个参数的大小(比如64k), 从而减少shuffle write过程中溢写磁盘文件的次数,也就可以减少磁盘IO次数,进而提升性能。在 实践中发现,合理调节该参数,性能会有1%~5%的提升。
spark.reducer.maxSizeInFlight
默认值 :48m
参数说明 :该参数用于设置shuffle read task 的buffer缓冲大小,而这个buffer缓冲决定了每次能够拉取多少数据。
调优建议:如果作业可用的内存资源较为充足的话,可以适当增加这个参数的大小(比如 96m),从而减少拉取数据的次数,也就可以减少网络传输的次数,进而提升性能。在实践中发 现,合理调节该参数,性能会有1%~5%的提升。
spark.shuffle.io.maxRetries
默认值 :3
参数说明 :shuffle read task从shuffle write task所在节点拉取属于自己的数据时,如果因为网络 异常导致拉取失败,是会自动进行重试的。该参数就代表了可以重试的最大次数。如果在指定次数 之内拉取还是没有成功,就可能会导致作业执行失败。
调优建议:对于那些包含了特别耗时的shuffle操作的作业,建议增加重试最大次数(比如60 次),以避免由于JVM的full gc或者网络不稳定等因素导致的数据拉取失败。在实践中发现,对于 针对超大数据量(数十亿~上百亿)的shuffle过程,调节该参数可以大幅度提升稳定性。
spark.shuffle.io.retryWait
默认值:5s
参数说明 :具体解释同上,该参数代表了每次重试拉取数据的等待间隔,默认是5s。
调优建议:建议加大间隔时长(比如60s),以增加shuffle操作的稳定性。
spark.shuffle.memoryFraction
默认值 :0.2
参数说明 :该参数代表了Executor内存中,分配给shuffle read task进行聚合操作的内存比例,默 认是20%。
调优建议 :在资源参数调优中讲解过这个参数。如果内存充足,而且很少使用持久化操作,建议调高这个比例,给shuffle read的聚合操作更多内存,以避免由于内存不足导致聚合过程中频繁读写磁盘。在实践中发现,合理调节该参数可以将性能提升10%左右。
spark.shuffle.manager
默认值 :sort
参数说明 :该参数用于设置ShuffleManager的类型。Spark 1.5以后,有三个可选项:hash、sort 和tungsten-sort。HashShuffleManager是Spark 1.2以前的默认选项,但是Spark 1.2以及之后的 版本默认都是SortShuffleManager了。tungsten-sort与sort类似,但是使用了tungsten计划中的堆外内存管理机制,内存使用效率更高。
调优建议 :由于SortShuffleManager默认会对数据进行排序,因此如果你的业务逻辑中需要该排 序机制的话,则使用默认的SortShuffleManager就可以;而如果你的业务逻辑不需要对数据进行 排序,那么建议通过bypass机制或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来避 免排序操作,同时提供较好的磁盘读写性能。这里要注意的是,tungsten-sort要慎用,因为之前 发现了一些相应的bug。
spark.shuffle.sort.bypassMergeThreshold
默认值 :200
参数说明 :当ShuffleManager为SortShuffleManager时,如果shuffle read task的数量小于这个 阈值(默认是200),则shuffle write过程中不会进行排序操作 ,而是直接按照未经优化的 HashShuffleManager的方式去写数据,但是最后会将每个task产生的所有临时磁盘文件都合并成 一个文件,并会创建单独的索引文件 。
调优建议:当你使用SortShuffleManager时,如果的确不需要排序操作,那么建议将这个参数调大一些,大于shuffle read task的数量。那么此时就会自动启用bypass机制,map-side就不会进行排序了,减少了排序的性能开销。但是这种方式下,依然会产生大量的磁盘文件,因此shuffle write性能有待提高。
spark.shuffle.consolidateFiles
默认值 :false
参数说明 :如果使用HashShuffleManager,该参数有效。如果设置为true,那么就会开启 consolidate机制,会大幅度合并shuffle write的输出文件 ,对于shuffle read task数量特别多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少磁盘IO开销,提升性能。
调优建议:如果的确不需要SortShuffleManager的排序机制,那么除了使用bypass机制,还可以 尝试将spark.shffle.manager参数手动指定为hash,使用HashShuffleManager,同时开启 consolidate机制。在实践中尝试过,发现其性能比开启了bypass机制的SortShuffleManager要高 出10%~30%。
Spark 与 MapReduce 的 shuffle 的区别
整体功能
两者并没有大的差别。 都是将 mapper(Spark 里是 ShuffleMapTask)的输出进行 partition,不同的 partition 送到不同的 reducer(Spark 里 reducer 可能是下一个 stage 里的 ShuffleMapTask,也可能是 ResultTask)。Reducer 以内存作缓冲区,边 shuffle 边 aggregate 数据,等到数据 aggregate 好以后进行 reduce(Spark 里可能是后续的一系列操作)。
实现流程
两者差别不小。 Hadoop MapReduce 是 sort-based,进入 combine和 reduce的 records 必须先 sort。这样的好处在于 combine/reduce可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因为其输入数据可以通过外排得到(mapper 对每段数据先做排序,reducer 的 shuffle 对排好序的每段数据做归并)。以前 Spark 默认选择的是 hash-based,通常使用 HashMap 来对 shuffle 来的数据进行合并,不会对数据进行提前排序。如果用户需要经过排序的数据,那么需要自己调用类似 sortByKey的操作。在Spark 1.2之后,sort-based变为默认的Shuffle实现。
Spark 3.0的新特性对比Spark2.0
动态分区裁剪
即Dynamic Partition Pruning,在3.0以前不支持动态分区,所谓的动态分区是针对分区表中多个表进行join的时候运行时(runtime)推断出来的信息,在on后面的条件语句满足一定的要求后就会进行自动动态分区裁剪优化。
3.0以前:
3.0以后:
自适应查询执行
即Adaptive Query Execution,指对执行计划按照实际数据分布和组织情况,评估其执行所消耗的时间和资源,从而选择代价最小的计划执行。
- 减少 Reducer 的数量
- 将 Sort Merge Join 转换为 Broadcast Hash Join
- 处理数据倾斜
3.0以前:
3.0以后:
加速器感知调度
即Accelerator-aware Scheduling,在Spark3.0版本,支持在Standalone、YARN以及Kubernetes资源管理器下支持GPU,并且对现有正常的作业基本没影响。后续将支持TPU
Spark 3.0 在 Kubernetes 上有更多的功能:
- 支持使用 pod 模板来定制化 driver 和 executor 对应的 pods
- 支持动态资源申请,资源空闲的时候,减少 executor 数量,资源紧张的时候,动态的加入一些 executor
- 支持外置的 shuffle 服务,将 shuffle 服务放在独立的 pod 里,能够解耦成一个架构
谈谈你对RDD 的理解
它翻译过来就叫做弹性分布式数据集,是一种数据结构,可以理解成是一个集合。在代码中的话,RDD 是一个抽象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RDD是不保存数据的,仅仅封装了计算逻辑,也就是你直接打印 RDD 是看不见具体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