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时间读完100本书,结束时还记得且愿意分享的是这些

上周的公众号更新,我在周日深夜的12点才搞定,对最末部分------所推荐的书籍列表------的思考,其实是囫囵的,我并没有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完整表述。于是本周的更新,是上周更新的继续,我继续理一理,那些我现在还记得,曾经为我带来改变的且依然很愿意分享的书。

我读书习惯的养成,得益于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和TED Try something new for 30 days,这并非巧言。但在阅读《人间草木》之前,我首先读完的,是侯捷老师的《左手程序右手诗》。

"左手程序右手诗"这个书名,一直被我记在心中,它是侯捷老师对程序对人生态度的整理;整本书分上下两册并未出版,是侯捷老师许多篇文章的合集。

由《左手程序右手诗》,我初次意识到原来自己"写些东西以供大家借鉴"的想法,早早就有人实践过,且实践的很好,这些人的文章或者说是"更新",会让侯捷老师很是信赖,无论他们写的内容是什么,侯捷老师都愿意"去看、去想、去接受"。

"见贤思齐",是侯捷老师教会我的成语,我很愿意自己,像侯捷老师一样,也输出让大家愿意"去看、去想、去接受"的作品。(当然这一点,我并没有做的很好,我认为这样的输出,需要许多年的积攒。我已经有感受到自己的输出,较四年前多了些进步。)

"发表是最好的记忆"代表着想写便要做到能写且写得很好,"30岁正是英年"是我正视焦虑的起点。这两段话,我也一直记得的。

"技术深度"这个词的定义对我来说,已经越来越模糊,我在许多时候都会给自己以借口:"过去17个月的经历,把我对技术的热爱,已经全然磨灭;我不需要真的做得很好,只需要能说会道就好。"(这该算是我的一种偏见,其实能够表达,也是一种技能。)

我努力回忆过去的那些念头,帮我了解"深度"的第一本书,是《Python源码剖析》,它首先告诉我,那些我看起来很是高大上的博客,可能只是来自于对书中作者输出的摘抄以及整理。不成系统的博客,在需要急着解决问题时,是有帮助的。如果真正想要对某项技能有全面的理解,还是应该看书。

技能,用进废退。对技术书,我依然保有上周的想法:阅读自己需要的书籍就好,无关经典。待了解的多些,就自然知道某本书对某项技能的阐述是否优秀,就自然知道深度该往何处去探寻。

和作者成为朋友,是读完《沈从文文集》后的感受。沈先生的许多作品,写他自己极多,他在书中诚恳真实的记录自己(当下这一刻的我,多出另一些感觉:沈先生写自己,肯定有许多地方是委婉表述的)。通过沈先生的文字,我感觉自己就是他的一位朋友,我在书中感受到"对话",我的许多疑惑,都在前后的文字中得到解答。我的许多经历,都是沈先生已经经历过的,这许多经历,沈先生都有过自己的剖析与建议。

沈先生告诉我的另一件事是,不管是现在,还是一百年前,活着都是一件相似事情,为吃饭,为穿衣,也为别人眼中的自己。

投篮或是打台球,是我想要精进的技能,它依赖于练习。《学习之道》告诉我,"感觉来了球就真的会进"中的感觉,是可以刻意练习的,我们能够通过持续练习,让这种"感觉"出现的频次增多。庖丁解牛、熟能生巧,是书中的主体内容。(书看过后是真的会忘记的,最近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投篮时那种"感觉"出现的频次极低。)

初读完《被讨厌的勇气》时,我认为自己的收获并不很多。我没想到的是,在后来的几年中,"课题分离"这个名词会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甚至行事准则中。我真正能够改变的,只有我自己,甚至改变自己,都会是一项很是费时费力的事情。我不再期许自己能够改变别人,我能做的,只是将"牛"带到水边,至于他是否喝水,由"牛"自己决定。按住他的头?没用的。

这种"课题分离"的更深度发展,偶尔变成一种信仰,我相信母亲常说的那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命中注定没有,强求不得。(此处我并不想得很清楚,待第二天做修改时依然对"命中注定"不认可;但它是我当时很想要记录在此处的一种顺势喷涌,于是留着。)

我在很多时候,都会进入一种迷茫状态,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我总希望有一个长者智者站出来给予我指导,给予我方向。(这里又多出一个顺势念头:16年我初次买房的时候,萌哥小黑都对我说,买房应该买大些,当时的我固守自己的认知并不听劝,待后面后悔时才意识到自己的"一根筋"。这再次说明的是,改变别人、别人改变我,都是一件很难事情。)

由此,我看过好几本那种专为别人提意见的书,比如《软技能》,比如《纳瓦尔宝典》,比如《宝贵的人生建议》,比如《沉思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宝贵的人生建议》,简单直白充满智慧又毫无强迫意味:这些建议,就像是许多顶帽子,选合适自己的那顶戴就好。

这些由书中带来的建议,我认为适合自己然后去记住去实践的,主要是两条:一是在拥有选择时要选择自己喜欢自己擅长真正有兴趣的方向,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前行,如鱼得水;二是坚持与复利,"无论财富、人际关系还是知识,生活中那些最大的奖赏,都来自神奇的复利,即微小的、稳定的收益不断放大。要实现富足,你所需的不过是,持之以恒地让投入比减损大1%"。

对的,我认为自己已经在知识上得到奖赏。这相较于"写公众号看书只为挣钱"的初衷,我整个人已经富足许多。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让我了解心理咨询师是怎样的一种职业。我们正走在泥泞路上,心理咨询师并非是一辆无惧颠簸能载着我们前行的越野车,她的职责是陪伴、指引以及偶尔的内心力量来源,她是漂浮路旁的一盏灯。真正踏出前进步伐的人,只会也只能是我们自己。

我不记得"多看历史书"的认知具体来源于哪里,但我确实在认真执行,我听完了好些历史书,《大唐兴亡三百年》《五代十国全史》,甚至《人类简史》。我认同《人类简史》中所说的,除了我们生存需求------吃饱穿暖睡好保持健康传递基因------之外,剩下的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的想象与价值观。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翻开历史,看到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吃人"的具体方法,可以在《血酬》和《潜规则》中找到,我认为自己学不会。

我在《胃靠养肠靠清》的读书笔记中写道:"规律作息、健康生活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活得更久一些,只是为了让我们生活中的烦恼少些。烦恼少些,便是好的。"这认知持续保有,找到自己的睡眠节律,摄入刚刚好的能量与营养,是健康的必要条件。"睡眠节律"来源于《Why We Sleep》。

活出生命的意义》,给予我黑暗中生存下去的勇气。对未来抱有希望也是生命的前提,不管我们怎样的被控制,我们依然保有最后的选择权:选择以何种态度面对这种控制,"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是一本心理学的百科全书。

以上,是过去四五年中,给我带来改变的现在的我还记着的书。我并不执着于推荐,我只是将自己看过觉得还不错的书,一一列举。

相关推荐
TF男孩10 小时前
中年程序员,看不惯大公司,去小公司了
程序员
xiezhr13 小时前
程序员的快乐其实很简单
程序员·代码规范
陈随易19 小时前
pnpm v10防恶意软件立大功,Bun一个PR最高7万奖金
前端·后端·程序员
CodeSheep1 天前
稚晖君公司的薪资和招人标准
前端·后端·程序员
桦说编程1 天前
编程原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设计模式·程序员·代码规范
少年姜太公1 天前
狗运附体,双非大三春招上岸腾讯
前端·面试·程序员
L2ncE2 天前
双非计算机自救指南(找工作版)
后端·面试·程序员
用户35391699362152 天前
程序员思维体操:TDD修炼手册
程序员
摆烂工程师2 天前
Grok上线了2个很强的免费功能:Grok Studio 和 Workspaces
前端·后端·程序员
IT技术图谱2 天前
【绝非标题党】超恶心,踩了无数坑,终于能成功上传到maven central
android·程序员·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