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记录--GPT

目录

总体结构

1:输入层

2:transformer对叠层

3:输出层

1:预训练阶段

2:下游任务精调阶段(微调)


总体结构

1:输入层

Tokenization:文本输入首先经过分词处理,将文本转换为Token序列。这通常涉及将文本分割成单词、子词或其他基本单位。

Embedding:分词后的Token序列通过Embedding层转换为固定维度的向量表示。Embedding层将每个Token映射到一个高维空间中,捕捉其语义信息。

2:transformer对叠层

GPT的核心是多个Transformer解码器的堆叠。每个解码器都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自注意力机制: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时关注不同位置的Token。通过计算Token之间的注意力权重,模型能够捕捉输入序列中的依赖关系,并为每个位置生成上下文相关的表示。

前馈神经网络:除了自注意力机制外,每个解码器还包含一个前馈神经网络。该网络对自注意力机制的输出进行进一步转换,以提取更高级别的特征。

残差连接和层归一化:为了提高模型的训练稳定性和效果,每个解码器都使用了残差连接和层归一化。这些技术有助于缓解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并加速模型的收敛。

3:输出层

经过多个Transformer解码器堆叠处理后,最后一层的输出被用作生成文本的依据。对于每个位置,模型预测下一个Token的概率分布。这通常通过一个线性层和一个Softmax激活函数来实现,将解码器的输出转换为概率值。

中间核心就是12个Decoder(准确来说不是,只是类似而已,用Encoder也是可以实现的)


1:预训练阶段

在预训练阶段,模型使用大规模的无标注文本数据进行训练,以学习语言的统计规律和生成能力。通过自回归的方式,模型预测输入序列中的下一个Token,并最大化在训练数据上的似然性。7-2,7-3,7-4三个式子对应之前的GPT结构图,输出P(x)为输出,每个词被预测到的概率,再利用7-1式,计算最大似然函数,据此构造损失函数,即可以对该语言模型进行优化。

2:下游任务精调阶段(微调)

模型使用特定任务的标注数据进行训练,以适应各种NLP任务。通过在模型的顶部添加适当的输出层,并使用任务特定的目标函数进行训练,模型能够学习将输入文本映射到特定任务的输出空间



参考:

GPT模型总结【模型结构及计算过程_详细说明】_gpt结构-CSDN博客

神经网络算法:一文搞懂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CSDN博客

相关推荐
EdisonZhou37 分钟前
MAF快速入门(2)Agent的花样玩法
llm·aigc·agent·.net core
Ma0407131 小时前
GPT:生成式预训练变形金刚
gpt
_张一凡1 小时前
【AIGC面试面经第六期】AI视频-训练与微调技相关问答
人工智能·面试·aigc
闲猿类2 小时前
嵌入式第九天学习
linux·c语言·学习·算法·嵌入式
专注于大数据技术栈3 小时前
java学习--main方法
java·开发语言·学习
算家计算3 小时前
千问一周破千万下载背后:AI应用需求的爆发与生态竞赛
人工智能·aigc·资讯
d111111111d4 小时前
关于STM32的选项字节的问题:如果我通过操作指针把数据写在了单片机的选项字节区域那么换别的程序时候数据会进行变化吗?
笔记·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学习
安如衫6 小时前
【机器学习基础】Attention in Transformers:注意力机制
笔记·深度学习·学习·机器学习·注意力机制
文档伴侣6 小时前
个人知识管理新选择:探秘访答本地私有知识库
aigc·openai·ai开发·访答
十安_数学好题速析6 小时前
幂次之争:巧用对称性破解指数不等式
笔记·学习·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