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现场:战五渣勇闯互联网大厂------Spring Boot + Kafka + AI 智能客服专场
面试官(推了推眼镜,面无表情):请坐。我看到你简历写了熟悉 Spring Boot 和微服务,那我们从基础开始。
第一轮:基础技术点考察(Spring Boot + WebFlux)
面试官:我们公司正在构建一个高并发的智能客服系统,前端是 React,后端希望支持实时消息推送。你会选择哪种 Web 框架?为什么?
战五渣 (挠头):呃......Spring MVC 啊!我最熟了,写 @Controller 就行,简单粗暴!
面试官(皱眉):我说的是"实时消息推送",比如用户打字时显示'对方正在输入'这种功能。
战五渣 (灵光一闪):哦!WebSocket!我知道!可以用 @MessageMapping,像聊天室那样!
面试官:不错,知道 WebSocket。但如果是百万级连接呢?传统 Servlet 容器扛得住吗?
战五渣(眼神飘忽):这个......加服务器呗!堆机器!我们老板说了,只要钱到位,没有搞不定的!
面试官 (微微点头又摇头):其实我们可以用 Spring WebFlux ,基于 Reactor 的响应式编程模型,非阻塞 I/O,单机支撑连接数远高于传统方案。结合 WebSocket 或 Server-Sent Events (SSE) 更适合长连接场景。
第二轮:消息中间件与解耦设计(Kafka + 微服务)
面试官:很好,假设我们用 WebFlux 做网关。当用户提问时,需要将问题异步发送给 AI 推理服务、知识库检索服务、历史对话记忆服务等多个下游。如何保证高效且可靠地通信?
战五渣 :直接 HTTP 调用啊!用 RestTemplate 或者 OpenFeign,我还会加 @HystrixCommand 做熔断!
面试官:如果其中一个服务挂了,或者处理很慢,会不会影响整个请求链路?
战五渣:那......那就超时呗!设置个 3 秒超时。
面试官:但如果 AI 生成回复要 10 秒呢?而且你想过没有,未来我们要接入语音识别、情感分析、工单生成等更多模块,代码会不会变成"意大利面条"?
战五渣(小声嘀咕):那可以搞个中台......统一入口......
面试官 :更优雅的方式是引入 消息队列 。比如 Apache Kafka 。把用户问题作为事件发布到 Kafka Topic,各个服务作为消费者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这样就实现了完全解耦 、异步处理 、削峰填谷,还能保证消息不丢失。
战五渣(崇拜地):牛啊!那岂不是还可以用 Kafka 做日志收集?听说 ELK 也是这么玩的!
面试官(难得露出一丝微笑):孺子可教。不过别忘了配置好分区、副本、ACK 等级,否则集群一崩,全完了。
第三轮:AI 场景深度挖掘(RAG + 向量数据库 + 幻觉防范)
面试官:现在重点来了。我们的智能客服不能胡说八道,必须基于企业内部知识库作答,比如产品手册、工单记录、政策文件。怎么实现?
战五渣(自信满满):简单!把所有文档扔进数据库,然后用关键词匹配!比如用户问'退款',我就查包含'退款'的句子!
面试官:如果用户问'买了东西后悔了怎么办',关键词匹配得出来吗?
战五渣(愣住):这......那可以用模糊查询 LIKE '%后悔%'......
面试官 (叹气):你需要的是 语义检索 。先把文档通过 Embedding 模型 (比如 OpenAI text-embedding-ada-002 或本地 Ollama 模型)转化为向量,存入 向量数据库(如 Milvus、Chroma 或 RedisSearch)。当用户提问时,也转成向量,在数据库里找最相似的 Top-K 片段。
这个过程叫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然后把这些相关片段作为上下文,喂给大模型生成回答。这样既利用了 LLM 的语言能力,又确保了答案来源可靠。
战五渣 :哇!那是不是就不会有 AI 幻觉 了?
面试官 :能大幅降低,但不能完全避免。所以我们还要做引用标注,告诉用户'这段话来自《售后服务指南》第3章'。另外,对于金融、医疗等敏感领域,必须有人工审核兜底流程。
战五渣 (突然兴奋):对对对!我还知道 Agentic RAG!可以让 AI 自己决定要不要查资料、查几次,像个智能代理!
面试官(略感惊讶):嗯?你还知道 Agentic RAG?
战五渣(得意):刷小红书看的!
面试官(收起笔记,面无表情):今天的面试就到这里。你的知识广度还可以,深度有待加强。回去等通知吧。
战五渣(起身鞠躬):谢谢大佬!那个......二面请我吃饭不?
面试官(头也不抬):出门右转,保安亭交50块占位费。
【附录】技术详解与学习指南
业务场景总览
本文模拟的是 企业级智能客服系统 ,融合了 AIGC 、微服务架构 和 实时通信 三大热点。目标是打造一个高可用、低延迟、答案准确的 AI 助手。
核心技术栈解析
-
Spring WebFlux
- 是什么:Spring 5 引入的响应式 Web 框架,基于 Project Reactor(Publisher/Subscriber 模式)。
- 优势:非阻塞、事件驱动,使用少量线程处理大量并发连接,节省内存和 CPU。
- 适用场景:实时聊天、股票行情、IoT 数据流等长连接应用。
-
Apache Kafka
- 角色:分布式消息队列,充当系统间的"粘合剂"。
- 核心概念:Producer(生产者)、Consumer(消费者)、Topic(主题)、Partition(分区)、Broker(节点)、ZooKeeper/KRaft(协调)。
- 在本场景作用 :
- 解耦 AI 服务、知识库、会话管理等微服务。
- 异步处理耗时任务(如语音转文本)。
- 提供消息持久化,防止数据丢失。
- 支持多播(一个消息多个消费者)。
-
RAG(检索增强生成)
- 流程 :
- 文档加载:从 PDF、Word、数据库等提取原始文本。
- 分块(Chunking):将长文档切分为适合 Embedding 的小段。
- 向量化:使用 Embedding 模型将文本转为高维向量。
- 存储:存入向量数据库,建立索引。
- 检索:用户提问 → 向量化 → 向量数据库相似度搜索 → 返回 Top-K 相关片段。
- 生成:将检索结果 + 原始问题 → 提示词(Prompt)→ 大模型 → 生成最终回答。
- 优势 :
- 答案可追溯,减少幻觉。
- 知识库更新后,无需重新训练模型。
- 成本低于 Fine-tuning。
- 流程 :
-
向量数据库(Vector Database)
- 代表产品:Milvus、Chroma、Pinecone、Weaviate、Redis with Search & Analytics Module。
- 关键技术:近似最近邻搜索(ANN),如 HNSW、IVF-PQ 算法,平衡精度与速度。
-
防范 AI 幻觉(Hallucination)
- 策略 :
- RAG:提供事实依据。
- 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明确指令如"如果你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 输出验证:调用工具或规则引擎二次校验关键信息。
- 人工审核层:对高风险操作(如转账指引)强制介入。
- 策略 :
扩展能力展望
- Agentic RAG:AI 不再被动响应,而是主动规划:先查资料 → 分析 → 决定是否需要调用计算器、天气 API 等工具 → 最终回答。
- 聊天会话内存:使用 Redis 存储对话历史,实现多轮对话上下文理解。
- 监控运维 :通过 Prometheus + Grafana 监控 Kafka 消费延迟、AI 推理耗时;用 Jaeger/Zipkin 追踪跨服务调用链路。
给 Java 求职者的建议
不要只停留在 CRUD 和 Spring Boot 自动配置。深入理解:
- JVM 调优与 GC 原理
- 分布式事务(Seata、Saga)
- 高并发设计(限流、降级、熔断)
- 云原生(K8s、Service Mesh)
- AIGC 工程化落地(如 Spring AI 框架)
只有掌握这些,才能从"战五渣"蜕变为真正的"架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