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切片实现与策略模式的应用

今天我们来拆下切片的实现。

我们在设置的时候,可以选择切片方法。这个参数是parser_id

在创建知识库的时候,选择对应的切片方法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右侧的切片介绍。

复制代码
async def build_chunks(task, progress_callback):  
    # 根据配置获取到切片实现(策略)
    chunker = FACTORY[task["parser_id"].lower()]
async with chunk_limiter:  
    cks = await trio.to_thread.run_sync(lambda: chunker.chunk(task["name"], binary=binary, from_page=task["from_page"],  
                        to_page=task["to_page"], lang=task["language"], callback=progress_callback,  
                        kb_id=task["kb_id"], parser_config=task["parser_config"], tenant_id=task["tenant_id"]))
  • • 在上面的代码里根据配置parser_idFACTORY中获取到对应的实现文件

  • • 注意chunker.chunk 调用对应实现文件中的chunk方法

    from rag.app import laws, paper, presentation, manual, qa, table, book, resume, picture, naive, one, audio, email, tag

    策略注册(隐式接口)

    FACTORY = {
    "general": naive, # 基础文本处理器
    ParserType.NAIVE.value: naive,
    ParserType.PAPER.value: paper, # 学术论文处理器
    ParserType.BOOK.value: book,
    ParserType.PRESENTATION.value: presentation,
    ParserType.MANUAL.value: manual,
    ParserType.LAWS.value: laws,
    ParserType.QA.value: qa,
    ParserType.TABLE.value: table, # 表格专用处理器
    ParserType.RESUME.value: resume,
    ParserType.PICTURE.value: picture,
    ParserType.ONE.value: one,
    ParserType.AUDIO.value: audio,
    ParserType.EMAIL.value: email,
    ParserType.KG.value: naive,
    ParserType.TAG.value: tag
    }

  • FACTORY 对应的 实现,就是一个配置映射,根据前端的配置,然后映射到对应的方法

  • • 我们可以看到对应的是从rag.app导入的

    看下代码结构,都是对应的类文件。引入的类文件每个都有一个相同的chunk方法

这块代码就是一个典型的策略模式实现。

这里要吐槽下python的隐式接口,不是自己写的代码,一不小心得来回翻几遍代码。等我过两天给它接口显式实现。

整块代码逻辑如下:

复制代码

通用方法里,针对不同的文件类型,有对应的实现。

接下来,我们拆解几个定向的分片实现。

Manual

前端显示仅支持pdf,后端代码支持pdfdocx。这块代码的整体处理逻辑如下

复制代码
 

manual中,并没有抽取图片,只抽取了表格,而且类似的代码写了两遍。

我又对比了manualnaive下pdf的处理代码。

  • manual 中注重的是文档结构化,其他的并没有增强

  • • 反而在naive模式下,通过视觉模型对图片进行了增强

  • • 所以manual只适合没有图片的,有表格的pdf

laws

  • • 法律文本的处理,在pdf上 处理上,唯一特殊的地方只有一个垂直合并

合并逻辑如下:

复制代码

book

我们看了几个,特殊场景的处理,其实最后都是通过pdf的差异化处理实现的。

resume 简历

  • • 首先通过内部服务,会进行简历的处理,通过上下文,可以看到是对简历进行了结构化处理。 这个需要注意下,如果你源码部署,一定要注意这个,否则就趟坑了。

然后通过结构化的关键词,构建一个分片的数据结构。

qa

复制代码
def rmPrefix(txt):  
    return re.sub(  
        r"^(问题|答案|回答|user|assistant|Q|A|Question|Answer|问|答)[\t:: ]+", "", txt.strip(), flags=re.IGNORECASE)  
  
  
def beAdocPdf(d, q, a, eng, image, poss):  
    qprefix = "Question: " if eng else "问题:"  
    aprefix = "Answer: " if eng else "回答:"  
    d["content_with_weight"] = "\t".join(  
        [qprefix + rmPrefix(q), aprefix + rmPrefix(a)])  
    d["content_ltks"] = rag_tokenizer.tokenize(q)  
    d["content_sm_ltks"] = rag_tokenizer.fine_grained_tokenize(d["content_ltks"])  
    d["image"] = image  
    add_positions(d, poss)  
    return d  
  
  
def beAdocDocx(d, q, a, eng, image, row_num=-1):  
    qprefix = "Question: " if eng else "问题:"  
    aprefix = "Answer: " if eng else "回答:"  
    d["content_with_weight"] = "\t".join(  
        [qprefix + rmPrefix(q), aprefix + rmPrefix(a)])  
    d["content_ltks"] = rag_tokenizer.tokenize(q)  
    d["content_sm_ltks"] = rag_tokenizer.fine_grained_tokenize(d["content_ltks"])  
    d["image"] = image  
    if row_num >= 0:  
        d["top_int"] = [row_num]  
    return d  
  
  
def beAdoc(d, q, a, eng, row_num=-1):  
    qprefix = "Question: " if eng else "问题:"  
    aprefix = "Answer: " if eng else "回答:"  
    d["content_with_weight"] = "\t".join(  
        [qprefix + rmPrefix(q), aprefix + rmPrefix(a)])  
    d["content_ltks"] = rag_tokenizer.tokenize(q)  
    d["content_sm_ltks"] = rag_tokenizer.fine_grained_tokenize(d["content_ltks"])  
    if row_num >= 0:  
        d["top_int"] = [row_num]  
    return d

我们可以看到qa就是根据不同的结构解析出来问答对。

audio

复制代码
def chunk(filename, binary, tenant_id, lang, callback=None, **kwargs):  
    doc = {  
        "docnm_kwd": filename,  
        "title_tks": rag_tokenizer.tokenize(re.sub(r"\.[a-zA-Z]+$", "", filename))  
    }  
    doc["title_sm_tks"] = rag_tokenizer.fine_grained_tokenize(doc["title_tks"])  
  
    # is it English  
    eng = lang.lower() == "english"  # is_english(sections)  
    try:  
        callback(0.1, "USE Sequence2Txt LLM to transcription the audio")  
        seq2txt_mdl = LLMBundle(tenant_id, LLMType.SPEECH2TEXT, lang=lang)  
        ans = seq2txt_mdl.transcription(binary)  
        callback(0.8, "Sequence2Txt LLM respond: %s ..." % ans[:32])  
        tokenize(doc, ans, eng)  
        return [doc]  
    except Exception as e:  
        callback(prog=-1, msg=str(e))  
  
    return []

这块的代码更简单,直接通过语音模型转成了文本,然后再进行处理。

picture

图片的解析是使用OCR处理,所以识别到的是图片上的文本内容。使用的是deepdoc之前测试,识别效果很一般。

图片识别有两种,一种是识别图片中的文本内容,一种是通过图片描述这个图片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扩展,ocr+图片描述构建一个图片检索系统。

两种实现方案:

  • • 直接改这块的源码,添加图片理解反推

  • • 在外面将图片反推后,构建图片描述,后续我基于这个写个案例

后记

通过代码发现,专用处理有时候也蛮鸡肋的,如果我们在外面将文档都结构化了,很多通过一些分片策略,我们可以忽略一些专用类型。

底层的处理最后都是deepdoc中的几个文件。后续会针对这个再做一些源码分析。

rag玩的是对文档的了解,怎么能拆解出合适的分片,这个是关键。

市面上应该有一些处理文档的专有模型,到时候找下看看。

相关推荐
兔兔爱学习兔兔爱学习5 分钟前
什么是 Agent 的 Message
人工智能·python
兔兔爱学习兔兔爱学习7 分钟前
Memory模块是agent的一个关键组件
人工智能·python
A林玖1 小时前
【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SVM)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
heart000_11 小时前
从0到1打造AI Copilot:用SpringBoot + ChatGPT API实现智能开发助手
人工智能·spring boot·copilot
Oliverro1 小时前
AI智能分析网关V4玩手机检测算法精准管控人员手机行为,搭建智慧化安防监管体系
网络·人工智能
Robot2512 小时前
「华为」持续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
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华为·机器人·自动驾驶
水花花花花花2 小时前
目标检测:YOLO 模型详解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目标跟踪
说私域2 小时前
心联网(社群经济)视角下开源AI智能名片、链动2+1模式与S2B2C商城小程序源码的协同创新研究
人工智能·小程序·开源·零售
Hoking2 小时前
SpringAI开发SSE传输协议的MCP Server
人工智能
小白跃升坊2 小时前
【AI+教学】让课堂实时讲解语音知识库沉淀下来
ai·大语言模型·max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