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R:3D Lane Detection from Monocular Images with Transformer

参考代码:LATR

动机与主要工作:

之前的3D车道线检测算法使用诸如IPM投影、3D anchor加NMS后处理等操作处理车道线检测,但这些操作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负面效应。IPM投影对深度估计和相机内外参数精度有要求,anchor的方式需要一些如NMS的后处理辅助。这篇文章主要的贡献有两点:

  • 1)针对车道线的特性基于DETR目标检测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landline query的检测方法,为了使得query的初始化更合理借鉴了SparseInst方法从2D图像域中用不同实例来初始化query,并且建立车道线query的粒度不是车道线级别而是具体到了车道线上的点。
  • 2)用图像特征作为key和val是较难去学习其中的3D信息的,在相机内外参数已知情况下构建一个可学习的3D空间位置编码,通过decoder中多轮迭代和与图像特征融合预测残差方式,不断修正3D空间位置编码。

检测器的结构:

这篇文章的方法流程见下图所示:

可以从上图中看到backbone出来之后接一个车道线实例预测网络,由此实现lane query生成和初始化。对于图像特征使用3D信息嵌入的位置编码,只不过这个位置编码是在给定一个的初始化基础上修正而来的,也就是说在transformer解码的过程中这个位置编码的值是动态的。

车道线query构建:

这部分参考SparseInst中对于inst feature的构建过程,具体可以去查阅对应的论文,由此可以得到车道线query的特征表达 Q l a n e ∈ R N ∗ C Q_{lane}\in R^{N*C} Qlane∈RN∗C(这里是从特征图尺寸最大的那个特征上得到的)。而对于车道线来说,其是由多个点组成的,那么还需要对上面的点构建query,这里通过设定可学习的参数来实现 Q ∈ R M ∗ C Q_{}\in R^{M*C} Q∈RM∗C。那么接下来就是使用broadcast机制实现最后车道线的query构建 Q ∈ R ( N ∗ M ) ∗ C Q\in R^{(N*M)*C} Q∈R(N∗M)∗C

实例+点query的形式效果才是最好的:

图像feature的位置编码:

这里关注的是自动驾驶场景下的车道线,则根据车道线的分布特点可以为对应2D图像特征设置位置编码。这里的位置编码是首先在3D空间中进行采样(也就是文章定义的3D地平面),之后通过相机内外参数投影到图像中,以此来作为对应图像位置处的3D位置来源。只不过这里的3D地平面是动态更新的,在transformer的不同层中会预测不同的更新残差,定义的残差变量有旋转角度(偏航角) Δ θ \Delta \theta Δθ和平面高度 Δ h \Delta h Δh,其预测是通过一组FC层实现的:

Δ θ , Δ h \] = M L P ( A v g P o o l ( G \[ X , M p \] ) ) \[\\Delta \\theta,\\Delta h\]=MLP(AvgPool(\\mathcal{G}\[X,M_p\])) \[Δθ,Δh\]=MLP(AvgPool(G\[X,Mp\])) 其中, G , X , M p \\mathcal{G},X,M_p G,X,Mp分别代表2层卷机操作、图像特征、上一轮的地平面的位置编码。 则新一轮的平面点会使用下面的矩阵进行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file.jishuzhan.net/article/1711956590875119617/f393d52e3c9a3d6a4a230d3abf652e80.webp) 则在原本不准确的3D平面上就可以通过自适应回归的方式优化3D地平面,由此实现特征3D位置编码的优化。此外,地平面的约束还使用过车道线上的点投影建立起来 L p l a n e = ∑ u , v ∈ P ∩ L ∣ ∣ M p \[ : , u , v \] − M l \[ : , u , v \] ∣ ∣ 2 L_{plane}=\\sum_{u,v\\in \\mathcal{P}\\cap\\mathcal{L}}\|\|M_p\[:,u,v\]-M_l\[:,u,v\]\|\|_2 Lplane=u,v∈P∩L∑∣∣Mp\[:,u,v\]−Ml\[:,u,v\]∣∣2 最终的效果也就是使得下图中的绿色平面与红色的车道线接近。不过截止10.09.2023这部分的代码并没有开放出来。下图展示了地平面会随着迭代的进行收敛到实际车道线的位置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file.jishuzhan.net/article/1711956590875119617/47ede734cc0256491be473d68d0032c9.webp) 分析位置编码的作用,首先看位置编码带来的性能提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file.jishuzhan.net/article/1711956590875119617/07920d5a357c1f97a1a96e4284bb6e35.webp) 从上表可以看到位置编码确实能带来性能的提升,无论是视锥还是固定平面编码,只不过这里动态平面编码的方式更加适合车道线,因而相比起来有1个点的提升。**这里说明准确的位置编码有助于得到更好的检测性能,而且文章提出的平面优化自由度只有2个,更多的维度是否能更好呢?** 车道线query+位置编码两者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file.jishuzhan.net/article/1711956590875119617/576e45fde453683ecd6560571e62cf63.webp) 对于后面车道线的解码部分就跟传统的DETR一致了,这里就不做展开。 **不同数据集下的性能表现:** OpenLane valida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file.jishuzhan.net/article/1711956590875119617/0fa8465745826b91925fa2c19d97657f.webp) OpenLane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表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file.jishuzhan.net/article/1711956590875119617/012c1022f3fc6f02f86f484a26ea3346.webp)

相关推荐
CoovallyAIHub1 天前
如何在 2025 年构建强大的实时视频检测?
深度学习·算法·计算机视觉
CoovallyAIHub1 天前
2025 年度 AI 行业百科《State of AI 2025》来了!推理元年、算力焦虑与价值回归
深度学习·算法·计算机视觉
Bar_artist1 天前
AI 颠覆室内设计:SpatialGen 实现 “一句话生成 3D 房间”
人工智能·3d
CG_MAGIC1 天前
3D 云渲染:不止于高效,更是创作的革新之力
3d·3dmax·渲云渲染
2501_933360721 天前
覆盖动画 / 工业 / 科研!Rhino 7:专业 3D 建模的全能解决方案,新手也能上手
数学建模·3d
m0_743106461 天前
【VGGT-X】:尝试将VGGT用到3DGS重建中去
人工智能·算法·计算机视觉·3d·几何学
杀生丸学AI1 天前
【三维重建】即插即用的3DGS的PDE优化:高质量渲染和重建
人工智能·3d·大模型·aigc·3dgs·高斯泼溅·空间智能
取酒鱼食--【余九】1 天前
GRU(门控循环单元) 笔记
笔记·深度学习·gru
程序猿阿伟1 天前
《3D动作游戏连招开发:拆解动态判定与多感官反馈的核心》
3d·性能优化
java1234_小锋1 天前
TensorFlow2 Python深度学习 - TensorFlow2框架入门 - 使用Keras实现逻辑回归
python·深度学习·tensorflow·tensorflo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