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两种写法的差别
位置 | 写法 | 模型加载频率 | 显存占用 | 启动耗时 | 适合场景 |
---|---|---|---|---|---|
✅ for 之前 | 模型在整个测试流程中只初始化一次 | 1 次 | 稳定且持续占用较高显存 | 快(仅初始化一次) | 适合连续推理多个序列 |
⚠️ for 内部 | 每个序列都重新加载一次模型 | 每个序列 重复加载与释放 | 显存频繁波动(加载→释放) | 慢很多 | 适合想隔离显存、逐个序列独立推理的场景 |
🚀 二、显存分析
假设你使用的是类似 LLaVA-7B 或 Qwen2.5-VL 这样的多模态大模型:
-
模型参数大小约 14~26GB(fp16)
-
一次加载后,GPU 显存会被持续占用大约 16~24GB
-
如果每个序列都重新加载模型(放在
for
内部):- 每次循环都要重新从磁盘加载 checkpoint(极慢,几十秒)
- 显存会在加载阶段暴涨,再在释放时回落
- 很容易出现 "CUDA out of memory" 或碎片化导致显存不够的问题
所以:
⚠️ 放在 for 内部会显著增加显存碎片化风险,尤其是长时间批量测试时。
🧠 三、建议做法
✅ 正确推荐方案:
python
# ✅ 模型只加载一次
model_mllm, processor_mllm = init_mllm(MODEL_PATH_mllm)
for sequence in sequences:
# 在不同序列间循环推理
...
这种方式虽然每次都会重新加载模型(耗时明显增加),
但能确保每次推理后显存被释放,适合显存只有 24GB 或更小的 GPU。
⚖️ 四、总结对比
放在位置 | 显存占用 | 速度 | 稳定性 | 推荐程度 |
---|---|---|---|---|
for 外部(一次加载) | 高(持续) | ✅ 快 | ✅ 稳定 | ⭐⭐⭐⭐(推荐) |
for 内部(多次加载) | 波动大 | ❌ 慢 | ⚠️ 容易OOM或碎片化 | ⭐(仅低显存下可考虑) |
✅ 最终建议:
对于你这类结构(多序列测试、多帧视频输入),
模型应当在
for sequence in sequences:
之前初始化一次 ,并在全部推理完成后统一释放。
除非你的 GPU 显存小于模型权重大小,否则不要在循环中重复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