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语法(3)上

函数

函数是什么

编程中的函数和数学中的函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数学上的函数,比如 y = sin x,x 取不同的值,y 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编程中的函数是一段可以被重复使用的代码片段

代码示例:求数列的和,不使用函数

1. 求 1 - 100 的和

theSum = 0

for i in range(1, 101):

theSum += i

print(theSum)

2. 求 300 - 400 的和

theSum = 0

for i in range(300, 401):

theSum += i

print(theSum)

3. 求 1 - 1000 的和

theSum = 0

for i in range(1, 1001):

theSum += i

print(theSum)

可以发现,这几组代码基本是相似的,只有一点点差异,可以把重复代码提取出来,做成一个函数

实际开发中, 复制粘贴是一种不太好的策略,实际开发的重复代码可能存在几十份甚至上百份

一旦这个重复代码需要被修改,那就得改几十次,非常不便于维护

代码示例:求数列的和,使用函数

定义函数

def calcSum(beg, end):

sum = 0

for i in range(beg, end + 1):

sum += i

print(sum)

调用函数

sum(1, 100)

sum(300, 400)

sum(1, 1000)

可以明显看到,重复的代码已经被消除了

语法格式

创建函数/定义函数

def 函数名(形参列表): #形参列表中,可以有多个形参,多个形参之间使用','分割。

函数体

return 返回值 函数的返回值,函数执行到return就意味着执行完了,return后面的值,就是函数的返回值,return语句并不是必须的,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调用函数/使用函数

函数名(实参列表) // 不考虑返回值,实际参数,简称实参,此处写的实参的个数要和形参的个数匹配

返回值 = 函数名(实参列表) // 考虑返回值

函数定义并不会执行函数体内容,必须要调用才会执行,调用几次就会执行几次

def test1():

print('hello')

如果光是定义函数,而不调用,则不会执行

函数必须先定义,再使用

test3() # 还没有执行到定义,就先执行调用了,此时就会报错

def test3():

print('hello')

动漫里释放技能之前,需要大喊招式的名字,就是 "先定义,再使用"

PEP8是Python中一套非常流行的编程规范

函数参数

在函数定义的时候,可以在 ( ) 中指定 "形式参数" (简称形参),然后在调用的时候,由调用者把 "实际参数" (简称实参) 传递进去

这样就可以做到一份函数,针对不同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

考虑前面的代码案例:

def calcSum(beg, end):

sum = 0

for i in range(beg, end + 1):

sum += i

print(sum)

sum(1, 100)

sum(300, 400)

sum(1, 1000)

上面的代码中,beg, end 就是函数的形参,1, 100 / 300, 400 就是函数的实参

在执行 sum(1, 100) 的时候,就相当于 beg = 1,end = 100,然后在函数内部就可以针对 1- 100 进行运算

在执行 sum(300, 400) 的时候,就相当于 beg = 300,end = 400,然后在函数内部就可以针对 300-400 进行运算

实参和形参之间的关系,就像签合同一样

甲方,乙方这就相当于形参,汤老湿、蔡徐坤就是实参

def 签合同(甲方, 乙方):

合同内容....

签合同('汤老湿', '蔡徐坤')

签合同('汤老湿', '鹿晗')

签合同('汤老湿', '吴磊')

注意:

一个函数可以有一个形参,也可以有多个形参,也可以没有形参

一个函数的形参有几个,那么传递实参的时候也得传几个,保证个数要匹配

def test(a, b, c):

print(a, b, c)

test(10)

在C++和Java里面,不光要求形参和实参的个数匹配,还要求类型也要匹配,和 C++ / Java 不同,Python 是动态类型的编程语言,函数的形参不必指定参数类型。换句话说, 一个函数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参数

def test(a):

print(a)

test(10)

test('hello')

test(True)

函数返回值

函数的参数可以视为是函数的 "输入",则函数的返回值,就可以视为是函数的 "输出"

此处的 "输入","输出" 是更广义的输入输出,不是单纯指通过控制台输入输出

我们可以把函数想象成一个 "工厂",工厂需要买入原材料,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

函数的参数就是原材料,函数的返回值就是生产出的产品

下列代码

def calcSum(beg, end):

sum = 0

for i in range(beg, end + 1):

sum += i

print(sum)

calc(1, 100)

可以转换成

def calcSum(beg, end):

sum = 0

for i in range(beg, end + 1):

sum += i

return sum

result = calcSum(1, 100)

print(result)

这两个代码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直接在函数内部进行了打印,后者则使用 return 语句把结果返回给函数调用者,再由调用者负责打印

我们一般倾向于第二种写法.

实际开发中我们的一个通常的编程原则,是 "逻辑和用户交互分离",而第一种写法的函数中,既包含了计算逻辑,又包含了和用户交互(打印到控制台上)。这种写法是不太好的, 如果后续我们需要的是把计算结果保存到文件中,或者通过网络发送,或者展示到图形化界面里,那么第一种写法的函数,就难以胜任了

而第二种写法则专注于做计算逻辑,不负责和用户交互,那么就很容易把这个逻辑搭配不同的用户 交互代码,来实现不同的效果

让逻辑和交互界面分离,进一步的好处,就叫做"解耦合"。

一个函数中可以有多个 return 语句

def text():

return 1

return 2

这种情况不算有多个return语句

判定是否是奇数

def isOdd(num):

if num % 2 == 0: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result = isOdd(10)

print(result)

执行到 return 语句,函数就会立即执行结束,回到调用位置

判定是否是奇数

def isOdd(num):

if num % 2 ==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result = isOdd(10)

print(result)

如果 num 是偶数,则进入 if 之后,就会触发 return False ,也就不会继续执行 return True

一个函数是可以一次返回多个返回值的使用,来分割多个返回值

def getPoint():

x = 10

y = 20

return x, y

a, b = getPoint()

如果只想关注其中的部分返回值,可以使用 _ 来忽略不想要的返回值

def getPoint():

x = 10

y = 20

return x, y

_, b = getPoint()

变量作用域

观察以下代码

def getPoint():

x = 10

y = 20

return x, y

x, y = getPoint()

在这个代码中,函数内部存在 x, y,函数外部也有 x, y

但是这两组 x, y 不是相同的变量,而只是恰好有一样的名字

变量只能在所在的函数内部生效

在函数 getPoint() 内部定义的 x, y 只是在函数内部生效,一旦出了函数的范围,这两个变量就不再生效了

def getPoint():

x = 10

y = 20

return x, y

getPoint()

print(x, y)

在不同的作用域中, 允许存在同名的变量

虽然名字相同,实际上是不同的变量

x = 20

def test():

x = 10

print(f'函数内部 x = {x}')

test()

print(f'函数外部 x = {x}')

注意:

在函数内部的变量,也称为 "局部变量"

不在任何函数内部的变量,也称为 "全局变量"

如果函数内部尝试访问的变量在局部不存在,就会尝试去全局作用域中查找

x = 20

def test():

print(f'x = {x}')

test()

如果是想在函数内部,修改全局变量的值,需要使用 global 关键字声明

x = 20

def test():

global x

x = 10

print(f'函数内部 x = {x}')

test()

print(f'函数外部 x = {x}')

如果此处没有 global,则函数内部的 x = 10 就会被视为是创建一个局部变量 x,这样就和全局变量 x 不相关了

if / while / for 等代码块不会影响到变量作用域

换而言之,在 if / while / for 中定义的变量,在语句外面也可以正常使用

for i in range(1, 10):

print(f'函数内部 i = {i}')

print(f'函数外部 i = {i}')

函数执行过程

调用函数才会执行函数体代码,不调用则不会执行

函数体执行结束(或者遇到 return 语句),则回到函数调用位置,继续往下执行

def test():

print("执行函数内部代码")

print("执行函数内部代码")

print("执行函数内部代码")

print("1111")

test()

print("2222")

test()

print("3333")

这个过程还可以使用 PyCharm 自带的调试器来观察

点击行号右侧的空白,可以在代码中插入 断点

右键,Debug,可以按照调试模式执行代码,每次执行到断点,程序都会暂停下来

使用 Step Into (F7) 功能可以逐行执行代码

链式调用

前面的代码很多都是写作

判定是否是奇数

def isOdd(num):

if num % 2 == 0: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result = isOdd(10)

print(result)

实际上也可以简化写作

print(isOdd(10))

把一个函数的返回值,作为另一个函数的参数,这种操作称为链式调用,链式调用的时候,不要嵌套的层次太深,会影响可读性。

嵌套调用

函数内部还可以调用其他的函数,这个动作称为 "嵌套调用"

def test():

print("执行函数内部代码")

print("执行函数内部代码")

print("执行函数内部代码")

test 函数内部调用了 print 函数,这里就属于嵌套调用

一个函数里面可以嵌套调用任意多个函数

函数嵌套的过程是非常灵活的

def a():

print("函数 a")

def b():

print("函数 b")

a()

def c():

print("函数 c")

b()

def d():

print("函数 d")

c()

d()

如果把代码稍微调整,打印结果则可能发生很大变化

def a():

print("函数 a")

def b():

a()

print("函数 b")

def c():

b()

print("函数 c")

def d():

c()

print("函数 d")

d()

注意体会上述代码的执行顺序,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理解

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在 Python 中会使用一个特定的数据结构来表示,称为函数调用栈,每次函数调用,都会在调用栈里新增一个元素,称为栈帧

可以通过 PyCharm 调试器看到函数调用栈和栈帧

在调试状态下,PyCharm 左下角一般就会显示出函数调用栈

每个函数的局部变量,都包含在自己的栈帧中,调试器的左下角,能够看到函数之间的调用栈,调用栈里面描述了当前这个代码的函数之间调用关系是啥,每一层这个调用关系就称为"函数的栈帧",每个函数的局部变量就是在这个栈帧中体现的。

每一层栈帧,选中了之后,都能看到里面的局部变量,每个函数的局部变量就保存在对应的栈帧中。

调用函数则生成对应的栈帧,函数结束,则对应的栈帧消亡,里面的局部变量也就没了。

函数递归

递归是嵌套调用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即一个函数嵌套调用自己

代码示例:递归计算 5!

def factor(n):

if n == 1:

return 1

return n * factor(n - 1)

result = factor(5)

print(result)

上述代码中,就属于典型的递归操作,在 factor 函数内部,又调用了 factor 自身

注意:递归代码务必要保证存在递归结束条件

比如 if n == 1 就是结束条件。当 n 为 1 的时候,递归就结束了

每次递归的时候,要保证函数的实参是逐渐逼近结束条件的

如果上述条件不能满足,就会出现 "无限递归"。这是一种典型的代码错误

def factor(n):

return n * factor(n - 1)

result = factor(5)

print(result)

如前面所描述,函数调用时会在函数调用栈中记录每一层函数调用的信息

但是函数调用栈的空间不是无限大的,如果调用层数太多,就会超出栈的最大范围,导致出现问题

递归的优点

递归类似于 "数学归纳法",明确初始条件,和递推公式,就可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递归代码往往代码量非常少

递归的缺点

递归代码往往难以理解,很容易超出掌控范围

递归代码容易出现栈溢出的情况

递归代码往往可以转换成等价的循环代码,并且通常来说循环版本的代码执行效率要略高于递归版 本

实际开发的时候,使用递归要慎重!

参数默认值

Python 中的函数,可以给形参指定默认值

带有默认值的参数,可以在调用的时候不传参

代码示例:计算两个数字的和

def add(x, y, debug=False):

if debug:

print(f'调试信息: x={x}, y={y}')

return x + y

print(add(10, 20))

print(add(10, 20, True))

此处 debug = False 即为参数默认值。当我们不指定第三个参数的时候,默认 debug 的取值即为 False

带有默认值的参数需要放到没有默认值的参数的后面

def add(x, debug=False, y):

if debug:

print(f'调试信息: x={x}, y={y}')

return x + y

print(add(10, 20))

关键字参数

在调用函数的时候,需要给函数指定实参。一般默认情况下是按照形参的顺序,来依次传递实参的,这种传参风格称为"位置参数"。这是各个编程语言中最普遍的方式。

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关键字参数,来调整这里的传参顺序,显式指定当前实参传递给哪个形参

def test(x, y):

print(f'x = {x}')

print(f'y = {y}')

test(x=10, y=20)

test(y=100, x=200)

形如上述 test(x=10, y=20) 这样的操作,即为关键字参数,这种传参方式能够非常明显的告诉程序员,你的参数要传给谁,另外可以无视形参和实参的顺序。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还能混着用,只不过混着用的时候要求位置参数在前,关键字参数在后。

为了降低调用者的使用成本,就可以把大部分参数设定出默认值。当调用者需要调整其中一部分参数的时候,就可以搭配关键字参数来进行操作。

小结

函数是编程语言中的一个核心语法机制,Python 中的函数和大部分编程语言中的函数功能都是基本类似的。我们当下最关键要理解的主要就是三个点: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调用

函数的参数传递

函数的执行流程

我们在后续的编程中,会广泛的使用到函数。大家在练习的过程中再反复加深对于函数的理解。

相关推荐
Dxy123931021617 分钟前
Python 条件语句详解
开发语言·python
龙泉寺天下行走21 分钟前
Python 翻译词典小程序
python·oracle·小程序
践行见远1 小时前
django之视图
python·django·drf
love530love2 小时前
Windows避坑部署CosyVoice多语言大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windows·python·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pycharm
勇闯逆流河2 小时前
【数据结构】堆
c语言·数据结构·算法
pystraf2 小时前
LG P9844 [ICPC 2021 Nanjing R] Paimon Segment Tree Solution
数据结构·c++·算法·线段树·洛谷
掘金-我是哪吒3 小时前
分布式微服务系统架构第132集:Python大模型,fastapi项目-Jeskson文档-微服务分布式系统架构
分布式·python·微服务·架构·系统架构
飞川撸码3 小时前
【LeetCode 热题100】739:每日温度(详细解析)(Go语言版)
算法·leetcode·golang
yuhao__z4 小时前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六十六天| 图论11—卡码网97. 小明逛公园,127. 骑士的攻击
算法
Echo``4 小时前
3:OpenCV—视频播放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opencv·算法·机器学习·视觉检测·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