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均值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分为 K 个不同的类别。
算法步骤如下:
- 选择 K 个初始的中心点(聚类中心)作为初始的类别中心。
- 将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点分配到距离其最近的中心点所在的类别中。
- 重新计算每个类别的中心点,即将类别内的样本点的均值作为新的中心点。
- 重复第2步和第3步,直到类别中心的位置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指定的迭代次数。
K-均值聚类算法的优点如下:
- 简单易实现:K-均值算法的基本思想简单,算法步骤清晰,易于理解和实现。
- 效率高:K-均值算法对于大规模数据集也有较好的扩展性,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低。
- 可解释性强:K-均值算法的结果较为直观,聚类结果对应着样本点所在的类别。
K-均值聚类算法的缺点如下:
- 初始中心点的选择对结果有影响:初始中心点的选择对算法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的初始点可能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
- 对异常值敏感:K-均值算法对异常值(离群点)较为敏感,异常值可能会对聚类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 需要事先指定类别数:K-均值算法需要事先指定聚类的类别数 K,这对于某些应用场景来说可能是一个难以确定的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度量的聚类方法,适合于处理数值型数据。对于非数值型数据,需要将其转换为数值型数据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