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 指针(5)

目录

1.冒泡排序

2.二级指针

3.指针数组

4.指针数组模拟二级数组


1.冒泡排序

1.1 基本概念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

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或越大)的元素会

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

如果概念比较抽象的话,我们可以举个例子理解一下:

假设有5个小朋友排队,身高从矮到高排才算整齐。老师像冒泡排序程序,每次从队头开始,让相

邻小朋友比身高,高的往后站。第一轮,最高的小朋友像大泡泡浮到队尾;第二轮,第二高的小朋

友再浮到倒数第二位置,依此类推,经过4轮,小朋友们就按身高排好队啦。

1.2 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重复遍历待排序的数组,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若逆序则交换它们的位

置。这样,每次遍历都会将未排序序列中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冒泡"到序列的尾部(或头部)。

随着遍历次数的增加,需要排序的元素逐渐减少,直至完成排序。

1.3 代码示例

cs 复制代码
1  //方法1
2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sz)//参数接收数组元素个数
3  {
4      int i = 0;
5      for(i=0; i<sz-1; i++)
6      {
7          int j = 0;
8          for(j=0; j<sz-i-1; j++)
9          {
10             if(arr[j] > arr[j+1])
11             {
12                 int tmp = arr[j];
13                 arr[j] = arr[j+1];
14                 arr[j+1] = tmp;
15             }
16          }
17      }
18  }
19
20  int main()
21  {
22      int arr[] = {3,1,7,5,8,9,0,2,4,6};
 
23      int sz = sizeof(arr)/sizeof(arr[0]);
24      bubble_sort(arr, sz);
25      int i = 0;
26      for(i=0; i<sz; i++)
27      {
28          printf("%d ", arr[i]);
29      }
30      return 0;
31  }
32
33
34  //方法2 - 优化
35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sz)//参数接收数组元素个数
36  {
37      int i = 0;
38      for(i=0; i<sz-1; i++)
39      {
40          int flag = 1;//假设这一趟已经有序了
41          int j = 0;
42          for(j=0; j<sz-i-1; j++)
43          {
44             if(arr[j] > arr[j+1])
45             {
46                 flag = 0;//发生交换就说明,无序
47                 int tmp = arr[j];
48                 arr[j] = arr[j+1];
49                 arr[j+1] = tmp;
50             }
51          }
52          if(flag == 1)//这一趟没交换就说明已经有序,后续无序排序了
53              break;
54      }
55  }
56
57  int main()
58  {
59      int arr[] = {3,1,7,5,8,9,0,2,4,6};
60      int sz = sizeof(arr)/sizeof(arr[0]);
61      bubble_sort(arr, sz);
62      int i = 0;
63      for(i=0; i<sz; i++)
64      {
65          printf("%d ", arr[i]);
66      }
67      return 0;
68  }

1.4 代码原理

方法1

  • 函数定义: bubble_sort 函数接收整型数组 arr 和数组元素个数 sz ,实现冒泡排序。

  • 外层循环: for(i = 0; i < sz - 1; i++) 控制排序轮数, sz 个元素需 sz - 1 轮 。

  • 内层循环: for(j = 0; j < sz - i - 1; j++) 进行每轮元素比较,每轮把最大元素"冒泡"到末尾。

  • 比较交换: if(arr[j] > arr[j + 1]) 判断相邻元素大小,若逆序则借助 tmp 交换。

  • 主函数:定义数组 arr ,计算元素个数 sz ,调用 bubble_sort 排序,再遍历打印排序后数组。

方法2(优化)

  • 函数定义:同方法1的 bubble_sort 函数功能。

  • 外层循环:与方法1类似控制轮数。

  • 内层循环:逻辑同方法1,新增 flag 变量。初始设 flag = 1 (假设有序 ,发生交换时 flag= 0 (说明无序 )。

  • 提前结束:内层循环后 if(flag == 1) 判断,若没交换说明已排好序, break 提前结束排序。

  • 主函数:和方法1主函数类似,定义数组、计算元素个数、调用排序函数并打印结果。

2. 二级指针

指针变量也是变量,是变量就有地址,那指针变量的地址存放在哪里?

这就是 二级指针 。

对于二级指针的运算有:

*ppa 通过对 ppa 中的地址进行解引用,这样找到的是 pa , *ppa 其实访问的就是 pa

cs 复制代码
int b = 20;
*ppa = &b; //等价于 pa = &b;

**ppa 先通过 *ppa 找到 pa ,然后对 pa 进行解引用操作: *pa ,那找到的是 a 。

cs 复制代码
**ppa = 30;
//等价于*pa = 30;
//等价于a = 30;

3. 指针数组

指针数组是指针还是数组?

我们类比一下,整型数组,是存放整型的数组,字符数组是存放字符的数组

那指针数组呢?是存放指针的数组。

指针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是用来存放地址(指针)的。

如下图:


指针数组的每个元素是地址,又可以指向一块区域。

4. 数组指针模拟二维数组

cs 复制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rr1[] = {1,2,3,4,5};
    int arr2[] = {2,3,4,5,6};
    int arr3[] = {3,4,5,6,7};
    //数组名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类型是int*的,就可以存放在parr数组中
    int* parr[3] = {arr1, arr2, arr3};
    int i = 0;
    int j = 0;
    for(i=0; i<3; i++)
    {
        for(j=0; j<5; j++)
        {
            printf("%d ", parr[i][j]);
        }
        printf("\n");
    }

    return 0;
}

parr[i]是访问parr数组的元素,parr[i]找到的数组元素指向了整型一维数组,parr[i][j] 就是整型一

维数组中的元素。

上述的代码模拟出二维数组的效果,实际上并非完全是二维数组,因为每一行并非是连续的。

感谢大家的观看,本期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大家对冒泡排序多多理解!

相关推荐
freyazzr33 分钟前
Leetcode刷题 | Day51_图论03_岛屿问题02
数据结构·c++·算法·leetcode·深度优先·图论
passionSnail37 分钟前
《MATLAB实战训练营:从入门到工业级应用》工程实用篇-自动驾驶初体验:车道线检测算法实战(MATLAB2016b版)
算法·matlab·自动驾驶
2301_8076114939 分钟前
126. 单词接龙 II
c++·算法·leetcode·深度优先·广度优先·回溯
Phoebe鑫2 小时前
数据结构每日一题day15(链表)★★★★★
算法
奋进的小暄2 小时前
数据结构(4) 堆
java·数据结构·c++·python·算法
菜还不练就废了2 小时前
25.5.4数据结构|哈夫曼树 学习笔记
数据结构
珊瑚里的鱼2 小时前
LeetCode 102题解 | 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开发语言·c++·笔记·算法·leetcode·职场和发展·stl
时光の尘3 小时前
FreeRTOS菜鸟入门(十)·消息队列
c语言·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mcu·物联网·嵌入式实时数据库
_Djhhh3 小时前
【基础算法】二分查找的多种写法
java·数据结构·算法·二分查找
王哥儿聊AI4 小时前
GenCLS++:通过联合优化SFT和RL,提升生成式大模型的分类效果
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