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ijkstra算法求最短路径

使用R语言实现Dijkstra算法求最短路径

求点2、3、4、5、6、7到点1的最短距离和路径

1.设置data,存放有向图信息

data中每个点所在的行序号为起始点序号,列为终点序号。

比如:值4的坐标为(1,2)即点1到点2距离为4;值8的坐标为(6,7)即点6到点7距离为8;INF表示x->y不通。

代码

复制代码
m <- Inf
num <- 7
data <- matrix(c(
  m, 4, 6, 6, m, m, m,
  m, m, 1, m, 7, m, m,
  m, m, m, m, 6, 4, m,
  m, m, 2, m, m, 5, m,
  m, m, m, m, m, m, 6,
  m, m, m, m, 1, m, 8,
  m, m, m, m, m, m, m
), nrow = num, byrow = TRUE)

2.辅助参数设置

dist:每个点到初始点的距离,设置为INF,之后根据data中距离进行更新,最后可以得到每个点到初始点的最短距离

path:初始点到每个点的最短路线中,每个点前面的路径;比如点1->点3的最短路径为点1->点2->点3;那么最后path[3]中存的即是节点2

mark:起始值为0,代表还没有进行更新(找到到起始点的最短距离)

后续使用双重for循环,在最初点开始一轮更新后,以每个点为起始点继续更新(以该点为起始更新完后,该点前面的最小距离已经确定,不再参与后续更新,其mark被设置为1),这个过程需要遍历每个点

代码

复制代码
dist <- rep(m,num)
path <- rep(-1,num)
mark <- rep(0,num)

此处参考资料:Dijkstra算法求最短路径_哔哩哔哩_bilibili

3.Min():更新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便捷函数

在全部的节点中寻找mark[i] == 0,即没访问过的点中有最小值的点,返回w,作为下一轮内循环的k,开始更新联通的点

代码

复制代码
Min <- function(last){
  w = 1
  while (mark[w] != 0){
    w <- w+1
  }
  for (i in 1:last){
      if (mark[i] == 0 && dist[i] < dist[w]){
        w = i
      }
  }
  return(w)
}

4.Dijkstra算法主要过程

4.1.起点初始化

4.1初始点为点1,更新其三个参数

代码

复制代码
k = 1
dist[k] = 0
path[k] = -1
mark[k] = 1

4.2.内外循环

内循环:如果dist[i] > dist[k] + data[k,i]成立,说明k点到i点是通的(不是INF),即根据点k更新点i(和点k联通的多个点)

比如从点1开始(初始k的距离为0:dist[k] = 0)遍历全部点,更新联通的点2,3,4,结束第一次内循环

外循环:第一次内循环结束后,使用函数Min()找和点1联通的点中dist最小的点,标记为mark[k] = 1,结束第一次外循环,第二轮内循环的k为和点1联通的这个最近点

因为基于点k更新的联通点的距离是基于dist[k]的,此时被函数Min()找出,标记为mark[k] = 1,不再参加后续更新

注意k的顺序不是按序号来的,取决于data,比如点2,3,4和1联通,第二次从2开始更新和2联通的3和5,点3就还可以更新,接着从点3开始更新5和6,但是接着从4开始,只取决于距离

接着遍历全部的点,找到目前距离最短的,没有完成更新的点,标记结束后作为下一次更新的起始点

代码

复制代码
for(x in 2:num){ # 遍历全部的点
  for (i in 2:num){ # 以点1开始更新联通点,其实因为有if (mark[i] == 0),所以2:num还是1:num无所谓
    if (mark[i] == 0){
      if (dist[i] > dist[k] + data[k,i]){
        dist[i] = dist[k] + data[k,i]
        path[i] = k
      }
    }
  }
  k = Min(num) # 从联通点中距离最短的点开始继续更新该点的联通点 
  mark[k] = 1 # 比如,点1的联通点中最小点为2,那么下一轮从2开始,同时点2不再更新,点3、4还有更新的机会
}

5.可视化

代码

复制代码
## 打印终点到终点的最短距离----
cat("Shortest distance to node",num,":", dist[num], "\n")

## 打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和距离----
for (u in 1:num){
  cat(sprintf("Shortest Path to node %d: %d -> %d\n", u, path[u], u))
  cat(sprintf("Minimum Distance to node %d: %d\n", u, dist[u]))
}

完整代码

复制代码
# 设置data,存放有向图信息----
## data中每个点所在的行序号为起始点序号,列为终点序号----
### 比如:值4的坐标为(1,2)即点1到点2距离为4;值8的坐标为(6,7)即点6到点7距离为8;INF表示x->y不通----
m <- Inf
num <- 7
data <- matrix(c(
  m, 4, 6, 6, m, m, m,
  m, m, 1, m, 7, m, m,
  m, m, m, m, 6, 4, m,
  m, m, 2, m, m, 5, m,
  m, m, m, m, m, m, 6,
  m, m, m, m, 1, m, 8,
  m, m, m, m, m, m, m
), nrow = num, byrow = TRUE)

# 辅助参数----
## dist:每个点到初始点的距离,设置为INF,之后根据data中距离进行更新,最后可以得到每个点到初始点的最短距离----
## path:初始点到每个点的最短路线中,每个点前面的路径;比如点1->点3的最短路径为点1->点2->点3;那么最后path[3]中存的即是节点2----
## mark:起始值为0,代表还没有进行更新(找到到起始点的最短距离)----
## 后续使用双重for循环,在最初点开始一轮更新后,以每个点为起始点继续更新(以该点为起始更新完后,该点前面的最小距离已经确定,不再参与后续更新,其mark被设置为1),这个过程需要遍历每个点----
dist <- rep(m,num)
path <- rep(-1,num)
mark <- rep(0,num)
### 此处参考资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P4y1a7X9/?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709bfcb2343a93fce7f20d52e9a6c8cf


# 更新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便捷函数----
## 在全部的节点中寻找mark[i] == 0,即没访问过的点中有最小值的点,返回w,作为下一轮内循环的k,开始更新联通的点----
Min <- function(last){
  w = 1
  while (mark[w] != 0){
    w <- w+1
  }
  for (i in 1:last){
    if (mark[i] == 0 && dist[i] < dist[w]){
      w = i
    }
  }
  return(w)
}

# Dijkstra算法主要过程----
## 初始点为点1,更新其三个参数
k = 1
dist[k] = 0
path[k] = -1
mark[k] = 1
## 内循环:如果dist[i] > dist[k] + data[k,i]成立,说明k点到i点是通的(不是INF),即根据点k更新点i(和点k联通的多个点)
### 比如从点1开始(初始k的距离为0:dist[k] = 0)遍历全部点,更新联通的点2,3,4,结束第一次内循环
## 外循环:第一次内循环结束后,使用函数Min()找和点1联通的点中dist最小的点,标记为mark[k] = 1,结束第一次外循环,第二轮内循环的k为和点1联通的这个最近点
### 因为基于点k更新的联通点的距离是基于dist[k]的,此时被函数Min()找出,标记为mark[k] = 1,不再参加后续更新
### 注意k的顺序不是按序号来的,取决于data,比如点2,3,4和1联通,第二次从2开始更新和2联通的3和5,点3就还可以更新,接着从点3开始更新5和6,但是接着从4开始,只取决于距离
### 接着遍历全部的点,找到目前距离最短的,没有完成更新的点,标记结束后作为下一次更新的起始点
for(x in 2:num){ # 遍历全部的点
  for (i in 2:num){ # 以点1开始更新联通点,其实因为有if (mark[i] == 0),所以2:num还是1:num无所谓
    if (mark[i] == 0){
      if (dist[i] > dist[k] + data[k,i]){
        dist[i] = dist[k] + data[k,i]
        path[i] = k
      }
    }
  }
  k = Min(num) # 从联通点中距离最短的点开始继续更新该点的联通点 
  mark[k] = 1 # 比如,点1的联通点中最小点为2,那么下一轮从2开始,同时点2不再更新,点3、4还有更新的机会
}

# 可视化----
## 打印终点到终点的最短距离----
cat("Shortest distance to node",num,":", dist[num], "\n")

## 打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和距离----
for (u in 1:num){
  cat(sprintf("Shortest Path to node %d: %d -> %d\n", u, path[u], u))
  cat(sprintf("Minimum Distance to node %d: %d\n", u, dist[u]))
}
相关推荐
北海有初拥4 分钟前
【day04】Fibonacci数列 | 单词搜索 | 杨辉三角
算法
David Bates12 分钟前
代码随想录第40天:图论1
python·算法·图论
赵和范1 小时前
C++:求分数序列和
开发语言·c++·算法
bbblys1 小时前
B4172 学习计划 题解
算法·动态规划
菜鸟破茧计划1 小时前
线段树:数据结构中的超级英雄
数据结构·c++·算法
秦少游在淮海1 小时前
leetcode - 双指针问题
算法·leetcode
光电大美美-见合八方中国芯1 小时前
【平面波导外腔激光器专题系列】1064nm单纵模平面波导外腔激光器‌
网络·数据库·人工智能·算法·平面·性能优化
iceslime2 小时前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题-序列对齐
数据结构·c++·算法·算法设计与分析·序列对齐
羊小猪~~2 小时前
深度学习基础--目标检测常见算法简介(R-CNN、Fast R-CNN、Faster R-CNN、Mask R-CNN、SSD、YOLO)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yolo·目标检测·机器学习·cnn
多多*2 小时前
分布式ID设计 数据库主键自增
数据库·sql·算法·http·leetcode·o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