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电,被AI重构的下一个十年|产业特稿

智能化赋能下,厨房从闲人免进的油污重地,到会朋交友的社交空间。随着老板、方太等头部厨电厂商纷纷布局AI,厨电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正逐渐改变了人们和烹饪之间的交互,重塑着厨房固有的属性、定位和职能。

作者|斗斗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烟熏火燎、手忙脚乱、程序繁琐是大部分对中式烹饪的固有印象,一种需要高度技巧、速度和经验的烹饪方式。

厨房,也成为了厨师一个人的领地,亦成为一个"生人勿进"的空间。

厨电设备、技术的升级,让这一切发生了新的变化,厨房的进化故事,始于20世纪末,当数字化的种子开始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厨电行业,也开始感受到了变革的微风。最初的数字化尝试,是将简单的电子设备引入烹饪流程中,如电子计时器和温度控制器,它们虽然功能有限,却标志着厨房开始步入数字化的门槛。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厨电行业迎来了智能化的萌芽。智能冰箱、微波炉等设备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它们能够通过简单的编程来执行预设的任务,比如定时烹饪或远程监控食物的存储状态。

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兴起,厨电开始实现互联互通。智能设备不再孤立无援,它们能够与家中的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通信,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共享。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来控制家中的烤箱预热,或者查看冰箱内的食物存量。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让厨电变得更加智能和个性化。智能烤箱和烹饪机器人可以根据用户的口味偏好和健康需求,推荐食谱,甚至自动调整烹饪参数。

厨电行业几十年风雨历程,从炭烧青铜鼎到柴火灶,从蜂窝煤炉到整体式厨房,可以说厨房文化的进步,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如今,智能化赋能下,厨房从闲人免进的油污重地,到会朋交友的社交空间。随着老板、方太等头部厨电厂商纷纷布局AI,厨电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正逐渐改变了人们和烹饪之间的交互,重塑着厨房固有的属性、定位和职能。

厨电的数字化革命,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

不过,比起智能家电的其他场景,这一场景要难的多。

一、烹饪场景,一块难啃的数字化"骨头"

虽然智能家电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高,例如智能照明、智能恒温器、智能安防系统等。但似乎厨房总是差点意思,相比之下,厨房中的智能化似乎还没有达到其他家居空间的水平,或者厨房的智能化体验还不够完善。

究其原因,这不得不说到烹饪这个场景的特殊之处。

厨房环境通常涉及烹饪、食物储存等多种活动,这就要求厨房中的智能设备不仅要具备高度的技术集成,还要能够相互配合,才能提供一致且便捷的用户体验。

其实在早些年,智能料理机、智能洗碗机、智能抽烟机等产品在推出初期因为其创新性和科技感而受到市场的关注和追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发现这些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如预期,没有带来革命性的体验改进,甚至被网友调侃智商税。

每个厨电产品都具备一定的智能功能,但如果这些产品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和协同,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智能厨房体验。消费者需要的是整体的、协调一致的智能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单个产品的智能化。

但满足这一条件,就需要厨电厂商具备高集成能力和较强的生态能力。

基于此,厨房中的智能设备,如智能冰箱、智能炉灶、智能烤箱等,不仅具备基本的智能功能,还能够通过内置的高级算法和传感器来提升使用体验。厨房内的智能设备也能够相互通信和协作。例如,智能冰箱可以与智能烤箱共享菜谱和食物状态信息,智能炉灶可以与智能抽油烟机协调工作以控制油烟。

另外一个问题是用户界面和交互。

在厨房中,用户往往需要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如切菜、烹饪等,迅速、轻松地操作智能设备,而不需要分散太多注意力至关重要。

所以,用户需要简单快捷的操作方式,以便快速设置设备或更改设置,而不会影响他们正在进行的其他厨房活动。例如在双手忙碌或沾满食物时,用户可能希望使用语音命令来操作设备,但如果智能炉灶没有集成语音识别功能,用户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还有便是安全问题,厨房设备的特殊在于其涉及明火、电、水等多种能源,这使得其智能设备安全性,比其他场景更为重要。

最后便是众口难调的中式口味。

每个家庭的烹饪方式、食材偏好、饮食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对于"色香味俱全"的高要求。但智能厨房设备可能更多地提供通用的功能和设置,而没有充分考虑到个性化的差异,导致设备无法很好地适应特定用户的独特需求。也难以适应用户在烹饪过程中的即兴调整和个性化操作。例如,自动烹饪程序可能无法满足用户临时改变烹饪方法的需求。

以上这些难题,共同造成了厨电行业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家庭的其他区域,智能家电可能已经很好地证明了它们的便利性。例如,智能灯光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调节亮度和颜色,创造舒适的氛围;智能恒温器可以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能效和舒适度。

但在厨房数字化的刚性需求上,比如简化烹饪流程、控制烹饪火候等方面迟迟没有好的产品、解决方案落地。

总而言之,**厨房这个空间是独立于整个家居空间的存在。**烹饪这个场景也是家居场景中,最为复杂的场景,也导致该场景数字化、智能化深度不足慢,难以为用户打造较好的体验。

这块难啃的"骨头",让数字化、智能化迟迟无法"下嘴"。

二、方太和老板电器们的"AI野望"

人们常常讲张嘴吃饭、靠嘴讨饭,但是否能想到有一天我们也可以"用嘴做饭"。

"推荐一下今天的菜谱。"

通过语音控制的交互方式,系统中的AI烹饪助理开始识别冰箱中的食材,并给出建议。

用户将食材放入锅中,AI烹饪助理按照要求的菜品开始自动调整火候和时间,并根据菜品自动翻炒,调整翻炒的频率、幅度,确保食物烹饪均匀。另一边,油烟机自动开启。在烹饪过程中,油烟机能够自动识别油烟的大小,并根据油烟的多少自动调整吸力,保持厨房空气清洁。

用餐结束后,用户不需要手动清洗餐具。自动洗碗机会启动,根据装载的餐具数量和脏污程度自动选择清洗程序。

用户还可以通过APP对烹饪结果进行评价,AI烹饪助力会根据反馈学习并优化未来的烹饪建议。以此适应用户偏好的能力,使得每次烹饪都能更加贴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如果用户反馈说土豆丝太硬,AI助理会记录这一偏好,并在下次烹饪土豆丝时调整烹饪时间或火候,使其炒得更烂一些,以符合用户的口味。

这个过程中,厂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烹饪助理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和查询,实现更自然、更流畅的人机交互。

大模型可以分析用户的烹饪历史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菜谱推荐,甚至能够根据用户的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定制饮食计划。

利用先进的算法,AI烹饪助理能够更精细地控制烹饪过程中的火候、时间和翻炒动作,提高烹饪的质量和一致性。

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厨房内多个智能设备的协同工作,如自动调整油烟机的吸力以适应烹饪产生的油烟量,或者与智能冰箱联动,监控食材的新鲜度和库存。

通过机器学习,AI烹饪助理能够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优化其性能,学习用户的烹饪习惯和口味偏好,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通过分析设备的使用模式和性能数据,AI可以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进行维护,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从烹饪前到烹饪中,再到烹饪后,用户可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甩手掌柜"。

这样的场景和技术路径并非凭空想象,大模型技术浪潮,特别是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的进步,为厨电智能化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颠覆性变化。

目前,厨电厂商也在不断布局AI,2024 年 6 月 24 日,老板电器在杭州正式发布了专注于烹饪领域的 AI 大模型------「食神」大模型 ;2024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开幕。方太集团同期召开2024春季新品发布会,发布了自动烹饪解决方案,将厨电带入"自动驾驶"时代。

据2024年1-4月精装修厨电市场报告显示,厨电六件套(烟灶消洗、单功能机、一体机)精装配套项目中,TOP5品牌分别是方太、老板、西门子、博世、云米,市场份额合计83.9%。

方太和老板作为厨电行业的头部品牌,纷纷布局AI的趋势,也预示了该厨电行业的下一站。

三、"AI+厨电",止于辅助烹饪

在厨电行业中,虽然人工智能(AI)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但并不是竞争的唯一焦点或全部。

具体来说,老板电器和方太这两家公司都在通过扩展产品线,比如冰箱、集成灶、净水器等,来完善他们的全场景解决方案。方太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全场景厨电"提供商,而老板电器则将自己定位为"烹饪全链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这表明,这两家公司都在强调全场景解决方案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或技术。

可见,厨电行业的竞争主要在于构建和优化全场景的解决方案,即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厨房电器解决方案,以满足消费者在厨房中的各项需求。

此外,目前市场上的许多厨电产品更多地扮演着辅助性的角色,而不是完全自动化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可能在某些方面提高了效率,但仍然需要人工的参与和操作。

这也导致尽管厨电产品在智能化方面有所发展,但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可能还没有实现无缝的连接和协作。这种断点可能导致用户体验不连贯,无法充分利用智能化带来的便利。

例如在烹饪过程中,备菜是一个耗时且需要细致操作的步骤。与烹饪相比,智能化备菜的需求更为突出,但市场上并未推出有效辅助备菜过程的智能设备或系统。

由于存在断点和辅助性定位,也让当前的智能厨电产品虽在一些短的烹饪流程中实现了完全智能,但仍旧未达到用户对于完全智能化厨房的期望。

这其实也和厨房这个空间独立于整个智能家居空间有关,即并未完全融入到整个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中。这可能导致厨房内的智能设备无法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如照明、安全系统、娱乐系统等)实现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整合厨房空间到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中或将成为厨电数字化、智能化的"终局"。

从单品智能、到一体化厨电解决方案下的全场景智能,再到整合厨房空间到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中的真正全屋智能,数智化下,厨电这个产业也将被重构。

四、厨电,重构的未来十年

近年来,厨电领域的消费者需求逐渐从功能性需求演变为空间和外观的需求,继而又演变为高效协作需求,最后演变为对个性化生活方式的需求。

最初,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本功能上,即家电应该能够满足其基本的使用需求,如烹饪、储存食物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家电在厨房空间中的布局和外观设计,希望它们既实用又美观,能够与厨房的整体装修风格相协调;而在现代消费者追求家电之间的高效协作,即不同家电能够相互配合,提高厨房工作的效率。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一体化厨电。

如今,随着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厨房的美学设计,希望家电不仅功能齐全,还要有良好的设计感,能够提升厨房的整体美感。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他们希望家电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健康饮食、快速烹饪等。

这种需求的变化,意味着厨房和客厅固有的边界被打破,厨房不再被视为家庭烹饪食物的"生产中心",而是逐渐转变为一个更加重要的家庭生活、社交空间。

**随着厨房角色的转变,正是对家电生态的一次重构。**家电不仅要在功能上满足基本需求,还要在设计、效率和健康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厨电设备的设计和功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更深层次互动。例如,通过智能设备让家庭成员在烹饪过程中有更多的协作和交流机会。

未来,厨房不应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而应与整个家居空间协同,形成统一和谐的生活空间。这可能涉及到厨房与其他家居区域的开放性设计、智能家居系统的整合等方面。

站在厨电行业的层面来看,未来其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赋能下,不仅要和厨房这个空间实现一体化,更要与整个智能家居空间实现一体化。彼时,厨电行业的上下游或将迎来真正的颠覆。

厨电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是与房地产市场的增长紧密相关的。随着房地产的繁荣,人们对于厨房电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2018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厨电市场的增长势头开始放缓。

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从2018年开始的四年中,有三年厨电市场的增长率是负的,市场规模缩小。从2018年的高点1863亿元下降到2022年的1586亿元,市场规模减少了约14%。

市场需求的减少、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等,使得厨电行业进入存量时代。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比如通过技术创新、市场细分、服务升级等方式来应对市场变化。

"以旧换新"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之一,也验证了这一点。国务院更是随后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国厨电市场进入"存量换新+品质升级"的发展新阶段。

在市场需求、技术发展以及政策的加持下,可以看到的是,厨电行业的产品形态在变化,从过去的专注于硬件设备,到现在的软硬兼施,基于多年厨电行业数据打造解决方案,都在成为其新的增量。**未来在AI技术赋能下,产品、行业生态的边界扩展,**厨电行业面临的重构,带来另一种增长机遇。

相关推荐
普美瑞生物前沿5 分钟前
打分函数分类
人工智能·数据挖掘
Baihai_IDP11 分钟前
LLMs.txt:让大模型更懂你的 Web 文档
人工智能·llm·deepseek
果冻人工智能12 分钟前
人造的但不智能的
人工智能
杰克逊的日记1 小时前
TensorFlow
人工智能·python·tensorflow
DragonnAi1 小时前
猫咪如厕检测与分类识别系统系列【一】 功能需求分析及猫咪分类特征提取
人工智能·分类
前端加油站1 小时前
全网最精华的提示词工程总结
人工智能·llm
SmallFatMan2 小时前
智能客服系统中的意图识别与分类技术详解
大数据·人工智能·ai·数据挖掘·ai编程
爱吃猫的鱼ouou2 小时前
(八)lerobot开源项目扩展so100的仿真操控(操作记录)
人工智能·ubuntu·机器人·mujoco
AI街潜水的八角4 小时前
深度学习图像分类数据集—枣子水果成熟度分类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