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东零售技术团队,每一位新人推门而入时,都会收到一份特别的"成长礼包":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1V1的导师带教和实战项目挑战,这份礼包见证了每一次的进步与突破。那些一路升级的师兄师姐,现在也解锁了超酷的新身份。有人化身 "金牌讲师",把实战经验酿成易懂的知识,有人升级为 "优秀导师",用心陪伴新人稳步前进。成长就像参与了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我们对话了4位前辈,聊一聊他们的专业与热爱。
传承 | "慢就是快"的理念,带出高绩效校招生
拥有10年产品经验的吴越初次带教便成功培养出2名高绩效的校招生,一位已成为团队骨干,另一位在复杂项目中独当一面。谈及带教心得,他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答案:"慢就是快"。初入京东时,面对陌生的B端产品业务,吴越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用一周时间走访十余家线下专卖店,从门店系统到仓管流程,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业务认知体系。如今,这套"深入一线"的工作方法已成为他带教体系的核心。此后,吴越经常组织新人实地探访七鲜超市、京东超体等业态现场。在一个补货系统优化项目中,他特意安排新人与门店补货员同岗工作,当亲眼看到"前后仓补货"参数如何影响实际业务时,抽象的系统逻辑顿时变得清晰可感。(吴越组织团队新人在七鲜超市实地调研)吴越的带教体系也历经两次迭代:第一次聚焦基础能力,第二次升级为"理论+实战"模式。他也制定了三阶段的培养计划,让新人"敢做能赢"。1-3个月:高频指导期,重点帮助新人适应职场节奏,建立职业化工作习惯; 3-6个月:能力塑造期,通过实战项目培养方法论思维,如独立输出PRD文档;6-12个月:独立成长期,逐步放手让新人独当一面,只在关键节点提供支持。快速成长,往往始于那些看似"缓慢"的沉淀。花时间带新人扎根业务、建立系统思维、获得实战成就感的导师,锻造出了最具韧性的高绩效人才。
创新 | 技术脱口秀,让风险意识深植肌肉记忆
在技术团队里,飞哥是个特别的存在,他既是SRE(站点可靠工程)团队的负责人,又是同事们口中能把技术风险讲生动的讲师。SRE是故障发生时冲在一线的"救火队",但飞哥觉得,这远远不够。"要让技术风险意识像肌肉记忆一样,刻进每个工程师的 DNA 里。"这份信念,让他的技术课跳出了堆满架构图的传统模式,变成了一场场精心设计的 "脱口秀"。每次开课,飞哥总以京东客服的真实案例破题:"一次系统故障,背后可能是上万通客服电话被打爆。一行代码出了错,客服小姐姐或许就得加班到深夜。" 简单几句话,技术故障瞬间变成了有血有肉的责任。(飞哥备课教材里的客服案例)他的课堂从没有照本宣科:70%的时间用来打磨案例、设计互动,30%的时间留给现场交流,让学员随时能抛出疑问。讲课材料更是不走寻常路,满是梗图与表情包。他总说:"一张生动的图片往往比十页技术图表更有说服力。" 一节课有一个记忆锚点,就让关键知识点牢牢扎根。飞哥常把 SRE 比作医生,除了故障后的"望闻问切",更要教会团队做好预防。当技术风险意识真正融入团队血液,当每个工程师都能在敲代码时想起背后的责任,这才是最有温度的技术文化。
破壁 | 带新人一起闯关,把导师带教玩出新花样
作为京东的算法工程师,晓阳从JDS(京东校招生)成长为导师只用了3年时间。谈及转变,他笑着说:"成为导师是件很自然的事,就像打游戏组队,自己通关了就带着新人一起闯关。"三年来对业务的深入理解,加上对初入职场的感同身受,他选择以朋友而非严师的身份与新人相处。周末一起开黑打游戏,平时并肩改BUG,这种轻松的相处模式反而让新人更敢于提问和试错。面对新人容易被代码细节淹没的困境,晓阳的解决方案是一张亲手绘制的算法业务全流程图,上面清晰标注排序模块在整个链路中的位置。"我们就像足球场上的中场球员,既要接住召回传来的球,又要给重排送出好传球。" 如此一来,新人能更好理解自己的工作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角色和价值。(晓阳与带教的学生探讨技术难题)在晓阳的新手训练营里,酒旅搜索排序项目成为最佳教学案例。实习生在他的指导下,仅用四周时间就完成了从数据预处理、模型调优到AB测试上线的全流程。当订单转化率明显提升,并实现全量上线时,这份来之不易的"小胜仗"不仅验证了新人的能力,更点燃了他们继续突破的热情。"当然会继续带教!"面对未来的带教规划,晓阳的回答坚定而有力。培养新人从来不是单向付出,而是互相成就。
成长 | 从受益者到引路人,用热忱照亮新知之路
当得知自己要作为讲师给新人授课时,今夏既激动又忐忑。作为加入京东尚不满一年的新人,她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站上培训讲台,成为知识传承的一环。但转念想,这何尝不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今夏坦言道,她自己也是这门课的受益者。她还清楚地记得初入京东时快速学习内部资料,在同事的指导下完成第一个需求交付。如今角色转换,她要用同样的耐心和细致,把积累的实战经验拆解成新人能理解和掌握的步骤。作为《技术第一课-交付我在JD的第一个需求》的讲师,她深知这堂课的特殊意义。在备课过程中,今夏始终秉持"实用主义教学"理念。每次开课前,她都会细致调研学员背景,将不同团队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课堂上,她也总能敏锐捕捉学员表情,把专业术语翻译成通俗易懂的比喻。在她的课件里有一份不断更新的"案例清单",记录下每期学员的困惑和反馈,这既是她的教学利器,也是产品迭代的重要参考。(在讲台上闪闪发光的今夏)最让今夏欣慰的,是看到学员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成果,而这堂课的意义,也让新人能获得"我能行"的笃定。每当收到学员"我顺利完成了第一个需求"的消息时,今夏的眼前总能浮现当年在台下仰望讲师的自己。如今,那个小女孩已经成长为能在台上点亮他人的讲师,用专业和热情让知识薪火相传。
这里没有单向灌输,只有思维的碰撞与灵感的共生,在一次次经验传递与智慧碰撞中,迸发出更多创新火花。有人初出茅庐遍斩获顶会论文,有人凭借实力实现跨级晋升,这篇成长沃土也孕育了无数突破的故事。我们始终相信:成长,是双向奔赴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