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河北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庄里。之所以说不大不小,是我们村在我们镇里不是最小的村,也不是最大的村。我们村三面环山,西山被凿出一个缺口,修了柏油路,所以东西贯通。
北山我们叫后山,很多村民在山脚下盖了房。南山离村里较远,山脚下梯形分布着各家的果园。我家果园主要是核桃、梨和苹果树,整个南山也以梨树、果树居多。在东西贯通的柏油路那头,也就是我们村西边统称为南西村,以梨的产出闻名当地。
也因此南西村有本镇最大的梨收购市场和储藏窖。
在本村东边是大片的水浇地,据我老妈说本村有水浇地300亩不到,每人三分。水浇地一直延伸,有一条河,河有一段叫大清坑。据我爸说,我刚出生那会,大清坑黑鱼很多,王八也不少。如今物是人非,大清坑缩水到原来的3分之1。
河隔开了两个村,也隔开了两个村的水浇地。这条河是我小时候主要的娱乐场所,在里面洗过澡,摸过鱼,钓过鱼......充满了儿时的回忆。
我小学阶段也就是2000年左右,村里有300多户,20多年过去了,人越来越少,估计目前还剩不到200户,且大多数是老人。
这几天清明放假,回家了一趟,顺便访谈了村里的大哥,做了一个简单的调研。
大哥比我大几岁,一边拉出租,一边搞养殖。我是专程预约的他,等他拉出租回来,我去找的他。他在北山的山根位置包的地,开辟的养殖场。
我和大哥交代了来访目的,大哥放下心来。因为他刚回来,首先给自己倒了一杯水,然后我们便开始了。
大哥最初只有7只母羊,然后7只母羊滚雪球般的发展到后来的几十只,后来平均每一年大哥都能有几万元入账。前不久刚卖了几十只羊,目前还剩下40只左右。
我问大哥为啥不搞一下自动化养殖,大哥说你看下那些搞自动化的都赔了,因为羊价下跌了,他们自动化养殖养的多,也就赔得多,你看我这些散养的,还能直接去山上放,成本低,还是赚钱的......
我说怎样才能把养羊发展壮大,我提到我老舅。我老舅曾经养了100左右只羊,10头牛,并且我老舅会宰杀,我的意思是老舅将养羊这件事做深了,有了深加工,然后附加值高了,可以赚更多钱。大哥的回答是这不仅需要技术还得自己跑销路,一般人做不来。
我继续提到为什么不发展到500只羊?大哥的解释是当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养30、40只和养500只是完全不同的事情,还是慢慢滚雪球吧......他的回答总让我不满意,就好像我试图通过他的回答得到什么,却总是得不到。
我又和大哥探讨了乡村振兴。大哥对此有些误解,他认为是国家不允许所有人富裕,否则那些脏活累活谁干,我严重不同意他的观点。
在我看来,农村之所以穷,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的人口密度低,自然也就无法发展规模化商业;另一方面,没有工业化,自然没法搞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农村的现实条件限制了农村人的天花板就那么高。
我又跟他说乡村振兴需要有强人带领,一般来说这个强人就是村书记或者村长,然后将力往一处使,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利用,产生规模效益,结合产业扶贫才能真正致富......
大哥说怎么可能力往一处使,总有给你拉后腿的,我也同意这个观点。大哥随后说我还有心思琢磨这些,说我上班肯定不累,我哈哈一笑,苦笑......
我们继续谈,但我总觉得意犹未尽。我在找一个原因,直接回答农村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大哥提到了一个原因:农村人野心不够。但我觉得不够准确。
快分别之际,我终于想到了一个答案:规模化太难是乡村振兴难的首要原因,也是直接原因。有了规模化就有话语权,就有继续下去的资本,但恰恰农村没有。
分别之际,大哥赶着羊往山上走,跟我说先把日子过好吧......
我突然觉得不是规模化太难,而是规模化风险无法化解。乡村人孱弱的经济结构下,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财富,谁会冒极大的风险去尝试?
后记
必须说对于访谈这件事我是不擅长的,应该带个录音笔。
这次访谈虽没有成功,但很有意义。以前思考乡村振兴之困,都只是想,都只是想法。从来没有在实践中探究过,这个访谈就是我在实践中探究的一个尝试。
他让想法从逻辑变为行为
,让我突然意识到这样做的意义:我有机会真正解决乡村振兴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