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形结构和非线形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答案:C
解析:
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线形结构和非线形结构。因此,正确答案是:
C、线形结构和非线形结构
2.队列与一般的线性表的区别在于【】。
A、数据元素的类型不同
B、运算是否受限制
C、数据元素的个数不同
D、逻辑结构不同
答案:B
解析:
队列与一般的线性表的区别在于运算是否受限制。
详细分析如下:
A、数据元素的类型不同:这个选项不正确。队列和一般的线性表都可以存储任意类型的数据元素,区别不在于数据元素的类型。
B、运算是否受限制:这个选项正确。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有特定的运算规则,即先进先出(FIFO)。在队列中,只能在队尾插入元素(入队),只能在队头删除元素(出队)。而一般的线性表(如数组或链表)允许在任何位置插入和删除元素。
C、数据元素的个数不同:这个选项不正确。队列和一般的线性表都可以存储任意数量的数据元素,区别不在于数据元素的个数。
D、逻辑结构不同:这个选项不正确。队列和一般的线性表都属于线性结构,逻辑结构相同,都是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因此,正确答案是:B、运算是否受限制。
3. 若已知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 1,2,3,...,n,其输出序列是 p1,p2,p3,...,pn,若 p1=n,则 pi=( )。
A、i B、n-i C、n-i+1 D、不确定
答案:C
解析:
题目已知:
入栈序列是 1,2,3,...,n。
输出序列的第一个元素 p1 是 n。
我们需要找出 pi 的通项公式。
分析:
由于栈是后进先出的,所以最后入栈的元素(即 n)会第一个被弹出,成为 p1。
接下来,栈顶元素是 n-1,它会被弹出成为 p2。
以此类推,每次弹出的都是当前栈顶的元素,也就是之前最后一个入栈的元素。
根据这个逻辑,我们可以得出:
第 i 次弹出的元素是在 n,n-1,...,n-(i-1) 这些元素中最后一个入栈的,即 n-i+1。
所以,pi = n - i + 1。
4.串的长度是【】。
A、串中不同字母的个数
B、串中不同字符的个数
C、串中所含字符的个数,且大于0
D、串中所含字符的个数
答案:D
解析:
串的长度是指串中所含字符的个数,因此正确答案是:D、串中所含字符的个数。
5.数组A 中,每个元素占用的存储空间长度为3个字节,行下标i 从0到7,列下标j 从0到9,从首地址SA 开始连续存放在存储器内,该数组按行存放时,元素A [7][4]的起始地址为【】。
A、SA +141
B、SA +144
C、SA +222
D、SA +225
答案:C
解析:
首先计算数组 A 的总行数为 8 行(行下标从 0 到 7),总列数为 10 列。
按行存放时,每行有 10 个元素,每个元素占用 3 个字节。
前 7 行共占用的字节数为:7×10×3 = 210 字节
第 8 行前面的 4 个元素共占用的字节数为:4×3 = 12 字节
所以元素 A[7][4]的起始地址为 SA + 210 + 12 = SA + 222
答案选择 C 选项。
6.在一非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中,根结点的右边【】。
A、只有右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C、只有左子树上的部分结点
B、只有右子树上的部分结点
D、只有左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答案:A
解析:
A. 只有右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在中序遍历中,访问完根节点后,紧接着会遍历右子树的所有节点。因此,根节点的右边确实只有右子树上的所有节点。
B. 只有右子树上的部分结点: 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在中序遍历中,一旦访问完根节点,就会完整地遍历整个右子树,而不仅仅是部分节点。
C. 只有左子树上的部分结点: 这个选项也不正确。在中序遍历中,根节点的左边是左子树的所有节点,而不是部分节点。而且,题目问的是根节点的"右边"。
D. 只有左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这个选项同样不正确。在中序遍历中,根节点的左边是左子树的所有节点,而题目问的是根节点的"右边"。
综上所述,根据二叉树的中序遍历规则,根节点的右边确实是只有右子树上的所有节点。
因此,正确答案是 A。
7. Huffman 树的形态是( )。
A、唯一的 B、不定的 C、不唯一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
A、唯一的:Huffman树的构建依赖于字符出现的频率。虽然构建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每次选择频率最低的两个节点合并),但由于输入数据中字符频率的不同,以及可能存在的多种合并顺序(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Huffman树并不是唯一的。
B、不定的:这个选项意味着Huffman树的形态是不确定的,但表述较为模糊,不够精确。
C、不唯一的:这个选项明确指出Huffman树的形态不是唯一的,与Huffman树的构建过程和特性相符。
D、以上说法都不对:由于C选项是正确的,因此D选项不正确。
8、深度为 5 的二叉树至多有( )结点。
A、16 B、32 C、31 D、10
答案:C
解析:
深度为 5 的二叉树至多有多少个节点。根据计算公式,深度为 k 的二叉树最多有 2^k - 1 个节点(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但根节点没有父节点,所以要减去 1。
深度为 5 的二叉树最多有 2^5 - 1 = 32 - 1 = 31 个节点。
9、 已知某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是 dabec,中序遍历序列是 debac,它的先序遍历序列是( )
A、acbed B、decab C、deabc D、cedba
答案:D
解析:
后序遍历(Left-Right-Root):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中序遍历(Root-Left-Right):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先序遍历(Root-Left-Right,但通常也称为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注意:这里的描述与中序遍历后半部分相同,但顺序不同,且先序遍历是先访问根节点)。
后序遍历序列:dabec
中序遍历序列:debac
可以得到先序遍历序列为 cedba
10.在一个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的【】倍。
A、1/2 B、1 C、2 D、4
答案:C
解析:
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实际上是所有边数的两倍,因为每条边都会计数两次。
综上所述,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的2倍。
因此,答案是C、2。
11、任何一个无向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 )
A、只有一棵 B、有一棵或多棵
C、一定有多棵 D、可能不存在
答案:B
解析:
A. 只有一棵: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对于大多数无向连通图,存在多棵不同的最小生成树。这些树可能在边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总权重都是最小的。
B. 有一棵或多棵: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根据最小生成树的定义和性质,无向连通图可能只有一棵最小生成树(虽然这种情况很少见),但更常见的是有多棵不同的最小生成树。
C. 一定有多棵:这个选项是错误的。虽然很多无向连通图有多棵最小生成树,但并不能保证所有无向连通图都如此。有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只有唯一一棵最小生成树。
D. 可能不存在: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对于无向连通图来说,最小生成树是一定存在的。因为图中任意两个顶点都是连通的,所以总可以通过选取适当的边来构成一棵生成树,并且可以通过算法(如Prim算法或Kruskal算法)找到权重之和最小的那棵。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无向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可能只有一棵,也可能有多棵,但一定存在至少一棵。
12、在图的表示法中,表示形式唯一的是( )。
A、邻接矩阵表示法 B、邻接表表示法
C、逆邻接表表示法 D、邻接表和逆邻接表表示法
答案:A
解析:
A. 邻接矩阵表示法:对于无向图,邻接矩阵是对称的;对于有向图,邻接矩阵则不一定对称。但无论如何,给定一个图,其邻接矩阵表示法是唯一的(不考虑矩阵中元素的具体存储顺序,只考虑元素的值和位置)。
B. 邻接表表示法:虽然邻接表能够高效地表示稀疏图,但其表示形式不是唯一的。具体来说,链表中元素的存储顺序(即相邻顶点的顺序)并不影响图的表示,因此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邻接表表示同一个图。
C. 逆邻接表表示法:与邻接表类似,逆邻接表的表示形式也不是唯一的。链表中元素的存储顺序同样不影响图的表示。
D. 邻接表和逆邻接表表示法:即使同时考虑邻接表和逆邻接表,由于两者都不是唯一的表示法,因此它们的组合也不是唯一的。
13、与其他查找方法相比,散列表查找法的特点是( )。
A、通过关键字比较进行查找
B、通过关键字计算记录存储地址进行比较
C、通过关键字计算记录存储地址,并通过一定的比较进行查找
D、按存储顺序查找
答案:C
解析:
A、通过关键字比较进行查找:这是传统查找方法(如顺序查找、二分查找等)的特点,并非散列表查找的核心机制。
B、通过关键字计算记录存储地址进行比较:此选项虽然提到了通过关键字计算存储地址,但"进行比较"这一表述不准确。在散列表查找中,一旦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了存储地址,通常就直接访问该地址,无需再进行额外的比较。
C、通过关键字计算记录存储地址,并通过一定的比较进行查找:这个选项较为接近散列表查找的实际过程,但"并通过一定的比较进行查找"这一表述略显模糊。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散列表查找是通过计算出的地址直接访问记录的,无需进行比较(当然,在出现哈希冲突时,可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解决冲突,但这不属于"查找"过程的本质)。不过,如果考虑到哈希冲突解决策略(如链地址法中的比较),这个选项也可以被视为部分正确,但它没有准确地突出散列表查找的主要特点。
D、按存储顺序查找:这是顺序查找法的特点,与散列表查找无关。
14、用二分法在有序表{3,4,10,13,33,42,46,63,76,78,95,96,120}中查找95时,要进行的比较次数为【】。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
使用二分法在有序表{3,4,10,13,33,42,46,63,76,78,95,96,120}中查找95的过程如下:
1.首先,找到中间的元素,即第7个元素46。因为95大于46,所以95应该在46之后的子表中。
2.在子表{63,76,78,95,96,120}中,找到中间的元素,即第9个元素78。因为95大于78,所以95应该在78之后的子表中。
3.在子表{95,96,120}中,找到中间的元素,即第10个元素95。因为95等于95,所以找到了目标元素。
因此,要进行的比较次数为3次。
15.堆是【】。
A、完全二叉树
B、线性表
C、二叉排序树
D、平衡二叉树
答案:A
解析:
堆是一种特殊的树形数据结构,它满足以下性质:
完全二叉树的性质
1.完全二叉树:除了最后一层外,其他层的节点数都是满的,并且最后一层的节点都尽量靠左排列。
这使得堆可以用数组来高效存储,每个节点的位置可以通过其索引直接计算出来。
堆的分类
最大堆: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最小堆:每个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对比选项
A. 完全二叉树:堆确实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符合上述定义和性质。
B. 线性表:线性表是一维的数据结构,如数组或链表,不具备树的层次结构特点。
C. 二叉排序树(BST):虽然也是一种二叉树,但其节点值的排列遵循特定的顺序规则(左子树上所有值小于根节点,右子树上所有值大于根节点),这与堆的定义不同。
D. 平衡二叉树:如AVL树或红黑树,强调的是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一定范围,以保证操作的时间复杂度,而非特定的节点值关系。
结论
综上所述,最准确的描述是: A、完全二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