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GB/T 44721-2024——解读

目录

一、核心框架与适用范围

二、关键技术要求

[1. 总体要求](#1. 总体要求)

[2. 动态驾驶任务执行](#2. 动态驾驶任务执行)

[3. 动态驾驶任务后援](#3. 动态驾驶任务后援)

[4. 人机交互(HMI)](#4. 人机交互(HMI))

[5. 说明书要求](#5. 说明书要求)

三、附录重点

附录A(规范性)------功能安全与预期功能安全

附录B(资料性)------试验类型对应表

四、实施意义

五、挑战与建议


原文链接:国家标准|GB/T 44721-2024

(发布:2024-09-29;实施:2024-09-29)

一、核心框架与适用范围

  1. 标准目标

    规范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其在设计运行条件(ODC)下安全可靠地执行动态驾驶任务(DDT),涵盖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人机交互、数据记录等关键领域。

  2. 适用对象

    • 车辆类型:M类(载客车辆)和N类(载货车辆)。

    • 自动化等级:3级及以上(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


二、关键技术要求

1. 总体要求

  • 设计运行条件(ODC):ADS必须明确其运行边界(如道路类型、天气、速度范围等),且仅在ODC内激活。

  • 安全风险控制

    • 避免不合理的安全风险(如碰撞、失控);

    • 在碰撞不可避免时,需执行策略降低伤害;

    • 检测到碰撞后应使车辆静止(除非声明例外)。

  • 数据记录:强制配备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DSSAD),用于记录关键运行数据。

  • 验证方法:需通过审核评估、仿真试验、场地试验、道路试验("多支柱"方法)综合验证。

2. 动态驾驶任务执行

  • 感知与决策

    • 感知系统需覆盖ODC内的目标(如道路、交通标志、障碍物、天气等);

    • 需处理传感器性能衰退、盲区风险、未知目标物等异常情况。

  • 控制策略

    • 保持安全车距,应对静止目标、前方车辆减速、突然障碍物等场景;

    • 禁止与无遮挡行人发生碰撞,若无法避免需主动降速。

3. 动态驾驶任务后援

  • 驾驶员接管监测

    • 监测驾驶员在位状态(如离座超1秒、未系安全带)和执行能力(通过眼动、头部运动等至少2种指标);

    • 接管请求需确保驾驶员有至少10秒响应时间,否则触发最小风险策略(MRM)。

  • 最小风险策略(MRM)

    • 触发条件包括接管超时、ODC即将失效、严重系统故障等;

    • 执行时需开启危险警告信号,并在车辆静止后保持信号开启。

4. 人机交互(HMI)

  • 激活与退出

    • 专用操纵方式防止误用,激活时需满足条件(如驾驶员在位、系统无失效);

    • 退出时需通过光学、声学或触觉信号明确提示。

  • 状态提示

    • 就绪状态、激活状态、失效、接管请求等需通过多模态信号(光、声、触觉)区分;

    • 介入请求未响应时需逐步升级提示强度。

5. 说明书要求

  • 需明确说明ADS功能、ODC范围、激活/退出方法、接管流程、MRM触发条件等,确保用户充分理解系统能力与限制。

三、附录重点

附录A(规范性)------功能安全与预期功能安全

  • 安全管理体系:制造商需建立全生命周期(开发、生产、运行、报废)安全管理流程,包括危害分析、风险评估、供应商管理等。

  • 验证与确认:需通过仿真、场地和道路试验验证系统安全性,重点关注感知失效、决策失效、执行失效等场景。

附录B(资料性)------试验类型对应表

  • 指导条款验证方法:

    • 必选试验(如4.2、4.3、4.7等):场地和道路试验为主;

    • 可选试验(如4.1、4.9):根据实际场景选择仿真或道路试验。


四、实施意义

  1. 行业规范:填补国内自动驾驶系统技术标准的空白,为产品开发、测试认证提供统一依据。

  2. 安全保障:通过强制要求设计运行条件、数据记录、接管策略等,降低自动驾驶事故风险。

  3. 国际接轨:参考国际"多支柱"验证方法,推动中国标准与全球技术体系的融合。


五、挑战与建议

  • 技术难点:如何精准定义"合理控制策略"及验证其有效性;复杂场景下感知系统的可靠性。

  • 实施建议

    • 结合GB/T 34590(功能安全)、GB/T 43267(预期功能安全)等标准协同应用;

    • 强化仿真测试能力,降低场地和道路试验成本;

    • 建立动态数据反馈机制,持续优化系统性能。

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为行业规模化落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如果此文章对您有所帮助,那就请点个赞吧,收藏+关注 那就更棒啦,十分感谢!!!

相关推荐
深蓝学院42 分钟前
降低60.6%碰撞率!复旦大学&地平线CorDriver:首次引入「走廊」增强端到端自动驾驶安全性
自动驾驶
天天爱吃肉82183 小时前
车载以太网转USB接口工具选型指南(2025版)
汽车
强化学习与机器人控制仿真4 小时前
openpi 入门教程
开发语言·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人·自动驾驶
程序员与背包客_CoderZ9 小时前
自动驾驶技术栈——DoIP通信协议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车载系统·自动驾驶
一点.点19 小时前
SafeDrive:大语言模型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风险-敏感决策——论文阅读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动驾驶
强化学习与机器人控制仿真20 小时前
Newton GPU 机器人仿真器入门教程(零)— NVIDIA、DeepMind、Disney 联合推出
开发语言·人工智能·python·stm32·深度学习·机器人·自动驾驶
小昭dedug21 小时前
汽车为什么需要以太网?带宽?实时?
汽车
国货崛起1 天前
刘强东杀入自动驾驶!京东注册“Joyrobotaxi”商标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驾驶
TsingtaoAI1 天前
企业内训|智能调控系统算法与优化——某汽车厂商
算法·汽车·ai企业内训·自动驾驶企业内训·智驾企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