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8 vue+django 旅游图谱推荐问答系统|neo4j数据库|智能问答

文章结尾部分有CSDN官方提供的学长 联系方式名片

关注up主B站: 麦麦大数据

关注B站,有好处!

编号: D018

视频

旅游问答知识图谱推荐可视化系统|vue+django+neo4j+mysql|2025最强版

1 系统简介

系统简介:本系统是一个基于Vue+Django构建的旅游图谱推荐问答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旅游信息查询和推荐服务。系统的核心功能围绕旅游知识图谱构建、景点推荐、智能问答和用户交互展开。主要包括:

景点推荐模块:基于协同过滤算法,提供个性化景点推荐服务,支持按景点等级(如4A、5A)、门票价格(如免费景点)进行分级查询和推荐。

景点分类查询:允许用户通过区域位置(结合百度地图标注)、票价范围、景点等级等多维度进行景点分类浏览和分析。

知识图谱可视化:通过图谱形式展示旅游相关知识,帮助用户直观了解景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智能问答模块: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支持用户就景点的价格、地址、简介等信息进行提问,同时支持预设问题的自动回答,如"北京旅游有什么好去处"。

用户互动功能:包括景点收藏、评分等,增强用户体验。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通过词云分析、数据统计等形式,为用户提供旅游趋势和热点信息。

后台管理模块:支持问答管理(如拓展问题库)和景点管理(如增删改景点信息),确保系统数据的动态更新和完善。

2 功能设计

该系统采用典型的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模式。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Vue前端界面,前端由HTML、CSS、JavaScript以及Vue.js生态系统中的组件构建,包括Vuex(用于状态管理)、Vue Router(用于路由导航)和Echarts或其他可视化库(用于数据可视化)。前端通过RESTful API与Django后端交互,后端负责业务逻辑处理,并利用Neo4j数据库进行知识图谱的存储和查询。系统还集成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用于实现智能问答功能,同时支持通过百度地图API实现地理位置的可视化标注。

系统的知识图谱构建模块负责整合旅游相关数据,包括景点信息、用户评分、价格等,形成知识图谱,并通过图数据库Neo4j进行存储和查询。问答模块基于预训练的模型或规则引擎,能够解析用户输入的自然语言问题,并从知识图谱中检索相关信息,返回准确的答案。

此外,系统还支持数据统计与可视化功能,通过词云、热力图等形式展示用户行为数据和旅游趋势,帮助用户发现热门景点和旅游偏好。后台管理模块则为管理员提供了问答库的维护、景点信息的更新等功能,确保系统内容的及时更新和准确性。

2.1系统架构图

2.2 功能模块图


3 功能展示

3.1 用户功能

用户端 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 用户注册:如果没有账号,可以进行注册,注册时提供邮箱、用户名、密码等个人信息。

(2) 用户登录:注册成功后可以用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登录成功后可以进入网站查询相关信息。

(3) 景点推荐:基于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推荐景点、推荐免费景点、热门景点,并且支持对景点的收藏和评分。




(4) 智能问答:用户可以在界面输入自然语言问句向景点问答系统提问,系统能根据对应的算法处理流程给予回答。

(5) 景点可视化与数据分析:用户可以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

(6) 推荐景点查询与统计:用户可以查询到某个地区的景点的相关信息包括位置、票价等以及统计各种景点各有多少种。

(7) 景点分级查询与统计:用户可以查询景点的等级,以及对应等级的景点有多少种。

(8)景点知识图谱可视化:用户可以输入景点查看该景点知识图谱的可视化信息。

3.2 管理员功能

管理员后端 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 数据采集与处理:提供数据采集与处理接口,定期使用Scrapy爬虫框架从携程网、去哪儿网、途牛网、百度百科等旅游景点网站采集北京旅游景点相关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后存入MySQL数据库。

(2) 景点知识图谱:系统能够根据处理的数据,创建实体节点、实体节点的属性值、实体间的关系,构造三元组完成景点知识图谱的构建,还可以查看景点图谱可视化信息。

(3) 景点管理:管理员可以对景点基本信息、景点分类、景点级别等进行管理。

(4) 权限管理:管理员可以对用户可以访问的菜单进行管理。

(5) 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对注册用户信息进行管理。

(6) 问答管理:管理员可以导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查询问句、查询实体等。

(7) 数据统计:可以对景点、问答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3.8 个人设置

个人设置方面包含了用户信息修改密码修改 功能。

用户信息修改中可以上传头像,完成用户的头像个性化设置,也可以修改用户其他信息。

修改密码需要输入用户旧密码和新密码,验证旧密码成功后,就可以完成密码修改。

4程序代码

4.1 代码说明

代码介绍:

数据预处理:将用户-景点评分数据转换为适合计算的格式。

相似性计算:使用余弦相似度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性。

推荐生成:基于相似用户的评分,生成目标用户的推荐列表。

4.2 流程图

4.3 代码实例

python 复制代码
class UserCF:
    def __init__(self, user_item_data, k=5):
        """
        初始化UserCF推荐算法。
        :param user_item_data: 用户-景点评分数据,形式为{user: {item: score}}
        :param k: 查找的相似用户数量
        """
        self.user_item_data = user_item_data
        self.k = k
        self.user_similarity = self.compute_similarity()

    def compute_similarity(self):
        """
        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性,使用余弦相似度。
        """
        similarity = {}
        users = list(self.user_item_data.keys())
        for i in range(len(users)):
            user1 = users[i]
            similarity[user1] = {}
            for j in range(i + 1, len(users)):
                user2 = users[j]
                common_items = set(self.user_item_data[user1].keys()) & set(self.user_item_data[user2].keys())
                if not common_items:
                    similarity[user1][user2] = 0
                    similarity[user2][user1] = 0
                    continue
                vec1 = [self.user_item_data[user1][item] for item in common_items]
                vec2 = [self.user_item_data[user2][item] for item in common_items]
                dot = sum(a * b for a, b in zip(vec1, vec2))
                len1 = sum(a ** 2 for a in vec1) ** 0.5
                len2 = sum(b ** 2 for b in vec2) ** 0.5
                similarity[user1][user2] = dot / (len1 * len2) if (len1 * len2) != 0 else 0
                similarity[user2][user1] = similarity[user1][user2]
        return similarity

    def recommend(self, user, n=5):
        """
        生成推荐列表。
        :param user: 目标用户
        :param n: 推荐数量
        :return: 推荐的景点列表
        """
        recommendations = {}
        similar_users = sorted(self.user_similarity[user].items(), key=lambda x: x[1], reverse=True)[:self.k]
        for similar_user, sim in similar_users:
            for item, score in self.user_item_data[similar_user].items():
                if item not in self.user_item_data[user]:
                    recommendations[item] = recommendations.get(item, 0) + sim * score
        return sorted(recommendations.items(), key=lambda x: x[1], reverse=True)[:n]

# 示例使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 示例数据
    user_item_data = {
        'user1': {'item1': 4, 'item2': 3, 'item3': 2},
        'user2': {'item1': 3, 'item2': 5, 'item4': 4},
        'user3': {'item2': 4, 'item3': 5, 'item4': 3},
        'user4': {'item1': 5, 'item3': 4, 'item4': 2}
    }

    # 初始化推荐算法
    recommender = UserCF(user_item_data, k=2)

    # 生成推荐
    recommended_items = recommender.recommend('user1')
    print("推荐的景点:", recommended_items)
相关推荐
清静诗意2 小时前
Django URL 的注册与请求处理流程
django
清静诗意2 小时前
Django as_view 方法中的闭包设计解析
数据库·django
我的div丢了肿么办4 小时前
echarts4升级为echarts5的常见问题
前端·javascript·echarts
ZoeLandia4 小时前
Vue 项目 JSON 在线编辑、校验如何选?
前端·vue.js·json
金井PRATHAMA4 小时前
语义三角论对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中深层语义分析的影响与启示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
tuuuuuun5 小时前
Electron 缓存数据共享同步
vue.js·electron
金井PRATHAMA5 小时前
一阶逻辑及其变体在自然语言深层语义分析中的作用、挑战与未来启示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
前端开发爱好者5 小时前
v5.0 版本发布!Vue3 生态最强大的 3D 开发框架!
前端·javascript·vue.js
清静诗意6 小时前
Django 中的元类(Metaclass)应用及生产场景示例
dja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