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3.0时代,为什么人工测试仍必不可少?

大家好,我是陈哥。

昨天刚看完朱少民老师的《软件工程3.0》,书中提到:

现在已经是大模型驱动的人机协同范式,我们已经进入了软件工程3.0时代。这不仅意味着技术的跃迁,更是观念与方法的深刻变革。

即便是在软件质量保证(SQA)领域,AI也以锐不可当之势渗透:

  • 测试脚本实现自我修复;
  • 机器学习模型精准预测易出Bug的代码区块;
  • 自动化机器人一夜之间便可吞吐数千个测试用例;
  • ......

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AI会取代测试人员吗? 不会。因为AI没有让测试人员冗余,只是重新定义了他们的角色。

如果您也想在测试团队落地"AI+测试",可备注【AI测试】了解咨询服务。

一、人工智能在软件测试中的崛起

过去数年,AI工具已显著提升了测试的速度、覆盖范围与整体效率。

举个例子,AI 算法可通过分析历史Bug模式,精准锁定应用中最可能失效的区域,将测试资源集中于这些高风险"热点",实现潜在问题的提前拦截,在开发周期早期便筑牢软件质量的防线。

此外,AI工具还攻克了测试维护的难题:与手动脚本不同,部分AI工具能自动适配微小的UI变化。借助AI在应用界面变动时动态更新测试步骤,大幅减少了代码微调后重写测试脚本的需求,从而降低误报率,减少修复脚本的停机时间。

测试数据与场景生成领域,生成式AI更是能大规模生成逼真的测试数据(如姓名、地址、交易记录等),让测试人员无需手动设计每个输入就能覆盖多样场景。

AI的优势远不止于此:它能以毫秒级速度执行数千次检查,消除人为操作中漏步骤等失误,还能无缝融入 DevOps 流水线,实现全天候持续测试,加速反馈循环。

但在狂热的技术崇拜中,我们更需清醒分辨:AI真正能胜任哪些工作?测试人员的不可替代性又体现在何处?

二、AI 驱动测试的现实与误区

误区一:"AI 将完全取代人类测试员"

随着这两年AI的快速发展,"AI将彻底取代人类测试"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但现实远比这复杂。

前两年,ChatGPT刚刚兴起时,我和朋友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他始终坚信AI是工具,就像当初的自动化一样,他们的出现只是会改变我们的角色罢了

多年前,测试自动化的普及也曾引发手动测试岗位的担忧,而实际结果是,自动化测试只是推动测试人员从重复性检查转向策略制定、风险分析与创造性测试设计

显而易见,AI的到来也会延续这一轨迹。它能高效完成常规检查与脚本生成,但整体测试策略的设计、测试对象的优先级排序、结果的深度解读,仍需测试人员的专业判断。

AI 擅长处理海量数据与执行预设任务,却缺乏软件质量保证所需的人类特有素质。

  • AI缺乏直觉:它无法像测试人员那样感知某个功能"不对劲",也难以预判那些罕见却关键的边缘场景。
  • AI缺乏上下文理解能力:它不懂得业务目标、用户行为背后的动机与真实的使用场景;
  • AI更不会主动质疑:面对不完整或有缺陷的需求,只会机械地按指令执行;
  • ......

误区二:"AI 能测试所有内容,人类再无用武之地"

AI的能力范围虽广,却远非无所不包。在可用性评估、视觉感受与伦理合规等领域,测试人员的敏感性与判断力无可替代。

AI脚本或许能确认某个功能在技术上符合预设要求,却可能忽略流程对用户的困惑、内容的文化不适配等问题。

测试人员在这类定性评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他们能察觉到应用UI的晦涩难懂,能识别出AI驱动功能中可能引发用户不满或监管风险的偏见决策。

在医疗、金融等对伦理与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测试人员更是充当着"良知"与"安全网"的角色,确保 AI 的推荐或自动化结果符合伦理准则与法律规范。

在Leapwork对401名IT高级领导者进行调查时,68%的C-Suite 高管认为,人工验证在质量保证流程中仍将是必不可少的。

这恰恰印证了 "trust but verify(信任但验证)" 的行业共识:让AI处理基础工作,需要人工来负责结果的最终校验,确保没有关键问题被遗漏。

更关键的是,AI本身需要人测试人员的监督。缺乏监管时,AI驱动的测试可能产生误报(标记不存在的问题)或漏报(忽略测试人员能发现的Bug)。

我相信:AI 能优化目标识别、结果分析等特定任务,但永远无法接管整个测试过程。

三、AI驱动的软件测试时代已然来临

这不是一场"机器取代人类"的革命,而是人机协同的新篇章。

AI以其速度、规模与数据处理能力拓展了测试的边界,而测试人员则以判断力、创造力与同理心确保测试的深度与温度。他们不是AI的对手,而是驾驭 AI的领航者:用人类的智慧定义测试的标准,用专业的洞察弥补技术的局限。

测试人员的角色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愈发核心。正如AI专家李飞飞所说:"人工智能不是人类智能的替代品,而是放大人类创造力与智慧的工具。"

当人类的直觉与 AI 的精准相结合,软件测试必将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果您也想在测试团队落地"AI+测试",可备注【AI测试】了解咨询服务。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帮助到你,也欢迎给我留言与我讨论。

相关推荐
争不过朝夕,又念着往昔4 分钟前
ChatIM项目语音识别安装与使用
人工智能·语音识别
静心问道7 分钟前
OAIF:基于在线 AI 反馈的语言模型直接对齐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强化学习·ai技术应用
jstart千语18 分钟前
【Spring AI】Advisors API—顾问(即拦截器)
java·人工智能·spring·ai
熊猫钓鱼>_>33 分钟前
基于Vue与CloudBase AI Toolkit的色觉识别Web应用开发报告:VibeCoding新范式实践
前端·vue.js·人工智能
淦暴尼40 分钟前
通俗易懂卷积神经网络(CNN)指南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cnn
量子位42 分钟前
5亿融资后清华具身团队首秀:55自由度拿捏360°大旋转,街舞叠衣服都在行,手速堪比电竞选手
人工智能·llm
科研大头1 小时前
感知机-梯度下降法
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
SoFlu软件机器人1 小时前
飞算科技:以原创技术为翼,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科技
alex88861 小时前
万界星空科技锂电池MES解决方案
运维·人工智能·科技·5g·能源·创业创新·制造
mwq301231 小时前
如何写出好用的提示词?——从原理到实操,以“减肥食谱”为例全解析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