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机器学习】模型评估与改进——分层k折交叉验证

在k折分层验证中,将数据集划分为k折时,从数据的前k分之一开始划分,这可能并不总是一个好主意,例如iris数据集中: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iris=load_iris()
print('Iris labels:\n:{}'.format(iris.target))

可以看到,数据的前1/3是类别0,中间1/3是类别1,后1/3是类别2。如果在这个数据集上进行3折交叉验证,第一折将只包含类别0,所以在数据的第一次划分中,测试集将只包含类别0,而训练集只包含类别1和2。由于在3次划分中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类别都不一样,所以这个数据集上的3折交叉验证精度为0,这没什么用,因为我们在iris上可以得到比0%好得多的精度。

因为简单的k折策略在这里失效了,所以scikit-learn在分类问题中不适用这种策略,而是使用分层k折交叉验证。

在分层交叉验证中,我们划分数据,使每个折中类别之间的比例与整个数据集中的比例相同,比如:

python 复制代码
mglearn.plots.plot_stratified_cross_validation()
plt.show()

举个例子,如果按照90%的样本属于类别A而10%的样本属于类别B,那么分层交叉验证可以确保,在每个折中90%的样本属于类别A而10%的样本属于类别B。

使用分层k折交叉验证而不是k折交叉验证来评估一个分类器,这通常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它可以对泛化性能做出更可靠的评估。在只有10%的样本属于类别B的情况下,如果使用标准k折交叉验证,很可能某个折中只包含类别A的样本。利用这个折作为测试集的话,无法给出分类器整体性能的信息。

对于回归问题,scikit-learn默认使用标准k折交叉验证。也可以尝试让每个折表示回归目标的不同取值,但这并不是一种常用的策略。

相关推荐
巴伦是只猫7 分钟前
【机器学习笔记 Ⅲ】4 特征选择
人工智能·笔记·机器学习
铲子Zzz7 分钟前
Java使用接口AES进行加密+微信小程序接收解密
java·开发语言·微信小程序
好心的小明19 分钟前
【王树森推荐系统】召回11:地理位置召回、作者召回、缓存召回
人工智能·缓存·推荐系统·推荐算法
小小小新人1212327 分钟前
C语言 ATM (4)
c语言·开发语言·算法
Two_brushes.34 分钟前
【linux网络】网络编程全流程详解:从套接字基础到 UDP/TCP 通信实战
linux·开发语言·网络·tcp/udp
weixin_4188138736 分钟前
Python-可视化学习笔记
笔记·python·学习
小白学大数据37 分钟前
R语言爬虫实战:如何爬取分页链接并批量保存
开发语言·爬虫·信息可视化·r语言
Haoea!38 分钟前
Flink-05学习 接上节,将FlinkJedisPoolConfig 从Kafka写入Redis
学习·flink·kafka
争不过朝夕,又念着往昔40 分钟前
Go语言反射机制详解
开发语言·后端·golang
lishaoan7742 分钟前
使用tensorflow的线性回归的例子(十二)
人工智能·tensorflow·线性回归·戴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