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中的高级排序算法

希尔排序

你可以将希尔排序理解成------先通过几次分组的、较小的组间插入排序将原数组变得有序,最后再进行一次序列基本有序的完整插入排序。

cs 复制代码
#include <stdio.h>

#define ARR_LEN(arr) (sizeof(arr) / sizeof(arr[0]))

void print_arr(int arr[], int len) {
    for (int i = 0; i < len;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

// 希尔排序: 缩小增量排序, 其实就是多人摸牌, 逐渐减少摸牌人数
// 希尔排序中, 增量序列的设计非常重要,这里采取简单的gap序列: 长度减半..一直减半,直到为1
// gap为1时就是一个在数组元素基本有序情况下的,插入排序
void shell_sort(int arr[], int len) {
    // 第一个元素是第一个人的初始手牌,一直到第gap个元素都是初始手牌
    int gap = len >> 1;
    while (gap > 0) {
        // 外层for的i仍然代表新摸到的手牌的下标,i从gap开始,直到摸完整个数组元素
        for (int i = gap; i < len; i++) {
            // 先记录一下新手牌的值, 便于后续的插入操作
            int tmp = arr[i];
            int j = i - gap;    // 代表每一个人旧手牌的最后一张牌
            for (; j >= 0; j -= gap) {
                // 内层for代表 每个人每摸到一张新手牌,都会和原本的旧手牌比较,但由于gap存在,所以需要减去gap
                if (arr[j] > tmp) { // 注意:不能加=,加了就不稳定了
                    arr[j + gap] = arr[j];  // 将旧手牌中大于新手牌的所有牌都向后移
                }
                else
                {
                    break;  // 只要发现一张旧手牌更小或相等, 就说明已经找到新手牌的插入位置了
                }
            }
            arr[j + gap] = tmp;
        }
        print_arr(arr, len);    // 每一轮希尔排序后查看数组排序结果
        gap >>= 1; // 每一轮希尔排序,增量都减半
    }
}

int main(void) {
    int arr[] = { 16, 1, 45, 23, 99, 2, 18, 67, 42, 10 };
    int arr_len = ARR_LEN(arr);
    shell_sort(arr, arr_len);
    return 0;
}

时间复杂度:

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选择的增量序列有密切的关联:

若使用希尔本人提出的减半序列,时间复杂度通常会小于O(n2),但在最坏情况也会接近O(n2)

空间复杂度分析:

希尔排序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不需要占用额外内存空间。空间复杂度是O(1)

稳定性分析:

希尔排序显然不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因为它先分组再插入排序的方式,使得相同元素可能会由于分组不同改变位置。很明显这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的分治策略思路大体上如下:

  1. 分解大问题:将一个大数组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子数组,直到每个子数组足够小,通常是直到每个子数组只包含一个元素或者是空数组。
  2. 解决子问题:数组小到只有一个元素或者没有元素,那自然是"有序数组",所以这些子问题可以视为被解决了。
  3. 合并:归并排序的核心在于合并步骤,也可以叫"归并"操作,它会将两个有序的子数组合并成一个大的有序数组。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反复比较元素,比较复杂。

递归分解:

递归分解的过程会不停地将大数组分解成两个小的子数组,这个分解的过程会根据大数组的左右界限求一个中间索引,然后将大数组尽量等分为两份。所以,递归分解的函数,至少需要三个参数:

  1. 递归分解的数组arr
  2. 数组分解的左下标left
  3. 数组分解的右下标right

此递归分解的函数会将arr数组的[left, right]区间分解成两个小数组。

于是递归的出口就很明显了是:left >= right,这表示子数组缩小到只包含一个元素或没有元素时,递归将停止。

在计算中索引时,我们将采用一种优化的方案:

  1. 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 "(left + right) >> 1" 来直接求中间索引。
  2. 但C语言中int类型可能只占2个字节,此时int类型取值范围较小,上面的表达式可能会出现数据溢出失真。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可以采用表达式**"left + (right - left >> 1)"**去求中间索引。

合并 操作:

  1. 从左到右轮流比较待合并子数组中的元素,把比较过程中的较小元素存入临时数组中,直到某个子数组元素为空。
  2. 然后再将存在剩余元素的子数组中的所有元素,轮流放入临时数组中。
  3. 最后把临时数组中的元素,复制回原数组。

注:临时数组的长度和原数组是一致的,且合并过程共有同一套下标索引。

cs 复制代码
#include <stdio.h>
#define ARR_SIZE(arr) (sizeof(arr) / sizeof(arr[0]))

// 打印数组的函数
void print_arr(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
    for (int i = left; i <= right;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

/*
* 合并的思路:
* 1.把左右子数组中元素按照顺序合并到临时数组中,过程类似"穿针引线"
* 2.将排好序的临时数组元素按照下标赋值给原数组
* 注:临时数组和原数组共有一套下标
* 传入函数逻辑上的左右子数组是有序的,相当于合并两个有序的左右子数组
*/
static void merge(int arr[], int left, int mid, int right, int *tmp) {
    /*
    * tmp_idx: 用于存放合并结果的临时数组的开始下标
    * left_idx: 左子数组的开始下标
    * right_idx: 右子数组的开始下标
    */
    int tmp_idx = left, left_idx = left, right_idx = mid + 1;

    // 只要左右子数组同时还有元素
    while (left_idx <= mid && right_idx <= right) {
        // 捉对比较左右子数组的元素,按照从小到大放入临时数组
        // <=判断不会改变相同元素的相对位置,是稳定算法。反之则不是稳定算法
        if (arr[left_idx] <= arr[right_idx]) {
            tmp[tmp_idx++] = arr[left_idx++];
        }
        else {
            tmp[tmp_idx++] = arr[right_idx++];
        }
    }
    // while结束时,左右子数组必然有一个没有元素了,此时另一个数组必然还有元素
    // 也就是说只会有一个数组是空的
    // 但我们无法确定是哪个数组没有元素了
    // 所以我们都判断一下将左右子数组还剩余的元素取出来
    while (left_idx <= mid) {
        // 说明左数组还有元素
        tmp[tmp_idx++] = arr[left_idx++];
    }
    while (right_idx <= right) {
        // 说明右数组还有元素
        tmp[tmp_idx++] = arr[right_idx++];
    }

    // 将临时数组中已排序好的元素复制到原始数组中
    for (int i = left; i <= right; i++) {
        arr[i] = tmp[i];
    }
    // 打印此一轮归并排序的元素
    print_arr(arr, left, right);
}

/*
* 辅助函数,实现对[left, right]范围内的数组递归分解合并
* left表示递归分解的区间起点,right表示递归分解区间的终点,是一个闭区间
* 递归分解的思路是:
* 对[left, right]区间元素的排序,可以分解成:
* [left, mid]区间,和[mid + 1, right]区间的排序合并
* 递归的出口是:
* 如果区间仅有一个元素或没有元素,递归结束
*/
static void divide_merge(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int *tmp) {
    // 递归的出口
    if (left >= right) {
        return;
    }

    // 递归体
    // 计算中间索引
    in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1);
    // 分解,规定左数组是[left, mid]
    // 右数组是[mid + 1, right]
    divide_merge(arr, left, mid, tmp);
    divide_merge(arr, mid + 1, right, tmp);

    /*
    * 归并,归并排序的核心操作
    * 需要一个临时数组完成此操作
    * 这个临时数组至少要和原先的数组一般大
    * 有两种方案:
    * 1.用全局变量数组或局部变量,该方式简洁易实现,无需考虑内存回收
    *   但缺点是
    *   a.必须编译时期确定数组长度,无法运行时期动态分配
    *   b.栈区和数据段都无法创建长数组,在大数据集下容易产生溢出错误
    * 为了解决这两个缺点,我们可以在堆上动态分配数组
    *   但同样也有缺点:
    *   a.内存管理风险
    *   b.动态分配数组会带来额外性能开销
    */
    merge(arr, left, mid, right, tmp);

}

void merge_sort(int arr[], int len) {
    // 临时数组
    int *tmp = calloc(len, sizeof(int));
    if (tmp == NULL) {
        printf("calloc failed in merge_sort.\n");
        return;
    }

    // 将整个数组进行递归分解合并,即完成归并排序
    divide_merge(arr, 0, len - 1, tmp);

    // 不要忘记free释放资源
    free(tmp);
}

// 测试归并排序
int main() {
    int arr[] = { 8, 3, 2, 6, 9, 7, 1, 0, 4, 5 };
    int arr_size = ARR_SIZE(arr);

    merge_sort(arr, arr_size);
    return 0;
}

时间复杂度:

无论原始数组处在什么状态,归并排序都会按照既定步骤分解、合并。所以在最好,最坏,平均情况下,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都是一样的,都是O(nlogn)。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需要考虑它的两个主要操作,分解和合并:

  1. 分解过程也就是递归调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分解了log2n次(每次都将数组折半,也就是递归的深度)
  2. 在合并的过程中,需要遍历并比较子数组的元素,然后将它们按顺序复制回原数组。每次合并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因为它涉及到整个数组的遍历。合并的次数和分解的次数是一样的,都是log2n次,所以对于合并操作,总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空间复杂度:

归并排序显然不是一个原地算法。它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

  1. 需要一个与原始数组大小相同的,长度是n的辅助数组来进行合并操作。
  2. 递归调用,占用额外的栈空间。因为每次递归调用都会将数组分为两个大致相等的部分,所以每次都将问题的规模减半。递归深度大致是log2n

所以空间复杂度是O(n)。

稳定性:

**归并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这是因为如果两个元素相等,归并排序不会改变它们的相对顺序。

快速排序

单向分区

所谓单向分区,指的是快速排序算法在分区的过程中,元素比较和交换的操作是单向进行的,也就是从数组的一端进行到另外一端。

单向分区快速排序算法,具体而言,它的思路是:

  1. 选择一个基准值(pivot),可以是随机选择,也可以是直接选首尾元素。选定基准值后,一般会将pivot交换到数组末尾,这样做可以简化分区操作。

  2. 设置一个索引(比如叫idx)来追踪小于基准值的元素应该插入的位置,一开始idx索引指向数组的首元素。

  3. 遍历数组进行分区操作:

    1. 从数组首元素开始遍历整个数组
    2. 如果元素小于基准值,则将该元素与idx位置的元素交换,idx索引加1。
    3. 如果元素大于或等于基准值,则不做任何操作,继续遍历下一个元素。
  4. 当遍历到最后一个元素,也就是pivot时,遍历结束:

    1. 最后将pivot元素和此时idx索引元素进行交换,完成这一轮分区操作。
    2. 此时pivot左侧的元素一定都是小于基准值的。
    3. pivot右侧的元素一定都是大于等于基准值的。
  5. 对基准值左右两边的子数组递归地执行以上步骤,直到每个子数组的大小减少到1或0,此时数组就被完全排序了。

cs 复制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ARR_SIZE(arr) (sizeof(arr) / sizeof(arr[0]))
#define SWAP(arr, i, j) {   \
    int tmp = arr[i];       \
    arr[i] = arr[j];        \
    arr[j] = tmp;           \
}

// 打印数组的函数
void print_arr(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
    for (int i = left; i <= right;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

// 分区核心操作实现,返回一轮快排选择的pivot的下标
int partition(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
    // 1.随机选择一个基准值,然后把它先放到数组末尾
    int pivot_idx = left + rand() % (right - left + 1); // 得到一个[left, right]范围内的随机索引
    int pivot = arr[pivot_idx];
    SWAP(arr, pivot_idx, right);

    // 2.设置一个partition_idx索引,指示小于pivot的元素应该插入的位置
    // 同时该索引最终表示分区的界限索引,所以命名为partition_idx
    int partition_idx = left;

    // 3.遍历整个数组,当元素小于pivot时,将它和partition_idx位置元素交换,partition_idx加1
    // 希望遍历结束时,i指向数组末尾的pivot,所以i < right
    for (int i = left; i < right; i++) {
        if (arr[i] < pivot) {
            SWAP(arr, i, partition_idx);
            partition_idx++;
        }
    }
    // 4.遍历结束后,将pivot元素(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到partition_idx位置
    SWAP(arr, right, partition_idx);

    printf("此一轮分区操作,选择的pivot是: %d\n分区结束后的数组是: ", pivot);
    print_arr(arr, left, right);

    // 5.返回基准值的位置索引
    return partition_idx;
}

/*
* 辅助函数
* 用于对对[left, right]区间中的元素进行递归分区操作
*/
void partition_recursion(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
    // 递归出口
    if (left >= right) {
        return;
    }
    // 递归体
    int idx = partition(arr, left, right);  // 分区操作,找到pivot元素的下标位置
    partition_recursion(arr, left, idx - 1);
    partition_recursion(arr, idx + 1, right);
}

void quick_sort_one_way(int arr[], int len) {
    // 初始化随机数生成器,time(NULL)获取当前时间戳
    // 用于生成随机索引
    srand(time(NULL));
    // 调用辅助函数进行递归分解
    partition_recursion(arr, 0, len - 1);
}

int main(void) {
    // 测试单向分区快速排序
    int arr[] = { 8,3,2,6,9,5 };
    int len = ARR_SIZE(arr);
    quick_sort_one_way(arr, len);

    return 0;
}

**时间复杂度分析:**平均时间复杂度就是O(nlogn)

**空间复杂度分析:在最佳和平均情况下,递归深度大约是log2n,空间复杂度是O(logn)。**但如果是在最坏情况下,递归深度接近n,此时空间复杂度为O(n)

**稳定性:**快速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双向分区

比起单向分区,双向分区是更常用的快排分区策略,一般而言当我们提起快速排序,指的都是双向分区策略的快速排序。

所谓双向分区,指的是在分区过程中,元素比较和交换操作的方向是,同时从数组的两端向中间逼近的。

双向分区快速排序算法,具体而言,它的思路是:

  1. 选择基准值pivot,基准值可以是一个随机元素,也可以选择一个固定元素。然后将基准值元素和首元素交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交换元素操作优化成一个赋值操作。并且要将基准值存储起来。

  2. 设置两个索引 low 和 high :

    1. 索引 low 一开始指向数组首元素,它的含义是指示小于基准值的元素应该置于的位置。
    2. 索引 high 一开始指向数组尾元素,它的含义是指示大于等于基准值的元素应该置于的位置。
  3. 率先移动索引high,它从尾元素开始向左移动,目标是找到第一个小于基准值的元素:

    1. 找到该元素后,直接将该元素赋值给low索引位置,也就是覆盖掉基准值。
    2. 赋值结束后,low索引和high索引都不需要移动。
  4. 然后向右移动索引 low,找到第一个大于等于基准值的元素:

    1. 找到该元素后,直接将该元素赋值给high索引位置
    2. 赋值结束后,low索引和high索引都不需要移动。
  5. 重复过程3和4,直到索引high和low相遇。最后将基准值放入它们相遇的位置。

  6. 于是分区就结束了,基准值到达了排序的最终位置,基准值左边都是小于基准值的元素,右边都是大于等于基准值的元素。

  7. 对基准值左右两边的子数组递归地执行以上步骤,直到每个子数组的大小减少到1或0,此时数组就被完全排序了。

cs 复制代码
#include <stdio.h>
#define ARR_SIZE(arr) (sizeof(arr) / sizeof(arr[0]))

// 打印数组的函数
void print_arr(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
    for (int i = left; i <= right;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

// 快速排序的核心操作: 双向分区, 也就是确定pivot的最终位置
// 挑选一个基准值,通过双向分区操作,决定最终的位置,最终位置就是基准值排好序的位置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
    // 1.为了简化实现,直接挑选首元素为基准值(因为基准值要交换到开头,所以直接挑选首元素作为基准值,可以减少一步交换)
    int pivot = arr[left];
    // 2.初始化两个索引low和high,分别指向数组两端
    int low = left, high = right;

    // 3.循环遍历这个数组区间
    while (low < high) {    // 两个索引没有相遇就继续循环
        // 在两个索引没有相遇的情况下,high索引用于寻找比基准值小的元素
        while (low < high && arr[high] >= pivot) {
            high--;
        }   // while循环结束时,要么两个索引相遇了,要么high索引已经找到了一个比基准值小的元素
        arr[low] = arr[high];   // 将这个比基准值小的元素覆盖到low位置
        //low++;    该行语句不能加,因为若此时两个索引相遇结束while,low++将导致相遇的索引不再相遇

        // 在两个索引没有相遇的情况下,low索引用于寻找比基准值大和相等的元素
        while (low < high && arr[low] < pivot) {
            low++;
        }   // while循环结束时,要么两个索引相遇了,要么low索引已经找到了一个比基准值大或相等的元素
        arr[high] = arr[low];   // 将这个比基准值大或相等的元素覆盖到high位置
        //high--;   该行语句不能加,因为若此时两个索引相遇结束while,high--将导致相遇的索引不再相遇

    }   // while循环结束时,说明low和high索引相遇,此时该位置就是pivot应该放置的位置
    arr[low] = pivot;
    printf("此一轮分区操作选择的pivot = %d\n", pivot);
    print_arr(arr, left, right);
    return low;
}

// 对[left, right]区间进行递归分区操作
void partition_recursion(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
    // 递归出口
    if (left >= right) {
        return;
    }
    // 递归体
    int idx = partition(arr, left, right);  // 分区操作,找到pivot下标位置
    partition_recursion(arr, left, idx - 1);
    partition_recursion(arr, idx + 1, right);
}

void quick_sort_two_way(int arr[], int len) {
    partition_recursion(arr, 0, len - 1);
}

int main(void) {
    int arr[] = { 8,3,2,6,9,5 };
    int len = ARR_SIZE(arr);
    // 测试双向分区-快速排序
    quick_sort_two_way(arr, len);
    return 0;
}

**时间复杂度分析:**平均时间复杂度就是O(nlogn)

**空间复杂度分析:在最佳和平均情况下,递归深度大约是log2n,空间复杂度是O(logn)。**但如果是在最坏情况下,递归深度接近n,此时空间复杂度为O(n)

**稳定性:**快速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堆排序

上述堆排序算法在具体实现时,要分为两个步骤:

  1. 将待排序的原始数组,在逻辑上进行第一次堆化的操作
  2. 将大顶堆的根结点元素移到数组末尾,交换首尾元素,逻辑上堆大小减1,以新的根结点进行堆化操作。

这两个步骤中的核心操作逻辑都是------堆化。

堆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自父结点开始,向下检查左右子树和这个父结点大小关系的过程:

  1. 如果左子树大于父结点,那么交换左子树和父结点
  2. 如果右子树大于父结点,那么交换右子树和父结点
  3. 如果出现了交换,那么被交换的左子树或右子树就要重新进行堆化操作。
  4. 如果根结点已经是最大值(相等的最大值也算),没有交换,那么堆化结束。
cs 复制代码
#include <stdio.h>
#define ARR_SIZE(arr) (sizeof(arr) / sizeof(arr[0]))
#define SWAP_ELEMENT(arr, i, j){    \
    int tmp = arr[i];       \
    arr[i] = arr[j];        \
    arr[j] = tmp;       \
}

void print_arr(int arr[], int n) {
    for (int i = 0; i < n;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


// 该函数会把以root_idx索引元素为根结点的
// 逻辑长度是tree_len的一棵完全二叉树arr,构建成一个大顶堆
static void heapify(int arr[], int tree_len, int root_idx) {
    /*
        堆化操作必然是需要循环来完成的
        如果对于某个循环,既不清楚循环的次数,循环结束的条件也不太好找到
        那么可以先写一个死循环, 然后具体到代码中再用break,return等结束循环
    */
    while (1) {
        // 根据根节点的下标,先计算出左右子树的下标
        int lchild_idx = (root_idx << 1) + 1;
        int rchild_idx = (root_idx << 1) + 2;
        int max_idx = root_idx;     // 先假设根节点就是最大值
        if (lchild_idx < tree_len && arr[lchild_idx] > arr[max_idx]) {
            // 如果左子树存在且左子树值比假设的最大值要大,那么左子树下标就是新的最大值下标
            max_idx = lchild_idx;
        }
        if (rchild_idx < tree_len && arr[rchild_idx] > arr[max_idx]) {
            // 如果右子树存在且右子树值比假设的最大值要大,那么右子树下标就是新的最大值下标
            max_idx = rchild_idx;
        }
        if (max_idx != root_idx) {
            // 交换左右子树较大者和根节点的值
            SWAP_ELEMENT(arr, max_idx, root_idx);
            // 此时max_idx结点的值就是以前根节点的值,此时由于数据发生了改变,max_idx结点的树就不一定是大顶堆了
            // 所以接下来要以max_idx为根节点,继续构建大顶堆
            root_idx = max_idx;
        }
        else {
            // 不需要交换了,说明以root_idx为根节点的树已经是大顶堆了
            break;
        }
    }
}

// 第一次将数组构建成大顶堆,自下而上将每一个非叶子结点构建大顶堆
static void first_build_heap(int arr[], int len) {
    int last_idx = len - 2 >> 1;    //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的下标
    for (int i = last_idx; i >= 0; i--) {
        heapify(arr, len, i);
    }
    printf("第一次堆化后数组为: \n");
    print_arr(arr, len);
}
void heap_sort(int arr[], int len) {
    // 1.将原arr数组构建成大顶堆,第一次构建大顶堆
    first_build_heap(arr, len);
    // 2.反复移除根结点元素,然后再重建大顶堆
    int heap_len = len; // 堆逻辑上的长度,一开始就是数组长度,随着反复移除重建大顶堆,这个长度会一直减少1
    while (heap_len > 1) {  // 只要堆还有两个元素就需要继续构建移除
        SWAP_ELEMENT(arr, 0, heap_len - 1);
        heap_len--;
        /*
            堆排序的核心操作:
            重新构建大顶堆
        */
        heapify(arr, heap_len, 0);  // 堆排序核心操作:堆化
        printf("重新构建大顶堆后: \n");
        print_arr(arr, heap_len);
    }
}

int main(void) {
    int arr[] = { 4, 10, 3, 5, 1 };
    int len = ARR_SIZE(arr);

    heap_sort(arr, len);
    return 0;
}

时间复杂度:堆排序在任何情况下,时间复杂度都是O(nlogn)

**空间复杂度:**堆排序显然是一个原地算法,不需要任何额外内存空间,空间复杂度是O(1)

**稳定性:**堆排序也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在堆化的过程需要交换父节点和左右子树结点,这个过程非常容易出现改变相同元素位置的情况。

几种排序算法的应用场景

  1. 选择排序:建议任何情况都不用。
  2. 冒泡排序:建议任何情况都不用。
  3. 插入排序:适合小数据集,尤其当数据已基本有序时非常好用。
  4. 希尔排序:一般不使用。
  5. 归并排序:大数据集的场景下,需要稳定排序算法时使用。
  6. 快速排序:大数据集的场景下,通用的排序算法,效率高,但不稳定。
  7. 堆排序:大数据集的场景下,性能均衡的不稳定排序算法,优点是不占用额外内存空间。
相关推荐
@我漫长的孤独流浪14 分钟前
最短路与拓扑(2)
数据结构·c++·算法
٩( 'ω' )و26037 分钟前
哈希表的实现01
数据结构·c++·哈希算法·散列表
<但凡.1 小时前
C++修炼:多态
开发语言·c++·算法
买了一束花1 小时前
数据预处理之数据平滑处理详解
开发语言·人工智能·算法·matlab
YuforiaCode1 小时前
LeetCode 热题 100 35.搜索插入位置
数据结构·算法·leetcode
Jasmine_llq3 小时前
《P4391 [BalticOI 2009] Radio Transmission 无线传输 题解》
算法·字符串·substr
水水沝淼㵘3 小时前
嵌入式开发学习日志(数据结构--单链表)Day20
c语言·开发语言·数据结构·学习·算法
算法给的安全感3 小时前
bfs-最小步数问题
java·算法·宽度优先
灏瀚星空4 小时前
地磁-惯性-视觉融合制导系统设计:现代空战导航的抗干扰解决方案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算法·机器学习·信息与通信
田梓燊4 小时前
专业课复习笔记 7
笔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