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卷积神经网络的简单介绍
- 基本概念
- 定义: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通常用于图像、视频、语音等信号数据的分类和识别任务。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卷积、池化等操作来提取特征,将输入数据映射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中,再通过全连接层对特征进行分类或回归。
- 提出者:Yann LeCun、Wei Zhang、Alexander Waibel等。
- 提出时间:卷积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最早由日本学者福岛邦彦提出的neocognitron模型启发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第一个卷积神经网络是1987年由Alexander Waibel等提出的时间延迟网络(Time Delay Neural Network, TDNN)。
- 主要特点
- 权值共享:在卷积层中,同一个卷积核在不同位置上的权值是相同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模型参数,提高模型泛化能力。
- 局部连接:在卷积层中,每个卷积核只与输入数据的一部分进行卷积运算,而不是与整个输入数据进行卷积运算,这样可以提取出局部特征,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
- 平移不变性:卷积神经网络具有对输入数据平移不变性的特性,即对于输入数据的微小变化,模型能够保持稳定的输出。
二、工作原理(还未写完)
- 卷积神经网络主要由输入层 、卷积层 、池化层 、全连接层 和输出层组成。这些层通过特定的运算和连接方式,共同实现了对输入数据的特征提取、降维、分类或回归等任务。
1.输入层
- 输入层是CNN的起点,负责接收原始数据作为输入。对于图像处理任务,输入层通常是一张图片,具体表现为一个多维矩阵。例如,一张28x28的灰度图像可以表示为一个28x28的二维矩阵,而彩色图像则会有三个通道(RGB),即输入的数据会是一个28x28x3的三维矩阵。
2.卷积层
- 卷积层是CNN的核心部分,通过卷积操作提取输入数据的局部特征。卷积操作通过输入图像与卷积核(Convolution Kernel)的点积计算完成,卷积核在输入图像上滑动,每滑动一次都会计算图像局部区域与卷积核的点积结果,生成一个新的二维矩阵,即特征图(Feature Map)。
卷积核的大小、步长和填充方式等参数会影响特征图的尺寸和特征提取的效果。卷积核的数量决定了生成特征图的数量,多个卷积核可以并行工作以提取不同类型的特征。
3.池化层
- 池化层又称为下采样层,用于在卷积操作后提取特征图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帮助减少不必要的特征,从而减小过拟合的风险和降低数据的维度。常见的池化操作包括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
最大池化在每个局部区域(如2x2)中选择最大值作为该区域的代表,而平均池化则取该区域的平均值。池化操作不仅简化了特征图,还引入了一定的平移不变性,使得模型对输入图像的微小变化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4.全连接层
- 全连接层通常位于CNN的末端,负责将前面层提取的特征综合起来,用于分类或回归等任务。全连接层的每个神经元都与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通过加权求和和激活函数等操作,将特征图中的信息整合为更高层次的特征表示。
5.输出层
- 输出层是CNN的最后一层,负责输出最终的分类结果或回归值。在分类任务中,输出层通常使用softmax函数将全连接层的输出转换为概率分布,表示输入数据属于各个类别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