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_聚类(k-means)

文章目录

聚类步骤

k-means通常被称为劳埃德算法,这在数据聚类中是最经典的,也是相对容易理解的模型。算法执行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

  • 1.首先,随机设K个特征空间内的点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
  • 2.然后,对于根据每个数据的特征向量,从K个聚类中心中寻找距离最近的一个,并且把该数据标记为这个聚类中心。
  • 3.接着,在所有的数据都被标记过聚类中心之后,根据这些数据新分配的类簇,通过取分配给每个先前质心的所有样本的平均值来创建新的质心重,新对K个聚类中心做计算。
  • 4.最后,计算旧和新质心之间的差异,如果所有的数据点从属的聚类中心与上一次的分配的类簇没有变化,那么迭代就可以停止,否则回到步骤2继续循环。K均值等于具有小的全对称协方差矩阵的期望最大化算法

k-means API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参数:
sklearn.cluster.KMeans(n_clusters=8,init='k-means++')

k-means聚类
n_clusters:开始的聚类中心数量
init:初始化方法,默认为'k-means ++'

labels_:默认标记的类型,可以和真实值比较(不是值比较)

python 复制代码
class sklearn.cluster.KMeans(n_clusters=8, init='k-means++', n_init=10, max_iter=300, tol=0.0001, precompute_distances='auto', verbose=0, random_state=None, copy_x=True, n_jobs=1, algorithm='auto')
  """
  :param n_clusters:要形成的聚类数以及生成的质心数

  :param init:初始化方法,默认为'k-means ++',以智能方式选择k-均值聚类的初始聚类中心,以加速收敛;random,从初始质心数据中随机选择k个观察值(行

  :param n_init:int,默认值:10使用不同质心种子运行k-means算法的时间。最终结果将是n_init连续运行在惯性方面的最佳输出。

  :param n_jobs:int用于计算的作业数量。这可以通过并行计算每个运行的n_init。如果-1使用所有CPU。如果给出1,则不使用任何并行计算代码,这对调试很有用。对于-1以下的n_jobs,使用(n_cpus + 1 + n_jobs)。因此,对于n_jobs = -2,所有CPU都使用一个。

  :param random_state:随机数种子,默认为全局numpy随机数生成器
  """

聚类建立模型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silhouette_score
import numpy as np

# 使用的数据
X = np.array([[1, 2], [1, 4], [1, 0],[4, 2], [4, 4], [4, 0]])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2, random_state=0) # 导入模型,分为两个模块(n_clusters=2)
kmeans.fit(X) # 进行训练分类


print('每个点的类别',kmeans.cluster_centers_)
print('集群中心的点坐标:',kmeans.labels_)
print('将这些值进行分类:',kmeans.predict(X))
print('预测这个两个数属于那个类型:',kmeans.predict([[0, 0], [4, 4]]))
print('Kmeans性能评估(计算所有样本的平均轮廓系数):',silhouette_score(X,kmeans.predict(X)))
  • 特点分析:
    • 采用迭代式算法,直观易懂并且非常实用

    • 缺点:容易收敛到局部最优解(多次聚类)

      需要预先设定簇的数量(k-means++解决)

Kmeans性能评估指标

注:对于每个点i 为已聚类数据中的样本 ,b_i i 到其它族群的所有样本的平均

距离,a_ii 到本身簇的距离平均值

最终计算出所有的样本点的轮廓系数平均值

这个举一个二维数据的例子:

假设这个是一个分类好的一个聚类,我们以蓝1为例:

1、计算蓝1到⾃身类别的点距离的平均值a_i

2、计算蓝1分别到红⾊类别,绿⾊类别所有的点的距离,求出平均值b1, b2,取其中最⼩的值当做b_i

  • 我们以轮廓系数公式算出两个极端:
    b_i>>a_i : 1 是最好的(轮廓系数为1是完美的)
    a_i>> b_i :-1 是最差的(轮廓系数为-1是最差的)

  • 可得 :轮廓系数范围 [-1, 1]

  • 结论:

    • 如果sc_i 小于0,说明a_i 的平均距离大于最近的其他簇。

      聚-类效果不好

    • 如果sc_i 越大,说明a_i 的平均距离小于最近的其他簇。

      聚类效果好

    • 轮廓系数的值是介于 [-1,1] ,越趋近于1代表内聚度和分离度都相对较优

Kmeans性能评估指标API

sklearn.metrics.silhouette_score
sklearn.metrics.silhouette_score(X, labels)
计算所有样本的平均轮廓系数
X:特征值
labels:被聚类标记的目标值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silhouette_score
import numpy as np

# 使用的数据
X = np.array([[1, 2], [1, 4], [1, 0],[4, 2], [4, 4], [4, 0]])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2, random_state=0) # 导入模型,分为两个模块(n_clusters=2)
kmeans.fit(X) # 进行训练分类


print('每个点的类别',kmeans.cluster_centers_)
print('集群中心的点坐标:',kmeans.labels_)
print('预测这个两个数属于那个类型:',kmeans.predict(X))

print('Kmeans性能评估(计算所有样本的平均轮廓系数):',silhouette_score(X,kmeans.predict(X)))
相关推荐
Billy_Zuo8 小时前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决策树、异常检测、主成分分析(PCA)
人工智能·决策树·机器学习
君名余曰正则10 小时前
机器学习06——支持向量机(SVM核心思想与求解、核函数、软间隔与正则化、支持向量回归、核方法)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
sjr200111 小时前
从huggingface下载模型时有哪些文件?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moz与京11 小时前
【面试向】热门技术话题(上)
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学习·面试·web3·区块链·元宇宙
君名余曰正则12 小时前
【竞赛系列】机器学习实操项目08——全球城市计算AI挑战赛(数据可视化分析)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信息可视化
F_D_Z13 小时前
【PyTorch】单对象分割
人工智能·pytorch·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猫天意14 小时前
【CVPR2023】奔跑而非行走:追求更高FLOPS以实现更快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机器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AI风老师14 小时前
深度学习入门:打好数学与机器学习基础,迈向AI进阶之路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BFT白芙堂14 小时前
清华大学联合项目 论文解读 | MoTo赋能双臂机器人:实现零样本移动操作
机器学习·机器人·移动机器人·论文解读·具身智能·双臂机器人·cobotmagic
禁默15 小时前
机器学习的发展与应用:从理论到现实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