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智能算法(十四)|机器学习朴素贝叶斯方法进阶-CountVectorizer文本处理简单测试

【1】引用

前序学习文章中,已经对拉普拉斯平滑和简单二元分类进行了初步探索,相关文章链接为:

python学智能算法(十二)|机器学习朴素贝叶斯方法初步-拉普拉斯平滑计算条件概率-CSDN博客

python学智能算法(十三)|机器学习朴素贝叶斯方法进阶-简单二元分类-CSDN博客

在实践应用中也会发现,朴素贝叶斯方法还能对文本进行分类,今天的学习目标就是学习简单的文本操作技巧,需要使用sklearn里面的CountVectorizer包。

【2】代码学习

首先是引入必要的模块或者说库:

python 复制代码
# 引入必要的模块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CountVectorizer

输入待处理的文本:

python 复制代码
# 单个文档
document = ["Python programming is fun and useful for data science."]

这里只有一个句子:Python programming is fun and useful for data science.

直接创建一个文本处理器:

python 复制代码
# 创建向量化器
vectorizer = CountVectorizer()

CountVectorizer是 scikit-learn 库中用于文本向量化的工具,将文本转换为词频矩阵。CountVectorizer()满足默认配置:

  • 自动将文本转为小写。
  • 按空格分词。
  • 不处理停用词。
  • 只考虑单个词。

实际上,vectorizer在这里被定义为一个工具,通过这个工具才可以调用具体的文本处理命令。

然后就是:

python 复制代码
X = vectorizer.fit_transform(document)

这里的fit_transform是由fit和transform两个命令合并在一起的快捷操作:

fit命令的作用是分析文本中有哪些词;

transform命令的作用是将文本转化为词频矩阵,有合并同类项的功能。

CountVectorizer()是类的构造函数,vectorizer是实例,fit和transform是实例方法。

然后是查看词汇表操作:

python 复制代码
# 查看词汇表
print("词汇表:", vectorizer.get_feature_names_out())

这里的vectorizer.get_feature_names_out()执行后,会按照各个词汇首字母的顺序将组成句子的词依次输出,比如上方的句子Python programming is fun and useful for data science会输出为:['and' 'data' 'for' 'fun' 'is' 'programming' 'python' 'science' 'useful']。

最后的向量输出为:

python 复制代码
# 查看向量表示
print("向量表示:", X.toarray())

X.toarray()本质上是输出各个词在句子中出现的次数。

比如上方的句子Python programming is fun and useful for data science,X.toarray()会输出一系列1,因为每个单词出现的频次都是1。

完整代码为:

python 复制代码
# 引入必要的模块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CountVectorizer

# 单个文档
document = ["Python programming is fun and useful for data science."]

# 创建向量化器
vectorizer = CountVectorizer()
print('vetorizer=',vectorizer)
# 拟合并转换文档
X = vectorizer.fit_transform(document)
print('X=',X)
# 查看词汇表
print("词汇表:", vectorizer.get_feature_names_out())

# 查看向量表示
print("向量表示:", X.toarray())

代码运行后的输出为:

vetorizer= CountVectorizer()

X= (0, 6) 1

(0, 5) 1

(0, 4) 1

(0, 3) 1

(0, 0) 1

(0, 8) 1

(0, 2) 1

(0, 1) 1

(0, 7) 1

词汇表: ['and' 'data' 'for' 'fun' 'is' 'programming' 'python' 'science' 'useful']

向量表示: [[1 1 1 1 1 1 1 1 1]]

【3】代码测试

实际上要想测试代码非常简单,只需要改变初始句子即可,比如把句子改成:

python 复制代码
# 单个文档
document = ["Python programming is fun and useful for data science and math."]

此时的输出就会变成:

词汇表: ['and' 'data' 'for' 'fun' 'is' 'math' 'programming' 'python' 'science'

'useful']

向量表示: [[2 1 1 1 1 1 1 1 1 1]]

显然,出现了两个and后,向量表示的频次会自动增加。

【4】细节说明

代码中文本后面的点号不是必须的。

【5】总结

学习了CountVectorizer文本处理的简单应用。

相关推荐
九章云极AladdinEdu1 小时前
临床数据挖掘与分析:利用GPU加速Pandas和Scikit-learn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人工智能·pytorch·数据挖掘·pandas·scikit-learn·paddlepaddle·gpu算力
上海锝秉工控1 小时前
超声波风向传感器:以科技之翼,捕捉风的每一次呼吸
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
说私域1 小时前
基于开源AI智能名片、链动2+1模式与S2B2C商城小程序的流量运营与个人IP构建研究
人工智能·小程序·流量运营
海天一色y2 小时前
Pycharm(二十一)递归删除文件夹
ide·python·pycharm
xiaoxiaoxiaolll3 小时前
期刊速递 | 《Light Sci. Appl.》超宽带光热电机理研究,推动碳纳米管传感器在制药质控中的实际应用
人工智能·学习
练习两年半的工程师3 小时前
AWS TechFest 2025: 风险模型的转变、流程设计的转型、生成式 AI 从实验走向实施的三大关键要素、评估生成式 AI 用例的适配度
人工智能·科技·金融·aws
Elastic 中国社区官方博客6 小时前
Elasticsearch:智能搜索的 MCP
大数据·人工智能·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全文检索
stbomei6 小时前
从“能说话”到“会做事”:AI Agent如何重构日常工作流?
人工智能
yzx9910136 小时前
生活在数字世界:一份人人都能看懂的网络安全生存指南
运维·开发语言·网络·人工智能·自动化
许泽宇的技术分享7 小时前
LangGraph深度解析:构建下一代智能Agent的架构革命——从Pregel到现代AI工作流的技术飞跃
人工智能·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