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 Structure-Aware Sampling(AAAI 2024)论文笔记和启发

文章目录

本文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基于Pifu的人体三维重建一般通过采样来进行学习。一般选择的采样方法是空间采样,具体是在surface的表面随机位移进行样本的生成。这里的采样是同时要在XYZ三个方向上进行。所以这导致了一个问题: 点的位移方向是没有任何约束的,也就是说在任意方向均可采样。可是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对确定surface产生了挑战。 因为我们采样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确定目标平面,但是因为方向是随机的就很难准确的找到surface的具体位置,就出现了ambiguity。 就这个问题进行优化的方式比如DOS,限制了XY方向上的采样,只从Z方向上进行采样,标签由离相机方向最近的平面来决定的。这减小了一些模糊的情况,但是不够鲁棒。

本文提出的方法以及启发

FSS在DOS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改进,提出的是双样本点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平面内和平面外分别确定两个点,这两个点之间的连线的中间点就必落在 surface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模糊定位的情况,surface的位置就很清晰了。

除此之位的,本文还对较薄的身体位置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对于相对较薄的身体部位而言,根据厚度去调整位移量,从而做到保留住像手指,耳朵,这样的细小的人体结构。并通过设计锚点样本,在这些较薄的区域内,设置一个锚点用于纠正bias。这里的BIAS主要是来自于标签的值,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大于0.5的值是在surface里面,小于0.5的值是在surface里面,等于0.5的值是surface上面,但是整体统计看来,最大的值也才0.6 所以模型会偏向于将点的值归类为在平面外面。

还有一点可以启发之后的工作,是用tri-pifu的模块代替了MLP 的解码工作。一般的方法都会通过marching cubes来提取网格,这个过程的计算成本特别高而且不可微。 这里改进的是将特征体积视为隐式函数的3D空间(D×H×W),通过Sigmoid激活直接输出0到1的占用值,无需MLP解码。这使得厚度可通过沿z轴求和特征体积来高效计算。

相关推荐
拓端研究室30 分钟前
专题:2025机器人产业深度洞察报告|附136份报告PDF与数据下载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
深圳市快瞳科技有限公司36 分钟前
端侧宠物识别+拍摄控制智能化:解决设备识别频次识别率双低问题
人工智能·宠物
智能物联实验室37 分钟前
宠物设备如何用AI拦截低质量图片?
人工智能·目标跟踪·宠物
辰尘_星启43 分钟前
【机器学习】反向传播如何求梯度(公式推导)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强化学习·梯度下降·反向传播
我.佛.糍.粑1 小时前
Shusen Wang推荐系统学习 --召回 矩阵补充 双塔模型
人工智能·学习·机器学习·矩阵·推荐算法
倔强青铜三1 小时前
苦练Python第20天:Python官方钦定的代码风格指南
人工智能·python·面试
谢尔登1 小时前
office-ai整合excel
人工智能·excel
路溪非溪1 小时前
认识下计算机视觉中的人脸识别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Codebee1 小时前
OneCode 3.0 从0到1干货——AIGC及MCP注解驱动开发物联网AI决策应用
人工智能·物联网
倔强青铜三2 小时前
苦练Python第19天:断言与自定义异常
人工智能·python·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