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阻抗与导纳控制的区别

机器人自身的非线性动力学(由柔软性引起的)导致控制精度下降,因此难以描述准确的动力学。

导纳控制和阻抗控制都是基于位置与力关系的模式,被认为具有鲁棒性和安全性。然而,当机器人与刚体接触时,导纳控制常常变得不稳定,并且阻抗控制的性能会因摩擦而降低。

阻抗控制根据末端执行器的输入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根据所需的机械阻抗参数调节末端执行器的输出力。在阻抗控制中,由于机械手本身的动力学成为实现所需机械特性的干扰之一,因此经常使用非线性补偿方法,例如计算扭矩方法。然而,由于摩擦等模型误差,控制精度很容易下降。另外,由于输入是末端执行器的位移和速度,因此除非发生这种位移和速度,否则无法产生输出力。也就是说,奇点避免和反向驱动能力很重要。

相反,导纳控制根据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触力,基于所需的机械导纳参数来调节末端执行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在导纳控制中,当力传感器检测到突然的大的脉冲力时,例如,当与刚性环境接触时,基于接触力导出的期望位置和速度可能会发散。在这种情况下,操纵器的行为变得不稳定。此外,由于输入是接触力,因此无法响应在没有力传感器的位置发生的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操纵器会变得僵硬,因为通常在导纳控制器的最终输出级中使用高增益位置控制器。扰动观测器可以估计接触力;然而,需要整个系统的准确模型。一般来说,在接触刚性环境时,阻抗控制比导纳控制相对更稳定,而在接触柔软环境时,导纳控制比阻抗控制相对更准确。然而,在接触环境未知且机械和几何特性方面可变的情况下,很难预先选择使用哪一种,也很难使用这些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实现所需的机械特性。

相关推荐
J_Xiong011716 小时前
【VLNs篇】17:NaVid:基于视频的VLM规划视觉语言导航的下一步
人工智能·机器人
ModestCoder_17 小时前
PPO-clip算法在Gymnasium的Pendulum环境实现
人工智能·算法·机器人·具身智能
AiTEN_Robot2 天前
技术赋能降本:机器人叉车在物流场景的成本优化实践
机器人·自动化·制造
会编程是什么感觉...2 天前
机器人 - 关于MIT电机模式控制
机器人·电机
Deepoch2 天前
钢铁读懂作物语:Deepoc具身模型掀起农业机器人革命
机器人
PNP Robotics2 天前
PNP机器人上海宝山智能机器人年会发表机器人10年主题演讲演讲
人工智能·python·机器人
沫儿笙2 天前
abb焊接机器人保护气体省气设备
人工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行业研究员2 天前
轮足之争外,六维力传感器才是机器人的隐形核心
人工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六维力传感器·关节力传感器
飞舞哲2 天前
机器人逆解中常见三角函数变换
机器人
诸葛务农3 天前
人形机器人:热成像血管分布图及糖尿病足早期病变预警模型
人工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