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模拟经验谈

传输线的基本理论讨论完后,来谈谈传输线的模拟。传输线在学术上它会是无损的(为了发Paper通常都用这个当借口),但对于在做实务上的讯号传输,怎么可能会无损无辐射,所以说会模拟只会一半,会建出与实际相同传输线模型才是真的专业。在高速传输的世代,对于IC产业或电子制造产业,传输线如何布线是相当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传输线的等效电路,事实上,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可以分成四个种类。倒ㄈ型(a)、L型(b)、T型(c)、π型(d),在SPICE模拟上可以选择任一模型来等效或是直接用传输线模型来做。但就简单分析而言,L型会相对直观一些。如下图。

传输线等效模型[1]

若是使用模拟软体的传输线模型,会需要输入特征阻抗,传输线的波速与长度等。这边我早期在念书时,有犯过一个错误,提醒大家一下。我之前一直认为讯号传输都会一直是以光速来传递,但这句话只对一半。只能说天线是,但传输线不是。天线讯号能量是在空气中传递,但传输线是有金属导体的,还会随频率等效电容与电感。在前的文章有说过,传输速率会因为介电系数↑,传输线波速↓。但以电路来说就是将电压或电流做两次偏微分得到

传输线波速[1]

所以以一般的RG-58传输线的波速约为2x10^8 m/s,这个在模拟输入错了,模拟人生也就差不多了,开玩笑的,只能说我也是在这上吃了闷亏。

这篇文章不是谈如何模拟传输线,而算是一些模拟准则的分享。当要模拟一段传输线,要使用Lump元件来完成时,在教科书上都会说要△Z(传输线长度)趋近于零。当然模拟时传输线最小变化量建立一组Lump元件模型当然是最好,但重点是要多小? 根据经验法则是二十分之一波长(λ/20)来建一组Lump模拟元件是最基本的。下图来比较一下模拟差异分别在△z=λ/5和△z=λ/20。

△z=λ/5 [1]

△z=λ/20 [1]

绿色线是入射电压Vin,红色为经过传输线后输出之电压Vout,可以看出切的越细,传输线模拟就会越准确。

参考资料

  1.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田庆城,高频信号传输特性与电路量测
相关推荐
David WangYang20 天前
如何为每个参数案例自动执行当前数据集
硬件开发
David WangYang1 个月前
使用来自概率优化的数据进行 3D 几何预测:Stochos 应用程序
硬件开发
David WangYang1 个月前
通过 Ansys Discovery CFD 仿真探索电池冷板概念
硬件开发
David WangYang2 个月前
HFSS 中的同轴谐振器特征模态分析
硬件开发
David WangYang2 个月前
走线宽度对高频插入损耗的影响
硬件开发
David WangYang2 个月前
串扰的烦恼(Xtalk)
硬件开发
David WangYang2 个月前
实验设计如何拯救我的 CEI VSR 28G 设计
硬件开发
David WangYang2 个月前
IEEE P370:用于高达 50 GHz 互连的夹具设计和数据质量公制标准
硬件开发
David WangYang2 个月前
112 Gbps 及以上串行链路的有效链路均衡
硬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