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 MySQL:彻底搞懂 redo log、undo log 与 binlog

为什么需要日志?

把 MySQL 想象成一个健忘但精明的掌柜。他需要三个"神仙本本":

  1. Redo Log (防断电备忘录) :生怕突然断电(宕机)后忘了刚完成的交易,MySQL会先飞快地记在这个本本上。这样重启后一看便知,保证生意一笔不落,这叫 持久性

  2. Undo Log (后悔药) :客人反悔不买了(事务回滚),掌柜就照着这个本本把东西恢复原样,好像无事发生。这保证了交易的"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这叫 原子性

  3. Binlog (监控录像):记录店里所有的操作流水。想开分店(主从复制)?把录像给分店照着做一遍就行。想恢复到昨天下午三点?拿出备份再播放录像到指定时间点。

没有这些日志,MySQL这位掌柜就会账目混乱,无法扩张,也经不起任何风浪。

Redo Log

想象一下,修改磁盘上的数据文件,就像是在一本已经精装成册的、厚重的书中修改一个错字。你得先找到那一页,小心翼翼地修改,这个过程非常缓慢(随机I/O性能差)。

为了不让用户(你)等得抓狂,MySQL 设计了一个"高效工作法":

  1. "草稿纸" (Redo Log) :当你的 UPDATE 请求来了,MySQL 不会立刻去翻那本厚书。它会先在手边的"草稿纸"(Redo Log)上飞快地记下一笔。这个过程是顺序追加的,像写日记一样,速度极快(顺序I/O性能高)。

  2. 承诺先行 (WAL 技术) :只要写上了"草稿纸",MySQL 就立刻告诉你:"放心,我记下了,你的修改不会丢!"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WAL (Write-Ahead Logging) 技术 ------"先写日志,再动正文"。

  3. 记录"动作"而非"命令" (物理日志) :"草稿纸"上记的不是"把某某数据更新一下"这种模糊命令,而是极其具体的" 将第X本书(表空间)第Y页(数据页)第Z行的内容改成D "。这种 物理日志 的好处是,恢复时无需思考,照着"动作"重做一遍即可,简单高效。

最终目的:即便 MySQL 突然断电,内存里的东西全忘了,也没关系。重启后,它只需拿出这张"草稿纸",检查哪些记录还没来得及誊写到"精装书"(磁盘文件)上,然后照着重做一遍,就能确保你的数据一个字节都不会少。

Undo Log

如果说 Redo Log 是保证"承诺必达"的英雄,那么 Undo Log 就是那位手持"后悔药"和"时光机"的魔法师,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事务回滚MVCC 并发控制

事务回滚

你是一位在厚重精装书上修改错字的编辑。

  • Redo Log 记录的是:"准备把 '张三' 改成 '李四'"。

  • Undo Log 则在动手前,先在另一张便利贴上写下:"第 1024 页的第 3 行,改之前是'张三'"。

现在,你改到一半,老板突然说:"别改了,保持原样!"(ROLLBACK 操作)。

怎么办?你淡定地拿出那张写着"改之前是'张三'"的便利贴(Undo Log),轻松地把"李四"又改回了"张三"。一次完美的"反向操作"完成了!

总结:Undo Log 记录了数据修改前的"旧模样",是事务想反悔、执行 ROLLBACK 时的唯一依据,保证了事务的原子性(Atomicity)。

MVCC 并发控制

当你 (事务 A ) 正在那页书上涂涂改改,还没最后确认 COMMIT时,另一位同事 (事务B) 跑过来说:"嘿,我现在想要看一下第 996 页的内容!"

如果没有 Undo Log 这个"时光机",同事** (事务 B) 要么只能看到你 (事务 A) 改得一塌糊涂的中间状态("脏读"),要么就得等你 (事务 A) **改完才能看(性能极差)。

这时,Undo Log 登场了!它会拦住同事B,把那张"改之前是'张三'"的便利贴递给他看。这样,同事 (事务 B) 读到的是你 (事务 A) 修改前那个"干净"的版本,而你也可以继续安心修改,互不干扰。

总结:通过为不同事务提供数据的"历史版本",Undo Log 实现了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让"读"和"写"可以同时进行,极大提高了数据库的并发性能。

Binlog

我们不应将 Binlog 简单视为一个"日志",而应看作是 MySQL Server 对外发布的 "操作纪要 ",它记录了所有导致数据变更的事件。它的两大核心使命是:主从复制数据恢复

主从复制

想象一下,主库(Master) 是总部,从库(Slave) 是遍布全球的加盟店。总部每完成一笔交易 (事务提交) ,就会在这份 "操作纪要" 上追加一条记录,并通过"内部专线"广播出去。加盟店基于这份纪要,一字不差地复刻总部的所有操作,从而保证全球业务同步,这便是 主从复制 的基石。

数据恢复

这更像是为数据库提供了一部可以回溯的"历史档案"。当有人(比如一个"手滑"的开发者)执行了错误的 DELETE 操作导致数据灾难时,Redo Log 无法救场(因为它只负责崩溃恢复)。

此时,管理员可以拿出昨天的完整备份,然后像历史学家一样,对照这份"历史档案"(Binlog),将从备份点到灾难发生前一秒的所有操作"重演"一遍,实现精准的 定点恢复(Point-in-Time Recovery)

相关推荐
逼子格6 分钟前
【Proteus仿真】定时器控制系列仿真——秒表计数/数码管显示时间
数据库·单片机·嵌入式硬件·51单片机·proteus·定时器·硬件工程师
李姆斯1 小时前
复盘上瘾症:到底什么时候该“复盘”,什么时候不需要“复盘”
前端·后端·团队管理
javachen__1 小时前
Spring Boot配置error日志发送至企业微信
spring boot·后端·企业微信
stein_java1 小时前
Mybatis-7 XML映射器
数据库·sql·mybatis
seabirdssss1 小时前
使用Spring Boot DevTools快速重启功能
java·spring boot·后端
xhbh6662 小时前
开发效率翻倍:资深DBA都在用的MySQL客户端利器
数据库·mysql·数据库连接工具·mysql 连接工具
LJC_Superman2 小时前
Web与Nginx网站服务
运维·服务器·前端·网络·数据库·nginx·vim
java水泥工2 小时前
校园管理系统|基于SpringBoot和Vue的校园管理系统(源码+数据库+文档)
数据库·vue.js·spring boot
高山有多高2 小时前
详解文件操作
c语言·开发语言·数据库·c++·算法
盒马coding2 小时前
PostgreSQL与Greenplum常见连接客户端
数据库·postgresql