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笔记----堆
@@ author: 明月清了个风
@@ last edited: 2024.12.2
ps⛹从这里开始调整了文章结构,先讲解算法和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再给出例题,针对例题中的应用再讲解思路。
堆
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常用于实现优先队列(priority_queue)等功能,可以根据堆内元素关系分为大根堆 和小根堆
- 大根堆 :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根节点是堆中最大的元素。
- 小根堆 :每个父节点的正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根节点是对重最小的元素。
对于堆来说(以小根堆为例),常用的操作有建堆、取出最小元素、删除最小元素、删除某个元素、修改某个元素。
-
建堆O(n)
堆化(heapify)是堆数据结构中的一个核心操作。建堆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排序的过程,以小根堆为例,在读入所有的元素之后进行堆化,使用到的操作是下沉(down),步骤如下:
- 假设当前节点是最大值
- 然后比较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找到三个节点中最小的一个。
- 如果当前节点不是最小值,就与最小值节点交换,并递归下沉被交换的元素,这个数所在的新的子树中仍可能不满足堆的条件。
这里给出的示例代码使用的是数组的存储方式(当然也可以用链表进行存储)
从下标
1
开始存储,左子节点是2 * i
,右子节点是2 * i + 1
。每次对于一个节点,在其作为根节点存在的子树中找到最小的节点(也就是在
i, 2 * i, 2 *i + 1
中的最小值)放到这颗子树的根节点上,最后递归被交换的点。⭐️这里有个注意点:建堆的循环中从
cnt / 2
开始(如果是从0
开始存的,就是从cnt / 2 - 1
开始)。解释:在完全二叉树中,叶子节点 的索引
cnt / 2 + 1
到cnt
,从cnt / 2 + 1
开始的所有节点都是叶子节点,那么对于叶子节点而言,他们自身满足堆的性质,在以他们自己为根节点的子树中是最小值(因为他们也没有子节点和他们对比了),因此不需要调整他们的位置。对于非叶子节点 而言,需要进行对比确保其子树堆的性质,因此可以从cnt / 2
开始遍历。cppint h[N], cnt; void down(int u) { int t = u; if(u * 2 <= cnt && h[u* 2] < h[u]) t = u * 2; if(u * 2 + 1 <= cnt && h[u * 2 + 1] < h[u]) t = u * 2 + 1; if(u != t) { swap(h[u], h[t]); down(t); } } int main() { for(int i = 1; i <= cnt; i ++) cin >> h[i]; for(int i = cnt / 2; i ; i --) down(i); }
-
取最小值 O(1)
取堆中的最小值很简单,返回第一个元素
h[1]
即可 -
删除最小值 O( l o g ( n ) log(n) log(n))
对于数组存储的二叉树,删除最小值也很简单,只需要用树的最后一个元素将其覆盖
h[1] = h[cnt --]
,再进行一次排序down(1)
,在最坏情况下, 这个树会沿着树的高度一路down
到最底层,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 l o g ( n ) log(n) log(n))。 -
删除某个元素
对于删除某个元素而言,这里考虑的同样是删除最小值的操作,若要删除编号为
k
的元素,则用树的最后一个元素将其覆盖h[k] = h[cnt --]
后,再进行一次堆化排序操作down(k)
,时间复杂度也和上述操作相同。 -
修改某个元素
修改元素一般只需要将这个值改掉
h[k] = x,; cnt ++
再堆化一遍donw(k)
就行。
Acwing 836. 合并集合
[原题链接](838. 堆排序 - AcWing题库)
输入一个长度为 n n n的整数数列,从小到大输出前 m m m小的数。
输入格式
第一行输入整数 n n n和 m m m
第二行包含 n n n个整数,表示整数数列。
输出格式
共一行,包含 m m m个整数,表示整数数列中前 m m m小的数。
数据范围
1 ≤ n , m ≤ 1 0 5 1 \leq n, m \leq 10^{5} 1≤n,m≤105,
1 ≤ 数列中元素 ≤ 1 0 9 1 \leq 数列中元素 \leq 10^9 1≤数列中元素≤109
代码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010;
int n, m;
int h[N], cnt;
void down(int u)
{
int t = u;
if(u * 2 <= cnt && h[u * 2] < h[t]) t = u * 2;
if(u * 2 + 1 <= cnt && h[u * 2 + 1] < h[t]) t = u * 2 + 1;
if(u != t)
{
swap(h[u], h[t]);
down(t);
}
}
int main()
{
cin >> n >> m;
for(int i = 1; i <= n; i ++) cin >> h[i];
cnt = n;
for(int i = n / 2; i; i --) down(i);
while(m --)
{
cout << h[1] << ' ';
h[1] = h[cnt --];
down(1);
}
cout << endl;
return 0;
}
Acwing 836. 合并集合
[原题链接](839. 模拟堆 - AcWing题库)
维护一个集合,初始时集合为空,支持如下几种操作:
I x
,插入一个数x
;PM
,输出当前集合中的最小值;DM
,删除当前集合中的最小值(数据保证此时的最小值唯一);D k
,删除第k
个插入的数。C k x
,修改第k
个插入的数,将其变为x
;
现在要进行N
次操作,对于所有第 2 2 2个操作,输出当前集合的最小值。
输入格式
第一行输入整数 N N N。
接下来 N N N行,每行包含一个操作指令。
输出格式
对于每个输出指令PM
,输出一个结果,表示当前集合中的最小值。
数据范围
1 ≤ N ≤ 1 0 5 1 \leq N \leq 10^{5} 1≤N≤105,
− 1 0 9 ≤ x ≤ 1 0 9 -10^9 \leq x \leq 10^9 −109≤x≤109
思路
这道题中的操作都是上面讲过的基本操作,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位置的映射,因为指定要删除的元素编号是按插入的顺序计算的 。我们建堆完成后,数组内元素的顺序就不同了,因此需要保存这个数据,如果是用结构体存储的话相对会更简单,这里给个示例,具体实现就不写了(如果后面有碰或者大家有需要再补吧),需要修改第 k k k个元素就遍历一遍堆找到insertOrder
为k
的元素即可。
cpp
typedef struct HeapNode {
int value; // 节点的值
int insertionOrder; // 插入顺序,表示该节点是第几次插入堆中的
struct HeapNode* left; // 指向左子节点的指针
struct HeapNode* right; // 指向右子节点的指针
struct HeapNode* parent; // 指向父节点的指针
} HeapNode;
由于使用的是数组存储元素,因此额外的信息(也就是插入顺序)需要另外开数组进行存储,并且因为会涉及到堆中两个元素值的互换,那么插入顺序的索引也需要进行互换 ,因此开两个数组ph[N]
和hp[N]
。
前者ph[k]
的含义是第 k k k个插入的元素在堆中的索引,也就是要找到第 k k k个插入元素在堆中排序后的位置操作是k = ph[k]
。
后者hp[k]
的含义是堆中索引为k
的元素是第几个插入的。
这里比较绕,画个图解释一下
图中右侧为一个堆,节点中的数字表示其在堆中排序后的位置(即数组h
),现有两个节点a
和b
需要交换位置。
假设a
是第一个插入的元素,b
是第三个插入的元素,那么对于节点a
来说ph[1] = 4,hp[4] = 1
,对于节点b
来说ph[3] = 2, hp[2] = 3
那么交换时,不仅要交换值,还要交换索引,因此交换操作的代码为
cpp
void heap_swap(int a, int b)
{
swap(ph[hp[a]], ph[hp[b]]);
swap(hp[a], hp[b]);
swap(h[a], h[b]);
}
解释:对于要交换的节点a
和b
,首先交换其插入的索引swap(ph[hp[a]], ph[hp[b]])
,hp[a]
和hp[b]
分别是两节点在堆中的索引,然后交换两者在树中位置的索引swap(hp[a], hp[b])
,最后交换两者的值swap(h[a], h[b])
。
代码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010;
int n, m;
int h[N], ph[N], hp[N], cnt;
void heap_swap(int a, int b)
{
swap(ph[hp[a]], ph[hp[b]]);
swap(hp[a], hp[b]);
swap(h[a], h[b]);
}
void down(int u)
{
int t = u;
if(u * 2 <= cnt && h[u * 2] < h[t]) t = u * 2;
if(u * 2 + 1 <= cnt && h[u * 2 + 1] < h[t]) t = u * 2 + 1;
if(u != t)
{
heap_swap(u, t);
down(t);
}
}
void up(int u)
{
while(u / 2 && h[u / 2] > h[u])
{
heap_swap(u, u / 2);
u >>= 1;
}
}
int main()
{
cin >> n;
while(n --)
{
char op[5];
int k, x;
cin >> op;
if(!strcmp(op, "I"))
{
cin >> x;
cnt ++;
m ++;
ph[m] = cnt, hp[cnt] = m;
h[cnt] = x;
up(cnt);
}
else if(!strcmp(op, "PM")) cout << h[1] << endl;
else if(!strcmp(op, "DM"))
{
heap_swap(1, cnt);
cnt --;
down(1);
}
else if(!strcmp(op, "D"))
{
cin >> k;
k = ph[k];
heap_swap(k, cnt);
cnt --;
up(k);
down(k);
}
else
{
cin >> k >> x;
k = ph[k];
h[k] = x;
up(k);
down(k);
}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