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_聚类(k-means)

文章目录

聚类步骤

k-means通常被称为劳埃德算法,这在数据聚类中是最经典的,也是相对容易理解的模型。算法执行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

  • 1.首先,随机设K个特征空间内的点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
  • 2.然后,对于根据每个数据的特征向量,从K个聚类中心中寻找距离最近的一个,并且把该数据标记为这个聚类中心。
  • 3.接着,在所有的数据都被标记过聚类中心之后,根据这些数据新分配的类簇,通过取分配给每个先前质心的所有样本的平均值来创建新的质心重,新对K个聚类中心做计算。
  • 4.最后,计算旧和新质心之间的差异,如果所有的数据点从属的聚类中心与上一次的分配的类簇没有变化,那么迭代就可以停止,否则回到步骤2继续循环。K均值等于具有小的全对称协方差矩阵的期望最大化算法

k-means API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参数:
sklearn.cluster.KMeans(n_clusters=8,init='k-means++')

k-means聚类
n_clusters:开始的聚类中心数量
init:初始化方法,默认为'k-means ++'

labels_:默认标记的类型,可以和真实值比较(不是值比较)

python 复制代码
class sklearn.cluster.KMeans(n_clusters=8, init='k-means++', n_init=10, max_iter=300, tol=0.0001, precompute_distances='auto', verbose=0, random_state=None, copy_x=True, n_jobs=1, algorithm='auto')
  """
  :param n_clusters:要形成的聚类数以及生成的质心数

  :param init:初始化方法,默认为'k-means ++',以智能方式选择k-均值聚类的初始聚类中心,以加速收敛;random,从初始质心数据中随机选择k个观察值(行

  :param n_init:int,默认值:10使用不同质心种子运行k-means算法的时间。最终结果将是n_init连续运行在惯性方面的最佳输出。

  :param n_jobs:int用于计算的作业数量。这可以通过并行计算每个运行的n_init。如果-1使用所有CPU。如果给出1,则不使用任何并行计算代码,这对调试很有用。对于-1以下的n_jobs,使用(n_cpus + 1 + n_jobs)。因此,对于n_jobs = -2,所有CPU都使用一个。

  :param random_state:随机数种子,默认为全局numpy随机数生成器
  """

聚类建立模型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silhouette_score
import numpy as np

# 使用的数据
X = np.array([[1, 2], [1, 4], [1, 0],[4, 2], [4, 4], [4, 0]])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2, random_state=0) # 导入模型,分为两个模块(n_clusters=2)
kmeans.fit(X) # 进行训练分类


print('每个点的类别',kmeans.cluster_centers_)
print('集群中心的点坐标:',kmeans.labels_)
print('将这些值进行分类:',kmeans.predict(X))
print('预测这个两个数属于那个类型:',kmeans.predict([[0, 0], [4, 4]]))
print('Kmeans性能评估(计算所有样本的平均轮廓系数):',silhouette_score(X,kmeans.predict(X)))
  • 特点分析:
    • 采用迭代式算法,直观易懂并且非常实用

    • 缺点:容易收敛到局部最优解(多次聚类)

      需要预先设定簇的数量(k-means++解决)

Kmeans性能评估指标

注:对于每个点i 为已聚类数据中的样本 ,b_i i 到其它族群的所有样本的平均

距离,a_ii 到本身簇的距离平均值

最终计算出所有的样本点的轮廓系数平均值

这个举一个二维数据的例子:

假设这个是一个分类好的一个聚类,我们以蓝1为例:

1、计算蓝1到⾃身类别的点距离的平均值a_i

2、计算蓝1分别到红⾊类别,绿⾊类别所有的点的距离,求出平均值b1, b2,取其中最⼩的值当做b_i

  • 我们以轮廓系数公式算出两个极端:
    b_i>>a_i : 1 是最好的(轮廓系数为1是完美的)
    a_i>> b_i :-1 是最差的(轮廓系数为-1是最差的)

  • 可得 :轮廓系数范围 [-1, 1]

  • 结论:

    • 如果sc_i 小于0,说明a_i 的平均距离大于最近的其他簇。

      聚-类效果不好

    • 如果sc_i 越大,说明a_i 的平均距离小于最近的其他簇。

      聚类效果好

    • 轮廓系数的值是介于 [-1,1] ,越趋近于1代表内聚度和分离度都相对较优

Kmeans性能评估指标API

sklearn.metrics.silhouette_score
sklearn.metrics.silhouette_score(X, labels)
计算所有样本的平均轮廓系数
X:特征值
labels:被聚类标记的目标值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silhouette_score
import numpy as np

# 使用的数据
X = np.array([[1, 2], [1, 4], [1, 0],[4, 2], [4, 4], [4, 0]])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2, random_state=0) # 导入模型,分为两个模块(n_clusters=2)
kmeans.fit(X) # 进行训练分类


print('每个点的类别',kmeans.cluster_centers_)
print('集群中心的点坐标:',kmeans.labels_)
print('预测这个两个数属于那个类型:',kmeans.predict(X))

print('Kmeans性能评估(计算所有样本的平均轮廓系数):',silhouette_score(X,kmeans.predict(X)))
相关推荐
产品经理独孤虾8 小时前
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助力电商产品经理打造高效的商品工业属性画像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ai·大模型·产品经理·商品画像·商品工业属性
胖达不服输11 小时前
「日拱一码」020 机器学习——数据处理
人工智能·python·机器学习·数据处理
吹风看太阳13 小时前
机器学习16-总体架构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AI生存日记15 小时前
AI 行业早报:微软发布诊断工具,上海聚焦四大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microsoft·机器学习·open ai大模型
FF-Studio19 小时前
大语言模型(LLM)课程学习(Curriculum Learning)、数据课程(data curriculum)指南:从原理到实践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狗头大军之江苏分军19 小时前
疑似华为盘古AI大模型翻车造假风波【实时记录篇】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程序员
LucianaiB1 天前
Chatbox➕知识库➕Mcp = 机器学习私人语音助手
机器学习·知识库·mcp·chatbox
SHIPKING3931 天前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什么是下游任务模型?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巴伦是只猫1 天前
【机器学习笔记Ⅰ】11 多项式回归
笔记·机器学习·回归
巴伦是只猫1 天前
【机器学习笔记Ⅰ】13 正则化代价函数
人工智能·笔记·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