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几个年轻有潜力的同学,我让他们每周写个周报,其中重点写本周的总结和体会,我也会认真看并讨论。
小杨本周写到"最近重启JY项目,感觉项目做完真的要尽早上线,拉长战线不科学"
我问:"这点你也帮我想想,我们能通过哪些更具体的工作促进这个过程?有些同学觉得要从管理从上到下,但实操效果也不好,这个事情的实质与哪些相关?有没有优化方案?"
小杨答:"我觉得上线容易拖的项目,一般都是在方案评审会的时候就没确定好明确的上线时间。比如JY就是方案评审会的时候,只定了用户测试时间,不定上线时间(虽然这个原因是当时用户强烈要求的)"
我问:"还有没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小杨答:"感觉和JY本身优先级不是很高也有原因,GLJY是重点项目,大家就都很关注上线时间"
我问:"good,未来我们PM能做哪些事不?"
小杨答:"尽量在项目立项的时候就确定好项目的必要性和期望上线时间,如果组织能提供些规则(比如人天超过xx的,必须在项目评审会确定好上线时间),就更好了"
我问:"立项是对的。立项时应该谁来定,依据什么定,立项与调研的关系是怎样的?"
小杨答:"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我还没参与过立项。。"
我回复:"目前没有专门的立项会议。从我的经验,立项分2个阶段,一个是初始提出阶段,比如年度规划中,就把这个事情提出来先列上什么时间开始;另外一个阶段就是立项论证阶段,实际就需要PM调研阶段,调研结论就包括我们要不要做(比如ROI),如果要做,大概怎么做,立项文档中也包括产品的规划、功能等,但不涉及原型,因为没有这些ROI算不出来,PM和各管理者对结论进行确认是否立项。立项通过后,实质进入产品方案阶段,PM再产出完整的方案文档,包括原型。我们现在慢慢地把产品方案阶段落实了,调研阶段实质欠缺还很多。"
小杨答"原来是这样,学到了!"
我们的产品工作面临的挑战很大,最大的大概就是这样的,做好了产品用户不着急使用。这样的问题也有管理决策过,但效果不好。如果PM能通过调研,在立项阶段给管理层更准确的输出,科学评估,即便最终不立项,也是非常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