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推理(九):采样温度

舍入误差只是影响模型输出的很小的一部分,更常见的大部分变化来自于概率、随机性和上下文的相互作用。

在生成回复的最后阶段,模型不会选择一个"预先确定"的词,而是会计算词汇表的概率分布:

p(w_i \mid \text{context}) = \frac{e^{z_i / T}}{\sum_j e^{z_j / T}}

其中 z_i 是模型的 logits(分数),T 是温度参数。然后模型会从这个分布中抽样,换句话说,模型会掷一个加权骰子。

  • 当 T = 1 时:你得到了正常的softmax分布。

  • 当 T < 1 时:除以较小的数会使指数更陡峭,模型变得更有信心,几乎是确定性的。

  • 当 T > 1 时:除以较大的数会使分布更平坦,随机性更强,后续单词的多样性也更强。

因此,如果两个词的概率接近,比如:p("美丽的") = 0.32,p("可爱的") = 0.30。那么它们都可能被选中,句子的表达方式也会略有不同。即使整体含义保持不变,每次穿过语言空间的路径也可能不同。

然而,每个新词的产生都会改变输入语境!一旦选择了不同的词,所有后续的概率都会随之变化。这是一种混沌敏感性:微小的初始差异会导致后续语境的巨大变化,就像概率空间中的蝴蝶效应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两次运行,听起来可能都像是同一个模型在说话,但永远不会完全相同。

采样温度 T 具有受控随机性。如果将温度 T 设为 0,模型会停止采样,并始终选择最有可能的下一个词。这就是确定性模式,每次都会得到相同的措辞。更高的 T 值会增加多样性和创造性,但可预测性会降低。

因此,这种明显的不一致性并非 bug,它实际上是设计的一部分,旨在平衡稳定性和自发性。

一些次要技术原因也影响输出结果,包括:GPU/TPU 硬件上的浮点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矩阵运算出现微小的变​​化;并行性,不同的线程或计算分片以略微不同的顺序完成;训练中的自适应优化可能会导致权重更新出现细微的差异,等等。所有这些微观效应都会累积成模型输出的结果差异。

相关推荐
阳光宅男@李光熠3 小时前
【质量管理】构建供应链韧性的第一道防线——高风险供应商的识别
笔记·学习
岑梓铭3 小时前
考研408《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笔记,第五章(5)——CPU的【微程序控制器】
笔记·考研·408·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组
白云偷星子3 小时前
MySQL笔记13
数据库·笔记·mysql
optimistic_chen4 小时前
【Java EE进阶 --- SpringBoot】Mybatis - plus 操作数据库
数据库·spring boot·笔记·java-ee·mybatis·mybatis-plus
凉、介4 小时前
ARM 总线技术 —— AMBA 入门
arm开发·笔记·学习
日更嵌入式的打工仔4 小时前
嵌入式入门:APP+BSP+HAL 三层分级架构浅析
笔记·单片机·嵌入式硬件·学习
编码浪子4 小时前
对LlamaFactory的一点见解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
长桥夜波4 小时前
【第十八周】机器学习笔记07
人工智能·笔记·机器学习
摇滚侠4 小时前
Spring Boot 3零基础教程,yml文件中配置和类的属性绑定,笔记15
spring boot·redis·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