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2实战-系列教程11:RNN文本分类3

🧡💛💚TensorFlow2实战-系列教程 总目录

有任何问题欢迎在下面留言
本篇文章的代码运行界面均在Jupyter Notebook中进行
本篇文章配套的代码资源已经上传

6、构建训练数据

  • 所有的输入样本必须都是相同shape(文本长度,词向量维度等)
  • tf.data.Dataset.from_tensor_slices(tensor):将tensor沿其第一个维度切片,返回一个含有N个样本的数据集,这样做的问题就是需要将整个数据集整体传入,然后切片建立数据集类对象,比较占内存。
  • tf.data.Dataset.from_generator(data_generator,output_data_type,output_data_shape):从一个生成器中不断读取样本
python 复制代码
def data_generator(f_path, params):
    with open(f_path,encoding='utf-8') as f:
        print('Reading', f_path)
        for line in f:
            line = line.rstrip()
            label, text = line.split('\t')
            text = text.split(' ')
            x = [params['word2idx'].get(w, len(word2idx)) for w in text]#得到当前词所对应的ID
            if len(x) >= params['max_len']:#截断操作
                x = x[:params['max_len']]
            else:
                x += [0] * (params['max_len'] - len(x))#补齐操作
            y = int(label)
            yield x, y
  1. 定义一个生成器函数,传进来读数据的路径、和一些有限制的参数,params 在是一个字典,它包含了最大序列长度(max_len)、词到索引的映射(word2idx)等关键信息
  2. 打开文件
  3. 打印文件路径
  4. 遍历每行数据
  5. 获取标签和文本
  6. 文本按照空格分离出单词
  7. 获取当前句子的所有词对应的索引,for w in text取出这个句子的每一个单词,[params['word2idx']取出params中对应的word2idx字典,.get(w, len(word2idx))从word2idx字典中取出该单词对应的索引,如果有这个索引则返回这个索引,如果没有则返回len(word2idx)作为索引,这个索引表示unknow
  8. 如果当前句子大于预设的最大句子长度
  9. 进行截断操作
  10. 如果小于
  11. 补充0
  12. 标签从str转换为int类型
  13. yield 关键字:用于从一个函数返回一个生成器(generator)。与 return 不同,yield 不会退出函数,而是将函数暂时挂起,保存当前的状态,当生成器再次被调用时,函数会从上次 yield 的地方继续执行,使用 yield 的函数可以在处理大数据集时节省内存,因为它允许逐个生成和处理数据,而不是一次性加载整个数据集到内存中

也就是说yield 会从上一次取得地方再接着去取数据,而return却不会

python 复制代码
def dataset(is_training, params):
    _shapes = ([params['max_len']], ())
    _types = (tf.int32, tf.int32)
  
    if is_training:
        ds = tf.data.Dataset.from_generator(
            lambda: data_generator(params['train_path'], params),
            output_shapes = _shapes,
            output_types = _types,)
        ds = ds.shuffle(params['num_samples'])
        ds = ds.batch(params['batch_size'])
        ds = ds.prefetch(tf.data.experimental.AUTOTUNE)
    else:
        ds = tf.data.Dataset.from_generator(
            lambda: data_generator(params['test_path'], params),
            output_shapes = _shapes,
            output_types = _types,)
        ds = ds.batch(params['batch_size'])
        ds = ds.prefetch(tf.data.experimental.AUTOTUNE)
  
    return ds
  1. 定义一个制作数据集的函数,is_training表示是否是训练,这个函数在验证和测试也会使用,训练的时候设置为True,验证和测试为False
  2. 当前shape值
  3. 1
  4. 是否在训练,如果是:
  5. 构建一个Dataset
  6. 传进我们刚刚定义的生成器函数,并且传进实际的路径和配置参数
  7. 输出的shape值
  8. 输出的类型
  9. 指定shuffle
  10. 指定 batch_size
  11. 设置缓存序列,根据可用的CPU动态设置并行调用的数量,说白了就是加速
  12. 如果不是在训练,则:
  13. 验证和测试不同的就是路径不同,以及没有shuffle操作,其他都一样
  14. 最后把做好的Datasets返回回去

7、自定义网络模型

一条文本变成一组向量/矩阵的基本流程:

  1. 拿到一个英文句子
  2. 通过查语料表将句子变成一组索引
  3. 通过词嵌入表结合索引将每个单词都变成一组向量,一条句子就变成了一个矩阵,这就是特征了


BiLSTM即双向LSTM,就是在原本的LSTM增加了一个从后往前走的模块,这样前向和反向两个方向都各自生成了一组特征,把两个特征拼接起来得到一组新的特征,得到翻倍的特征。其他前面和后续的处理操作都是一样的。

python 复制代码
class Model(tf.keras.Model):
    def __init__(self, params):
        super().__init__()
        self.embedding = tf.Variable(np.load('./vocab/word.npy'), dtype=tf.float32, name='pretrained_embedding', trainable=False,)
        self.drop1 = tf.keras.layers.Dropout(params['dropout_rate'])
        self.drop2 = tf.keras.layers.Dropout(params['dropout_rate'])
        self.drop3 = tf.keras.layers.Dropout(params['dropout_rate'])

        self.rnn1 = tf.keras.layers.Bidirectional(tf.keras.layers.LSTM(params['rnn_units'], return_sequences=True))
        self.rnn2 = tf.keras.layers.Bidirectional(tf.keras.layers.LSTM(params['rnn_units'], return_sequences=True))
        self.rnn3 = tf.keras.layers.Bidirectional(tf.keras.layers.LSTM(params['rnn_units'], return_sequences=False))
        self.drop_fc = tf.keras.layers.Dropout(params['dropout_rate'])
        self.fc = tf.keras.layers.Dense(2*params['rnn_units'], tf.nn.elu)
        self.out_linear = tf.keras.layers.Dense(2)  
    def call(self, inputs, training=False):
        if inputs.dtype != tf.int32:
            inputs = tf.cast(inputs, tf.int32)
        batch_sz = tf.shape(inputs)[0]
        rnn_units = 2*params['rnn_units']
        x = tf.nn.embedding_lookup(self.embedding, inputs)        
        x = self.drop1(x, training=training)
        x = self.rnn1(x)
        x = self.drop2(x, training=training)
        x = self.rnn2(x)
        x = self.drop3(x, training=training)
        x = self.rnn3(x)
        x = self.drop_fc(x, training=training)
        x = self.fc(x)
        x = self.out_linear(x)
        return x
  1. 自定义一个模型,继承tf.keras.Model模块
  2. 初始化函数
  3. 初始化
  4. 词嵌入,把之前保存好的词嵌入文件向量读进来
  5. 定义一层dropout1
  6. 定义一层dropout2
  7. 定义一层dropout3
  8. 定义一个rnn1,rnn_units表示得到多少维的特征,return_sequences表示是返回一个序列还是最后一个输出
  9. 定义一个rnn2,最后一层的rnn肯定只需要最后一个输出,前后两个rnn的堆叠肯定需要返回一个序列
  10. 定义一个rnn3 ,tf.keras.layers.LSTM()直接就可以定义一个LSTM,在外面再封装一层API:tf.keras.layers.Bidirectional就实现了双向LSTM
  11. 定义全连接层的dropout
  12. 定义一个全连接层,因为是双向的,这里就需要把参数乘以2
  13. 定义最后输出的全连接层,只需要得到是正例还是负例,所以是2
  14. 定义前向传播函数,传进来一个batch的数据和是否是在训练
  15. 如果输入数据不是tf.int32类型
  16. 转换成tf.int32类型
  17. 取出batch_size
  18. 设置LSTM神经元个数,双向乘以2
  19. 使用 TensorFlow 的 embedding_lookup 函数将输入的整数索引转换为词向量
  20. 数据通过第1个 Dropout 层
  21. 数据通过第1个rnn
  22. 数据通过第2个 Dropout 层
  23. 数据通过第2个rnn
  24. 数据通过第3个 Dropout 层
  25. 数据通过第3个rnn
  26. 经过全连接层对应的Dropout
  27. 数据通过一个全连接层
  28. 最后,数据通过一个输出层
  29. 返回最终的模型输出
相关推荐
靴子学长4 小时前
基于字节大模型的论文翻译(含免费源码)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nlp
海棠AI实验室5 小时前
AI的进阶之路:从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的演变(一)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苏言の狗7 小时前
Pytorch中关于Tensor的操作
人工智能·pytorch·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paixiaoxin10 小时前
CV-OCR经典论文解读|An Empirical Study of Scaling Law for OCR/OCR 缩放定律的实证研究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生成对抗网络·计算机视觉·ocr·.net
weixin_5152024910 小时前
第R3周:RNN-心脏病预测
人工智能·rnn·深度学习
吕小明么11 小时前
OpenAI o3 “震撼” 发布后回归技术本身的审视与进一步思考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aigc·agi
CSBLOG12 小时前
深度学习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小陈phd13 小时前
深度学习之超分辨率算法——SRCNN
python·深度学习·tensorflow·卷积
王国强200914 小时前
动手学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计算5-文件读写操作
深度学习
威化饼的一隅15 小时前
【多模态】swift-3框架使用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模型·swift·多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