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复习

概率论常考知识点汇总



总括

1. 基础概率论

  • 概率定义:理解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度量,范围从0(不可能)到1(必然发生)。
  • 概率公理:掌握概率的三大公理,即非负性、规范性和可加性。
  • 条件概率:P(A|B)表示在事件B已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 贝叶斯定理:用于计算在已知某些证据或数据的条件下,某个假设为真的概率。
  • 独立事件与相关事件:理解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规则及相关事件的处理方法。

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离散随机变量:了解伯努利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
  • 连续随机变量:熟悉均匀分布、正态分布(高斯分布)、指数分布等,掌握其概率密度函数(PDF)和累积分布函数(CDF)。
  • 联合分布与边缘分布: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及其边缘分布的计算方法。
  • 条件分布与协方差:学习如何基于给定条件下一个随机变量的分布,以及随机变量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3. 数理统计基础

  • 点估计:了解均值、中位数、众数作为参数的估计方法,以及最大似然估计和最小二乘法。
  • 区间估计:掌握置信区间的概念,理解如何构建参数的置信区间,特别是正态分布情况下的Z检验和t检验。
  • 假设检验:熟悉原假设与备择假设,掌握单样本和双样本检验,包括显著性水平、p值的理解与应用。
  • 方差分析(ANOVA):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用于比较两个以上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4. 高级主题(根据兴趣选择)

  • 贝叶斯统计:深入理解贝叶斯分析,包括先验概率、后验概率和贝叶斯推断。
  •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掌握这两个定理对于统计推断的重要意义。
  • 非参数统计:了解当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其他特定分布时,使用如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非参数方法。
  • 时间序列分析:研究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序列,涉及自回归模型(AR)、移动平均模型(MA)及它们的组合ARIMA等。

基本概率公式

在概率论中,事件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算主要涉及交集、并集、补事件以及条件概率,这些是理解和计算复合事件概率的基础。下面详细解释这些概念:

1. 交集 (Intersection)

  • 定义:如果A和B是两个事件,那么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事件。即A和B的交集包含了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样本点。
  • 概率运算: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记作P(A∩B),等于各自发生的概率的乘积,仅当A和B是独立事件时,即P(A∩B) = P(A) * P(B)。若A和B不独立,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计算。

2. 并集 (Union)

  • 定义:事件A和B的并集,记作A∪B,包含所有至少属于A或B(或两者都属于)的样本点。

  • 概率运算

    :事件A或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记作P(A∪B),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𝑃(𝐴∪𝐵)=𝑃(𝐴)+𝑃(𝐵)−𝑃(𝐴∩𝐵)P(A∪B)=P(A)+P(B)−P(A∩B)

    这里减去P(A∩B)是为了避免A和B共同部分被重复计算。

3. 补事件 (Complement)

  • 定义:对于任意事件A,它的补事件记作A'或𝐴ˉAˉ,表示A不发生的事件。
  • 概率运算:一个事件与其补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1,即P(A') = 1 - P(A)。补事件的概念简化了某些问题的处理,特别是在计算"至少"或"至多"这类问题时。

4. 条件概率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 定义: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A|B)。

  • 计算公式

    𝑃(𝐴∣𝐵)=𝑃(𝐴∩𝐵)𝑃(𝐵)P(A∣B)=P(B)P(A∩B)

    只有当P(B) > 0时,上述公式才有意义。

5. 乘法法则 (Multiplication Rule)

  • 用于计算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特别地,它也关联条件概率和无条件概率的关系:

    𝑃(𝐴∩𝐵)=𝑃(𝐴)⋅𝑃(𝐵∣𝐴)=𝑃(𝐵)⋅𝑃(𝐴∣𝐵)P(A∩B)=P(A)⋅P(B∣A)=P(B)⋅P(A∣B)

    这表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

定义:随机变量是将随机试验的结果与实数建立对应关系的函数。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 离散随机变量:取值为有限个或可数无限个确定值的随机变量,如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
  • 连续随机变量:取值可以在某个区间内取任何值(理论上无限多)的随机变量,如测量一个人的身高。

分布函数

定义:随机变量 𝑋X 的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DF),记作 𝐹(𝑥)F(x),定义为随机变量 𝑋X 取值小于或等于 𝑥x 的概率。形式上,对于任意实数 𝑥x,有:

𝐹(𝑥)=𝑃(𝑋≤𝑥)F(x)=P(X≤x)

性质

  1. 单调性:分布函数 𝐹(𝑥)F(x) 是单调不减的,即如果 𝑥1<𝑥2x1<x2,则 𝐹(𝑥1)≤𝐹(𝑥2)F(x1)≤F(x2)。
  2. 右连续性:𝐹(𝑥)F(x) 在每一个点 𝑥x 处都是右连续的,意味着 𝐹(𝑥)F(x) 在 𝑥x 的右侧极限存在,并等于 𝐹(𝑥)F(x) 在 𝑥x 处的值。
  3. 边界条件:分布函数在 −∞−∞ 处为 0,在 +∞+∞ 处为 1,即 𝐹(−∞)=0F(−∞)=0,𝐹(+∞)=1F(+∞)=1。
  4. 概率计算:对于任意两个实数 𝑎a 和 𝑏b,若 𝑎<𝑏a<b,则随机变量 𝑋X 落在区间 (𝑎,𝑏](a,b] 内的概率为 𝑃(𝑎<𝑋≤𝑏)=𝐹(𝑏)−𝐹(𝑎)P(a<X≤b)=F(b)−F(a)。

分布函数的分类

  • 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通常是阶梯函数,每一步的跳跃高度代表相应值的概率质量。
  • 连续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函数是连续的,而概率密度函数 𝑓(𝑥)f(x) 与分布函数的关系为 𝐹′(𝑥)=𝑓(𝑥)F′(x)=f(x) 在 𝑓(𝑥)f(x) 连续的地方成立,即分布函数的导数(在定义的地方)给出了概率密度。

离散型概率以及分布

离散型概率分布描述的是离散随机变量取不同值的概率。离散随机变量只能取有限个或可数无限个值,每个值都有一个明确的概率与之对应。下面是几个典型的离散型概率分布及其特征:

1. 伯努利分布 (Bernoulli Distribution)

  • 定义:伯努利试验是指只有两种可能结果的试验,通常称为"成功"和"失败",且每次试验这两种结果的概率保持不变。设成功的概率为 𝑝p,失败的概率为 1−𝑝1−p,则一个伯努利随机变量 𝑋X 取值为1(成功)的概率为 𝑝p,取值为0(失败)的概率为 1−𝑝1−p。
  • 概率质量函数 (PMF):𝑃(𝑋=𝑘)=𝑝𝑘(1−𝑝)1−𝑘P(X=k)=pk(1−p)1−k,其中 𝑘=0,1k=0,1。

2. 二项分布 (Binomial Distribution)

  • 定义:在一系列独立的伯努利试验中,成功次数的分布称为二项分布。如果进行了 𝑛n 次独立的伯努利试验,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 𝑝p,则在这些试验中恰好成功 𝑘k 次的概率服从二项分布。
  • PMF:𝑃(𝑋=𝑘)=(𝑛𝑘)𝑝𝑘(1−𝑝)𝑛−𝑘P(X=k)=(kn)pk(1−p)n−k,其中 (𝑛𝑘)(kn) 是组合数,表示从 𝑛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𝑘k 个元素的组合方式数量。

3. 泊松分布 (Poisson Distribution)

  • 定义:泊松分布常用来描述在一定时间或空间区域内,稀有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如果平均每单位时间(或空间)内事件发生的次数为 𝜆λ,则在任意时间(或空间)区间内事件发生 𝑘k 次的概率遵循泊松分布。
  • PMF:𝑃(𝑋=𝑘)=𝜆𝑘𝑒−𝜆𝑘!P(X=k)=k!λke−λ,其中 𝜆λ 是平均事件数,𝑒e 是自然对数的底。

4. 几何分布 (Geometric Distribution)

  • 定义:几何分布描述的是首次成功前进行试验的次数。在一个伯努利试验序列中,直到首次成功所需试验的次数 𝑋X 服从几何分布,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 𝑝p。
  • PMF:𝑃(𝑋=𝑘)=(1−𝑝)𝑘−1𝑝P(X=k)=(1−p)k−1p,𝑘=1,2,3,...k=1,2,3,...。

5. 负二项分布 (Negative Binomial Distribution)

  • 定义:负二项分布描述的是在第 𝑟r 次成功之前已经发生了 𝑘k 次失败的概率分布。它扩展了几何分布,考虑了达到固定成功次数前的失败次数。
  • PMF:𝑃(𝑋=𝑘)=(𝑘+𝑟−1𝑘)𝑝𝑟(1−𝑝)𝑘P(X=k)=(kk+r−1)pr(1−p)k,其中 𝑟r 是预先设定的成功次数。

组合公式

组合公式是用来计算从n个不同元素中不重复地选择r个元素的方法数,记作 𝐶(𝑛,𝑟)C(n,r) 或者 "𝑛n 选 𝑟r",也称为二项式系数。公式如下:

𝐶(𝑛,𝑟)=𝑛!𝑟!(𝑛−𝑟)!C(n,r)=r!(n−r)!n!

其中,

  • 𝑛!n! 表示n的阶乘,即 𝑛×(𝑛−1)×(𝑛−2)×⋯×1n×(n−1)×(n−2)×⋯×1,
  • 𝑟!r! 是r的阶乘,
  • 𝑛−𝑟n−r 代表剩余未被选择的元素数量,
  • "!"符号表示阶乘运算。

当 𝑛<𝑟n<r 时,𝐶(𝑛,𝑟)C(n,r) 定义为0,因为无法从较少的元素中选择更多的元素。

这个公式在概率论、统计学、组合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时非常有用。

连续型随机变量

连续性随机变量是概率论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它用来描述那些可能取值无法逐一列举,而是在某个区间内可以取任意实数值的随机变量。与离散型随机变量不同,连续型随机变量在数轴上的取值是连续的,其概率分布需要用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来描述,而不是概率质量函数。以下是连续性随机变量的详细解析:

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及其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是指如果有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 𝑋X,其概率质量函数(probability mass function, PMF)为 𝑃(𝑋=𝑥𝑖)=𝑝𝑖P(X=xi)=pi,对于 𝑋X 的某个函数 𝑌=𝑔(𝑋)Y=g(X),我们想要找到 𝑌Y 的分布,即求解 𝑌Y 的概率质量函数 𝑃(𝑌=𝑦𝑗)P(Y=yj)。

处理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分布的一般步骤如下:

  1. 确定 𝑌Y 的可能值:首先需要明确通过函数 𝑔g 转换后,𝑌Y 可能取到的所有值。这通常需要考虑 𝑋X 的所有可能取值,并应用 𝑔g 函数。
  2. 计算每个 𝑦𝑗yj 的概率:对于 𝑌Y 的每一个可能值 𝑦𝑗yj,需要找出所有能使 𝑔(𝑋)=𝑦𝑗g(X)=yj 的 𝑋X 的值集合 𝑆𝑗Sj,然后将这些 𝑋X 值对应的概率相加来得到 𝑃(𝑌=𝑦𝑗)P(Y=yj)。

𝑃(𝑌=𝑦𝑗)=∑𝑥𝑖∈𝑆𝑗𝑃(𝑋=𝑥𝑖)P(Y=yj)=∑xi∈SjP(X=xi)

这里,𝑆𝑗Sj 是使得 𝑔(𝑥𝑖)=𝑦𝑗g(xi)=yj 成立的所有 𝑥𝑖xi 的集合。

  1. 特殊情况处理:如果函数 𝑔g 导致某些 𝑌Y 的值没有对应的 𝑋X 值(即 𝑔g 不是满射),则那些 𝑌Y 的值的概率为0。反之,如果 𝑔g 将多个 𝑋X 映射到同一个 𝑌Y 值,则需要累加这些 𝑋X 值的概率。

举例说明:

假设 𝑋X 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为 {1, 2, 3},相应的概率分别为 1331。考虑函数 𝑌=𝑔(𝑋)=𝑋2Y=g(X)=X2。

  • 确定 𝑌Y 的可能值:应用 𝑔g 后,𝑌Y 的可能值为 {1, 4, 9}。
  • 计算每个 𝑦𝑗yj 的概率
    • 对于 𝑌=1Y=1,只有当 𝑋=1X=1 时成立,因此 𝑃(𝑌=1)=𝑃(𝑋=1)=13P(Y=1)=P(X=1)=31。
    • 对于 𝑌=4Y=4,只有当 𝑋=2X=2 时成立,所以 𝑃(𝑌=4)=𝑃(𝑋=2)=13P(Y=4)=P(X=2)=31。
    • 对于 𝑌=9Y=9,只有当 𝑋=3X=3 时成立,故 𝑃(𝑌=9)=𝑃(𝑋=3)=13P(Y=9)=P(X=3)=31。

最终,我们得到了 𝑌Y 的概率质量函数 𝑃(𝑌=1)=13P(Y=1)=31, 𝑃(𝑌=4)=13P(Y=4)=31, 𝑃(𝑌=9)=13P(Y=9)=31,这表明 𝑌Y 也是一个均匀分布的离散型随机变量。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二维连续性随机变量指的是由两个连续随机变量构成的随机向量,它们可以同时描述两个相互关联的连续随机现象。二维连续性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由联合概率密度函数(Joint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JPDF)来描述,而边缘分布则描述了每个变量单独的分布情况。以下是二维连续性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详细说明:

协方差

计算协方差

计算协方差的具体步骤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有一组关于两个变量 𝑋X 和 𝑌Y 的数据对,分别是:

𝑋X 𝑌Y
2 4
4 6
6 8
8 10

首先,我们计算每个变量的平均值(均值):

𝐸[𝑋]=2+4+6+84=204=5E[X]=42+4+6+8=420=5𝐸[𝑌]=4+6+8+104=284=7E[Y]=44+6+8+10=428=7

接下来,我们使用样本协方差的公式来计算协方差:

𝐶𝑜𝑣^(𝑋,𝑌)=1𝑛−1∑𝑖=1𝑛(𝑥𝑖−𝑥‾)(𝑦𝑖−𝑦‾)Cov(X,Y)=n−11∑i=1n(xi−x)(yi−y)

其中 𝑛=4n=4 是样本量,𝑥‾=5x=5 是 𝑋X 的均值,𝑦‾=7y=7 是 𝑌Y 的均值。现在,我们计算每一项并求和:

  • 对于第一对数据(2, 4):(2−5)(4−7)=(−3)(−3)=9(2−5)(4−7)=(−3)(−3)=9
  • 对于第二对数据(4, 6):(4−5)(6−7)=(−1)(−1)=1(4−5)(6−7)=(−1)(−1)=1
  • 对于第三对数据(6, 8):(6−5)(8−7)=(1)(1)=1(6−5)(8−7)=(1)(1)=1
  • 对于第四对数据(8, 10):(8−5)(10−7)=(3)(3)=9(8−5)(10−7)=(3)(3)=9

现在,将这些乘积相加并应用公式:

𝐶𝑜𝑣^(𝑋,𝑌)=14−1×(9+1+1+9)=13×20=203Cov(X,Y)=4−11×(9+1+1+9)=31×20=320

因此,变量 𝑋X 和 𝑌Y 之间的样本协方差大约为 6.676.67。这个正值表明 𝑋X 和 𝑌Y 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 𝑋X 的增加,𝑌Y 也倾向于增加。

相关推荐
TomcatLikeYou2 小时前
概率论的事件类型分类
概率论
佚名ano2 天前
阻尼Newton方法-数值最优化方法-课程学习笔记-5
笔记·学习·概率论
A Runner for leave3 天前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点汇总——第二章随机变量的分布与数字特征
概率论
jun7788954 天前
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基本概念
概率论
孤单网愈云5 天前
11.13机器学习_贝叶斯和决策树
决策树·机器学习·概率论
颹蕭蕭5 天前
均值方差增量计算
算法·均值算法·概率论
阑梦清川5 天前
概率论之常见分布与matlab绘图
开发语言·matlab·概率论
行码棋6 天前
概率论公式整理
概率论
MarkHD7 天前
第十三天 概率论与统计学
概率论
无水先生12 天前
ML 系列赛: 第 22 节 — 离散概率分布 (Multinoulli Distribution)
概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