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上也有每个位置的温度、压力、流量等诸多参数。只有参数处于正常范 围时,最终的产物才是合格的。这些参数很容易受到外部随机因素的干扰,所 以需要实时调控。但由于参数众多,测量困难,很多参数想要及时调整并不容 易,而且有很多参数之间互相关联,想要确定应当如何调控也是一个不容易 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化工厂的运营过程中,人们很重视使用数学模型来对生 产流程的情况进行推算和预测。理想的状态是我们只测量少数容易测量的变 量,如最终产物的成分;只控制少数几个容易控制的参数,如某些原料的输入 速率,通过数学模型推知反应链的整体情况并予以适当的控制。 附件中是某化工厂的脱硫工艺流程的测量数据。脱硫工艺用于去除酸性 气流中的含硫污染物,并将反应产物单质硫回收利用。输入的原料气体有 5 种,在输出端检测了二氧化硫和硫化氢两种污染物的浓度值。化工厂需要控 制原料气流的输入速率,以保证回收流程的正常运行。在数据集中,相邻数据 的采样时间间隔是一致的,这是我们进行采样和控制的最小时间单位。
第一阶段问题:
- 假设不考虑反应过程造成的延时,请你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根据从开始直至时刻 t 的输入数据,预测时刻 t 的输出数据。
- 如果输出的二氧化硫的量大于某个阈值 k 1 或硫化氢的量大于某个阈值 k 2,那么输出产物就被视为不合格的。我们希望根据从开始直至时刻 t 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预测在 t + 10 到 t + 70 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输 出数据是否会出现不合格的问题。请你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完成这项 工作,阈值 k 1 和 k 2 可以根据模型的性能自行设定,而我们希望在保证 预测正确率的前提下,阈值尽可能小。
- 在上一问的基础上,请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在 t + 10 到 t + 70 个时间单位 之间的不合格事件发生的时间。
思路助攻:直接对题目进行分析讲解,具体思路包括但不限于:手写版建模过程+视频讲解+模型讲解+问题分析讲解+摘要书写方法及获奖技巧讲解+统一答疑
思路内容如下:
1、手写版资料主要包括模型部分及论文框架
使用方法:模型由小驴老师建立,大家根据视频讲解进行理解
论文框架是论文的主体,文字的描述千变万化,这个可避免重复,主体可确保逻辑性准
确性。
2、视频讲解包括详细讲解模型、数据处理、程序讲解、补讲、问题分析讲解、摘要书写方法及获
奖技巧讲解等;
使用方法:视频讲解是对论文书写的进一步说明,务必将视频讲解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写到论
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