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emr的解码器(Decoder)与分词技术

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解码器(Decoder)和分词技术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解码器是序列生成任务的核心组件,而分词则是将文本数据转换为可处理形式的基础步骤。

一、解码器(Decoder):序列生成的核心

解码器是序列到序列(Seq2Seq)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机器翻译、文本生成、摘要等任务。其核心目标是根据输入序列生成目标序列。以下是解码器的关键机制和流程:

(一)解码器的工作流程

  1. 右向偏移输出嵌入

    在解码器开始处理输入序列之前,模型会对输出嵌入进行向右偏移 一个位置。这一操作确保在训练阶段,每个符号都能正确获取之前生成符号的上下文信息,从而避免"窥视"未来信息。例如,假设目标序列是["Hello", "world", "!"],在训练时,解码器的输入会被处理为["<start>", "Hello", "world"],而目标输出是["Hello", "world", "!"]。这样,模型在生成每个词时,只能依赖于之前生成的词,而不能看到未来的词。

  2. 位置编码的整合

    与编码器类似,解码器将位置编码与输出嵌入相结合,以保留符号的序列顺序信息。位置编码是一种将序列中每个位置的语义信息嵌入到向量中的方法。例如,在Transformer模型中,位置编码通过正弦和余弦函数生成,使得模型能够理解序列中每个元素的位置关系。

  3. 带掩码的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解码器利用带掩码的多头自注意力机制,专注于输入序列的相关片段以及之前生成的符号。掩码技术防止模型对未来符号的预知,确保每个符号仅能参考其之前的符号。例如,在生成句子的第四个单词时,模型只能考虑前三个单词,而不能考虑第五个单词。掩码通常是一个上三角矩阵,其中上三角部分设为负无穷大,从而在计算注意力权重时忽略未来信息。

  4. 编码器-解码器注意力交互

    解码器通过编码器-解码器注意力机制,结合编码器的输出,聚焦于输入序列的重要部分,从而生成受输入语境影响的输出符号。这一机制使得解码器能够利用编码器提取的上下文信息,生成与输入语境相关的输出。

  5. 基于位置的前馈网络

    在自注意力层之后,解码器对每个符号独立施加位置编码的前馈网络。该网络捕捉输入和已生成符号之间的复杂模式与关联,助力精确输出序列的构建。前馈网络通常由两层全连接层组成,中间通过激活函数(如ReLU)进行非线性变换。

(二)掩码机制(Masking)

掩码机制是解码器的核心特性之一。其目的是确保当前位置的输出仅依赖于其之前的位置,而不是未来的位置。掩码通常是一个上三角矩阵,其中上三角部分设为负无穷大,从而在计算注意力权重时忽略未来信息。例如,对于一个长度为5的序列,掩码矩阵如下:

plaintext复制

[
  [0, -∞, -∞, -∞, -∞],
  [0,  0, -∞, -∞, -∞],
  [0,  0,  0, -∞, -∞],
  [0,  0,  0,  0, -∞],
  [0,  0,  0,  0,  0]
]

在计算注意力权重时,掩码矩阵会被加到注意力分数上,使得上三角部分的分数在经过softmax操作后接近0,从而实现掩蔽效果。

(三)训练与生成过程

  • 训练阶段:解码器可以并行处理整个目标序列,通过"教师强制"(Teacher Forcing)技术,使用真实的标签作为输入,从而加速模型的收敛。例如,在训练机器翻译模型时,解码器的输入是目标语言的真实句子,而不是模型生成的句子。这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训练效率,但可能导致训练和推理阶段的行为不一致。

  • 生成阶段 :解码器逐个生成输出序列,每次仅生成一个标记,并将其作为新输入传递回模型。例如,在生成文本时,解码器首先生成第一个词,然后将这个词作为输入生成下一个词,依此类推,直到生成结束标记<eos>

(四)评估模型预测质量

在评估模型生成的整个句子质量时,常用的指标包括BLEU分数。BLEU通过比较预测句子中的n-gram与参考句子中的n-gram的匹配程度来评估翻译质量。例如,假设参考翻译是["I", "love", "this", "city"],模型生成的翻译是["I", "love", "this", "town"],BLEU分数会根据二者的匹配程度给出一个评分。

二、分词技术:文本处理的基石

分词是将文本数据转换为结构化形式的过程,是NLP任务的基础。其目的是将文本分解为有意义的单元(tokens),以便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一)分词的重要性

  1. 将复杂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分词将文本转换为数字向量,便于模型进行统计计算。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人类语言,因此需要将文本转换为模型能够理解的形式。例如,将句子"Hello, world!"转换为[1, 2, 3]这样的数字序列,其中每个数字代表一个词或字符。

  2. 合适的粒度

    • 词粒度 :词是表达完整含义的最小单位,适合大多数NLP任务。例如,"我喜欢喝咖啡"可以被分词为["我", "喜欢", "喝", "咖啡"],这种粒度能够较好地保留语义信息。

    • 字符粒度 :字符粒度过细,无法表达完整含义。例如,"Hello, world!"被拆分为["H", "e", "l", "l", "o", ",", " ", "w", "o", "r", "l", "d", "!"],这种粒度虽然能够保留原始信息,但语义信息较弱。

    • 子词粒度 :如Byte Pair Encoding (BPE)和WordPiece,介于词粒度和字符粒度之间,能够有效应对未登录词问题。例如,"helloworld"可以被BPE分解为["hel", "low", "orld"],这种粒度能够在保留语义的同时,处理一些未登录词。

(二)中英文分词的区别

  1. 分词方式

    • 中文 :没有明显的单词分隔符,需要复杂的算法和语言知识。例如,"我喜欢猫猫"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单词边界,可能被分词为["我", "喜欢", "猫猫"]

    • 英文 :单词之间由空格分隔,分词相对简单。例如,"I like coffee"可以直接通过空格分词为["I", "like", "coffee"]

  2. 形态变化

    • 中文 :词汇通常不发生形态变化。例如,"书"无论是单数还是复数,形式都是一样的。

    • 英文 :需要词性还原和词干提取,以处理时态、复数等变化。例如,"running"可以通过词性还原变为"run""cities"可以通过词干提取变为"city"

  3. 粒度问题

    • 中文 :需要选择合适的粒度,以平衡语义准确性和信息召回率。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以被分词为["中国", "科学技术", "大学"],也可以被分词为["中国", "科学", "技术", "大学"],不同的粒度会影响模型的理解能力。

    • 英文:单词之间有明确的空格分隔,通常不需要考虑粒度问题。

(三)中文分词的难点

  1. 缺乏统一标准 :中文分词没有普遍认可的标准,不同的分词工具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乒乓球拍卖完了"可以被分词为["乒乓球", "拍卖", "完了"],也可以被分词为["乒乓", "球拍", "卖", "完了"],不同的分词方式会导致不同的语义理解。

  2. 歧义词切分 :一些词语可能存在多种切分方式,导致语义歧义。例如,"乒乓球拍卖完了"有两种不同的分词方式,分别表示不同的含义。

  3. 新词识别 :新词更新速度快,分词系统需要定期更新词库。例如,网络热词"雨女无瓜"在出现初期,分词系统可能无法正确识别。

(四)常见的分词方法

  1. 基于词表的分词:如jieba分词,依赖预定义的词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分词速度快,能够较好地处理常见词汇,但对未登录词的处理能力较弱。

  2. 基于统计的分词:使用HMM、CRF等算法,考虑上下文关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处理歧义词和未登录词,但训练成本较高。

  3.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词:如BERT的分词器,通过预训练学习语义关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自动学习字符之间的语义和语法关系,适应性强,但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语料进行训练。

三、解码器与分词技术在现代NLP中的应用

(一)解码器的应用

解码器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1. 机器翻译:将一种语言的文本翻译为另一种语言。例如,将中文翻译为英文,或反之。

  2. 文本生成 :生成连贯的文本,如新闻、故事等。例如,根据给定的开头"Once upon a time, "生成后续内容。

  3. 对话系统 :生成自然语言响应。例如,根据用户输入"How are you?"生成回答"I'm fine, thank you."

(二)分词技术的应用

分词技术是NLP任务的基础,广泛应用于:

  1. 文本分类:将文本转换为向量,用于分类任务。例如,判断一条新闻是体育新闻还是娱乐新闻。

  2. 情感分析:通过分词提取关键信息。例如,判断一条评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3. 命名实体识别 :识别文本中的实体。例如,从句子"Steve Jobs was the CEO of Apple."中识别出"Steve Jobs""Apple"

解码器和分词技术是NLP领域的核心组件。解码器通过复杂的注意力机制和掩码技术,确保序列生成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而分词技术则为文本处理提供了基础支持。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对于NLP的学习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https://www.datawhale.cn/learn/summary/87

  • Vaswani, A., et al. (2017).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NeurIPS.

  • Mikolov, T., et al. (2013). Efficient Estimation of Word Representations in Vector Space. ICLR.

  • Devlin, J., et al. (2019). BERT: Pre-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NAACL.

相关推荐
好评笔记1 小时前
多模态论文笔记——VDT
论文阅读·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大模型·aigc·transformer·面试八股
好评笔记1 小时前
多模态论文笔记——ViViT
论文阅读·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面试·aigc·transformer
SpikeKing4 小时前
LeetCode - Google 大模型校招10题 第1天 Attention 汇总 (3题)
leetcode·llm·attention·multihead·groupquery·kvcache
uncle_ll5 小时前
ChatGPT大模型极简应用开发-CH5-使用 LangChain 框架和插件增强 LLM 的功能
gpt·chatgpt·langchain·llm·rag
SpikeKing13 小时前
LLM - 大模型 ScallingLaws 的设计 100B 预训练方案(PLM) 教程(5)
人工智能·llm·预训练·scalinglaws·100b·deepnorm·egs
微学AI13 小时前
GPU算力平台|在GPU算力平台部署可图大模型Kolors的应用实战教程
人工智能·大模型·llm·gpu算力
致Great1 天前
【HuggingFace项目】:Open-R1 - DeepSeek-R1 大模型开源复现计划
人工智能·llm
GISer Liu1 天前
深入理解Transformer中的解码器原理(Decoder)与掩码机制
开发语言·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llm·transformer
发呆小天才O.oᯅ1 天前
自然语言处理——从原理、经典模型到应用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transfo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